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他们的身世、经历、理想及个人爱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两位皇帝,一位是生于公元569年的隋炀帝杨广,另一位是生于公元599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与隋炀帝非常像:一是身份像.两人都出身于关陇贵族家庭,隋炀帝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二是经历像.两人都是年纪轻轻就统领大军南征北战.公元588年杨广任行军元帅,率50余万大军渡江灭掉南陈,几年后又击退了北方突厥的犯边;李世民少年从军,协助父亲在太原起兵,多次亲领大军平定了国内的各路农民起义军与割据各地的大小军阀.两人都是前皇帝的二儿子,本来都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都通过搞阴谋诡计继承了皇位.隋炀帝是粉饰自己、构陷兄长,李世民则是公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并迫使父亲让位.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皇帝御驾亲征,以万乘之尊,驭百万之师,自然人心踊跃,争效死力,理应具有攻则必克、战则必胜的战斗力。吊诡的是,应该发生的事情从未发生。隋炀帝三征高丽,不仅损兵折将,而且终因穷兵黩武引发内乱,以致江山易主;唐太宗以盛世雄兵东征高丽,却坐困于"东瀛小夷",不得已班师而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庸碌无为的唐高宗李治,竟然成功征服高丽,而李治恰恰没有御驾亲征。英明之君,亲征而败;庸碌之主,放权反胜,这里面藏着什么玄机?让我们回放隋炀帝和唐太宗的亲征剧情,看看有哪些东西值得今人玩味。  相似文献   

3.
不守古训,唐太宗欲查国史贞观九年(六三五年)五月,当了十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十月二十七日,这位唐朝开国的“高祖太武皇帝”被隆重安葬。就在葬礼举行前十天,唐太宗通知史官,他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  相似文献   

4.
<正>下级向上级领导邀功争宠,现代社会有之,古代社会亦有之。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同年九月,唐太宗与群臣当面议定长孙无忌等人的爵位食邑,命陈叔达在宫殿下唱名公布,顿时引起诸将争功,纷纭不已。官员向皇帝邀功争宠,直接牵扯到皇帝对大臣物质利益的分配问题。分配不均,轻则影响官员之间的和谐与团结,重则危及皇帝宝座能否坐稳与社会的安定。探究一代圣君唐太宗在处理大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六项选才指标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少数英明皇帝之一。知人善任与豁达大度.是他成功的两项重要因素。李世民身边优秀的文臣武将杜如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从谏如流,留下下少千古佳话。 贞观四年,太宗因想修复隋朝建在洛阳的乾元殿,遭到大臣张玄素的反对。玄素在上书中尖锐地指出,这种做法,比起隋炀帝走得更远。太宗  相似文献   

7.
重返皇宫     
刘后滨 《领导文萃》2009,(24):100-104
武则天碰到太子李治,是她政治生涯的真正开始。这一碰,它不是一般的男女接触,本身在历史上就是一记轰雷。 那个时候,武则天的身份是皇帝唐太宗的才人,就是说她是唐太宗的女人,对于李治来说,她是庶母。  相似文献   

8.
<正>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特别是他鼓励臣属直谏的做法,颇受后人赞颂。在臣属直谏中以魏征最为突出。有一天,唐太宗正在玩弄一只小鸟时,听到魏征来了。生怕他批评自己不务正业,玩物丧  相似文献   

9.
忠奸之辩     
如果在中国众多皇帝中排定名次的话,唐太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毛泽东曾要各级干部学习《贞观政要》。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李世民清除奸臣。太宗问道:“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良忠臣,你知道谁是奸佞之臣吗?” “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验群臣。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  相似文献   

10.
邓忠强 《领导文萃》2013,(10):91-93
古代的皇帝和大臣,他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史书记载的唐太宗想看个人"档案"一事,让人颇觉意味深长。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39年)四月,某一天,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问道:"你近来又主持《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起居注"是史官中的一种官职,其职能是专门负责记录本朝皇帝言行。这些载有"帝王言行"的史书,也叫《起居注》,堪称  相似文献   

11.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但是他们在唐太宗那样清醒的皇帝面前,就常常施展不了自己的伎俩。  相似文献   

12.
归还美人贞观之初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了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珪等几个大臣喝酒。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在个人私生治方面,他也注重听取大臣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王凤翔 《决策》2010,(9):90-91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14.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13岁为晋王,21岁为灭陈战争的最高军事统帅,留驻扬州10年。31岁夺嫡成功,成为太子。35岁登基,成为隋王朝第二任皇帝。他相貌出众,满腹经纶,有很好的文学素养,是一位绝好的诗人(郑振铎评)。未登基前,他所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一、唐太宗"隋亡观"的形成机理改朝换代,无疑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备受瞩目。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煽动兵士谋反,隋炀帝被害于江都。隋失天下,英雄竞起,纷纷称王称帝,鼎峙瓜分。李世民随父亲李渊起兵太原,东征西讨,逐步建立政权。唐王朝政权逐步稳定后,一向  相似文献   

16.
宰相,是封建朝廷中综理朝政、起决策作用的核心大臣,是仅次于皇帝的实际的政治决策人和领导人,是君王的辅佐,其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权力的交替必然伴随着人事上的改组。唐太宗开始执政,他要大展宏图,  相似文献   

17.
正“德”指内心的仁善修养和外在的惠爱行为。我国封建社会是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人们的法制观念及法律体系很不健全,在这样的环境下,各级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皇帝的“德”就成为确保国家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唐太宗之所以能在其统治时期实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局面,与他的“德”有密切的关系。一、敬畏使唐太宗能尊重规律历代封建帝王都自命为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儿子,把自己看成是  相似文献   

18.
佚名 《领导文萃》2013,(17):59-63
处心积虑弑父登基隋炀帝杨广生于权贵世家。爷爷杨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外公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地位更加显赫。爷爷死后,杨广的父亲——日后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袭爵随国公。后来,杨坚的女儿、杨广的大姐嫁给了周宣帝宇文赟为皇后,周宣帝在位一年就传位给太子宇文阐,即周静帝。北周大象元年,掌权的太上皇驾崩,幸臣郑译、刘  相似文献   

19.
问题106:效力于隋、唐两朝的裴矩,被隋炀帝称为:“奉国尽心”、“大识朕意”;而唐太宗则称其是:“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同是裴矩,何若两人?为此北宋的司马光道出真谛:“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你若作为领导者,对此有何感想呢?参考答案:①从识别人才的角度看,人才的外在表现并不就是内在素质的直接表露,除了要受到群体态度的影响,也可能表现为迎合行为,也可能受到领导态度的影响,表现为顺从的反抗。②在评价人时,不只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也要把方…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初期,为了实现兴国之治.鼓励大臣进谏,"以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命令五品以上官员在起草皇帝诏书的机关—中书省轮换值班,随时听从召见以便商议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