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必须立足于人的价值主体地位。传承以"孝道"、"诚信"、"仁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理念,是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先秦儒家孝道思想与我国当前的和谐家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其内容包括孝养、孝敬、孝顺、孝思、孝丧和孝祭,其中有对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家庭生活的稳定幸福的积极作用,也有要求对父母“无违”、与封建忠君思想结合等糟粕内容,故应批判地继承。针对当前我国和谐家庭建设中存在的“代沟”问题加剧,情感危机导致的婚变致使家庭道德被破坏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孝道。新型孝道是回归亲子伦理本位的、建立在全体家庭成员平等基础之上的、用以调节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有助于解决家庭养老问题,有利于代际和谐和社会安定。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普及、法律约束、政府保障和道德提倡等途径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孝道。  相似文献   

3.
在孔子之前,"孝"就是一个重要的德目。但是《论语》作为儒家伦理的经典,开创了儒家孝道作为家庭伦理重要德性的源流。历经两千多年,《论语》论述的儒家孝道,依然是现代孝道生活的主流。其中蕴含的最为稳定和核心的儒家孝道的伦理本质包括四个方面:儒家孝道的善端来源、儒家孝道的回报理论、儒家孝道中敬的主线、儒家孝道中礼的展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本《百行章》中的孝道思想传承着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华民族无尚美好的重要品德。《百行章》运用孝道思想维护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完善统治阶级对社会的全面治理。《论语》《孟子》中孝道观念的阐述,进一步探究唐朝初期杜正伦所著《百行章》中的孝道思想。加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孝”与农村养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道是几千年来维系我国家庭养老的道德支柱,孝与养老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及以后,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为此,必须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孝道,并加强时新孝道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将新孝道精神贯彻于养老立法之中,使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确保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得以妥善地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在“家天下”的传统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传统孝道文化,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扬弃继承、辩证取舍,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求科学与法律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前提,坚持平等与民主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基础,强调相容与交互当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核心,注重共享与保障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严峻,数目较大、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较差,是其基本特点。受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农村孝道文化衰微,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老龄化问题。以传统孝道文化为根,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社会实际,重建农村孝道文化是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伦理与道德都是历史范畴。在传统家庭中,家庭代际伦理是家庭伦理的核心,维护这种伦理核心的家庭道德规范便是孝道。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和谐与传统孝道建构的"以孝治天下"的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模式有其合理性和历史价值。在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与社会转型中,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和谐与孝道面临有悖"善事父母"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继承和创新传统孝道。  相似文献   

9.
论孝道文化     
孝道是我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受历史的局限 ,孝文化既有积极合理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过程中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孝文化功能的二重性 ,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建的新视角——从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对于维系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来自家庭、社会和农民个人原因,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通过扬弃传统孝道观念、倡导感恩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来重建农村孝道观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