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多用“了”字,甚至用“了”字押韵,又常用“也”字;《尝试集》第二篇、第三篇大多数诗运用了“对语体”结构,因为这种形式容易造成诗歌的说话语调,形成比较自然的节奏;《尝试集》还开拓出一些新的意象,如《老鸦》中“乌鸦”的全新意象。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尝试集》白话新诗的现代特质。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哲学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之间的区分,素来为学者所忽略,这或许源于前人对"哲学史"和"思想史"两概念的模糊认识。本文将以胡适的哲学史和思想史研究为例,借以探讨"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各自"写法"。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量庞大、口语性强、真实可靠、覆盖面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词汇学方面,白话报刊为清末民初词汇研究提供崭新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勾勒清末民初词汇系统概貌,促进现代汉语词汇及方言词汇的研究;辞书学方面,白话报刊为大型语文辞书增补未收条目、添加遗漏义项、补充缺失书证;民俗学方面,白话报刊展现出清末民初的物质民俗形态,描绘出清末民初的社会民俗画卷,勾画出清末民初的精神民俗图景。为适应新时代文献资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当考虑建立专门的清末民初白话报刊数据库,以实现白话报刊学术资源全方位的整合与共享。  相似文献   

4.
以胡适禅宗研究为个案,研究了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与传统自由思想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胡适的禅宗研究虽然缺乏思想深度,但他的自由主义理论与禅宗存在关联,胡适要求政治与文化自由,这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不同于传统的主要进展,但胡适并没有意识到现代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也能找到它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代表着儒家伦理道德的诚信观念,长期成为人们崇尚的美德。反映市民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不同人物为恪守诚信或因颠覆诚信所付出的不同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探究民国词现代性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理清民国词创作层面的特质。相比于宏观视角的归纳总结,立足文本的公共事件及意象运用等微观视角,更有利于洞悉民国词的传承路径与创新表征,为其现代性特征的探究提供新思路。词坛盟主朱祖谋仙逝后,围绕此事的相关词作在抒发友谊之情和概括历史功绩的共性基础上,扩展成遗民与新民两大群体心态的集中展示。此书写差异,说明创作者的身份定位与政治认同,是判断民国词现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庾信典故因抗战时期区域政治的复杂性而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国统区词人以此强调“乡关之思”基础上抗战必胜的信念,沦陷区作家则以此寄托“倡家强聘”处境下的忠贞气节。庾信意象内涵的丰富与拓展,恰是民国词走向创新之路的主要表现。基于以上微观考察,民国词现代性特征的探究路径,将会变得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7.
胡适译<鲁拜集>菲茨杰拉德英文译本第四版第七首与第九十五首,曾引起许多同时代人的关注,并将之与郭沫若的译文进行过对比.探索胡适与郭沫若译文间的差异,进而探讨胡适与郭沫若译诗的相关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翻译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翻译问题和论争问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诗经》衍音联绵词的考察,文章分析了衍音联绵词的两种产生方式——变形重叠和语音羡余。变形重叠能使衍音联绵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有别于原单音节词,语音羡余则否。  相似文献   

9.
救亡图存语境下,近代报刊与地方社会变迁构成联动关系,报刊如同地方社会的"窗口",表征本区域的社会风貌及时代变迁。文章梳理《安徽白话报》本省要闻、通信等栏目,呈现辛亥革命前夕安徽近代变迁的微观事实。清末新政的改良氛围中,近代安徽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在辛亥革命前均显示了一定的近代化趋向,但在地方官员素质参差不齐、外国资本剥削掠夺、自然灾害持续发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安徽近代化历程只能是跌跌撞撞、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和胡适分别生长于传统文化发达的安庆地区和徽州地区,从小都接受了较系统的传统教育,青少年时期又接受过良好的现代教育。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均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中传统教育对他们学习和接受西方思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影响。通过对他们所接受的二元教育的个案考察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具体和深入地了解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在现代文化名人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适运用实验主义方法对《红楼梦》进行学术考证,取得了很大成功.《红楼梦》的整个考证过程清晰地体现了怀疑-假设-求证的基本思路,同时也体现了胡适在从事学术研究过程当中,"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相似文献   

12.
13.
胡适在童年时代阅读了大量的传统经典、史书、小说等,对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传统经典和史书中,胡适接受了传统的自然主义宇宙观、实用经验理性、怀疑精神,并以之破除鬼神迷信;从阅读小说中,胡适接受了白话文训练,为以白话文批判文言文和文学革命准备了经验基础。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二元对立,传统是复杂的、多元的,它在胡适身上显现出两重性。胡适既承继传统,但又批判传统,以一种传统批判另一种传统。胡适并不将传统视为走向现代的障碍,而从传统中获取现代性资源,使传统成为步入现代的一座思想桥梁。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汉语白话欧化始于"五四"时期.事实上,在这之前就有了一些白话欧化的早期表现.官话译本《天路历程》被认为是这一表现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与原作、《红楼梦》等传统白话作品及其他译本对比,考察官话译本《天路历程》连词、介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由此可以了解其作为汉语白话欧化早期文本的具体样貌.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以Lakoff的转喻映射模型为指导,从微观角度对苏轼贬谪词进行认知解读,借助转喻理论对其构建及识解进行阐释,同时也说明转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方式,是基于人类经验之上的一种基本概念机制,对人们的思维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能说明贬谪词中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它也是词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清季民国词集校勘成果丰硕,《晚清民国词籍校勘研究》以具体文献文本为依据,细读详剖,对词集校勘做整体研究并做理论提升,同时对词集校勘值得商榷之处提出见解,这无疑对建构完整的词学体系富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四音格词。汉语中四音格联绵词也极其丰富,但学界多将研究集中在双音节联绵词上,对语音造词方式产生的四音格联绵词却关注较少。我们以汉赋作为关注点,发现在汉赋中存在丰富的四音格联绵词,通过对这些四音格联绵词语音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语音上存在着整齐的语音模式,对其语音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与归纳。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呈现。江户时期,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明清白话小说大量传入日本,给日本文坛带来一抹新气象。他们通过“翻案”明清白话小说,创造出崭新的小说形式——“读本”。“读本小说”的诞生促进了日本近世小说创作的进步和繁荣。本文以曲亭马琴的《南总里间八犬传》为例,分析明清白话小说对江户“读本小说”的影响,为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对日本江户时期小说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胡适与宋春舫作为《新青年》的同人,其不同的戏剧观给"五四戏剧论争"带来了"不和谐"的声音,而这也凸显了《新青年》同人内部始终呈现为一种分裂的状态。胡适对《新青年》1918年第五卷第四号(戏剧改良号)上刊登的宋春舫《近世名戏百种目》的删改从文献的角度印证了这种裂隙的存在,尽管胡适在尽力弥合宋春舫与陈独秀、钱玄同等人的裂痕,但是"五四"退潮之后,不同的思潮将他们导向了不同的理论取向。胡适以社会变革为主要诉求大力倡导社会问题剧、取较激进的全面学习西方戏剧,宋春舫则始终坚持戏剧的本体特质,提倡新剧、保留旧剧,从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寻求中国戏剧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