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叙事的本质是历时事件的当下配列,并结合具体语料,从意向动词、关系小句和状语从句等语言形式出发,重点分析了叙事性语篇事件配列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彭华 《船山学刊》2005,(3):122-124
莱布尼茨毕生致力于通用字符的研究,以图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隔膜,创建一种统一的符号交流系统。特别是通过在华的耶稣会士而了解到中国文字和《易经》中六十四卦图的数字配列顺序,与他此前发明的二进制算法在思维建构方式上具有显著的一致性时,更加强了他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献PT1287是敦煌古藏文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关于该卷文书的书写地点和地理传承一直是文献学研究的重点,但它到底作于何地,迄今尚无一致意见。基于作格理论,详细考察敦煌文献PT1287的作格分布,并将之与同时代吐蕃碑文和敦煌契约文书相比较,同时辅以现代三大方言的证据,发现它与碑文共同呈现典型的作格分裂格局,而与契约文书严格的作—通格系统不同。这种格局与现代卫藏和安多地区藏语所呈现的作格配列差异正相一致,从而证明它大概率是吐蕃时代在西藏写就,然后被携带到敦煌,而非由敦煌本地藏人写作。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研究方向不明确,呈现自发性、散乱性、碎片化特征,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多而杂;群体性事件研究条块分割严重、理论研究成果相对分离,研究平台的缺失造成研究合力不足,研究学科混乱;群体性事件研究体系不全,缺乏中式理论范式,研究方法简单,研究成果大而浅,欠缺实践指导意义。群体性事件研究对象的多重身份,使群体性事件研究方向多样,且无可避免;群体性事件的阶段性转移,使转换应变群体性事件研究方式趋难;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性增强,使选择群体性事件研究着力点更难。明确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基本原则,形成理论共识;构建群体性事件研究中式理论范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体性事件理论研究话语体系;明晰群体性事件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梅玉 《殷都学刊》2011,32(1):117-121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6.
虚拟世界的现实力量——盘点2007年四大网络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俊卫 《云梦学刊》2008,29(5):145-147
2007年被称为中国的"公共事件年",从最牛钉子户事件,到厦门PX事件,到山西黑砖窑事件,再到华南虎事件,公众舆论由下至上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这其中网络起到关键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直指现实问题、公众热议评判、推动事件进程成为2007年网络主流,公众从典型事件出发使公共利益问题由网络空间进入现实生活并摆到政府的桌面.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校园危机性事件的增多 ,如何进行高校的危机性事件的管理 ,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减轻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 ,成为学校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管理好校园的危机性事件 ,必须要正确认识校园危机性事件特征、发生、发展机制及分类 ,针对其特征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小事件演化成大危机"是目前我国很多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化的共同特征,这一现象在表明群体性事件具有特定的发展演化机理的同时,也反映了政府部门在应对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可揭示出群体性事件的链式演化特征,并构建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群体性事件应急能力和提升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思想史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不同于一般历史事件的"思想史事件"概念,并把思想史事件划分为造成思想史影响的事件与有思想价值的事件两个类型,焦点放在有思想价值的事件上.文章揭示,在中国思想传统中,有思想价值的事件的影响,主要通过故事重构与经典评注两种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提出,对这种事件的反思在当代也采取观念的逻辑重构的方式.作者的努力,是为观念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哲学创作,勘测可供开掘的矿藏.  相似文献   

10.
张素德  张倩 《理论界》2011,(5):56-57
群体性事件频发,现有的调控手段失效,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此,笔者在文中分析群体性事件形成的法律原因,反思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定位,探寻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之路,以期对相关部门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处于高发态势,由于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针对表象研究所采取的措施不足以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深入分析产生的根源才能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势头。在此从群体性事件的外部特征入手,层层分析,揭示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本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它对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红义 《南京社会科学》2024,(3):100-108+122
新闻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事件驱动的活动,有些事件不仅在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也会成为影响新闻业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重访“关键事件”这一新闻学概念的提出以及在现有研究中的使用情况,本文尝试发展一种以关键事件为方法论的研究策略,并称之为“事件新闻学”,意在强化事件在新闻学中的理论意涵。一方面,深化对事件性质的理解,跳出危机事件的窠臼,探讨更多面向的事件类型;另一方面,创新对事件研究的方法和路径,在过程、结构、关系等多个维度中考量事件。“事件”是一个很好的透视新闻业变迁的视角,把它作为一种新闻学研究的方法论还需更好地把握关键事件的内涵、定位、类型,并且探索适配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使得关键事件这一思维方式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历史事件与历史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事件从属(或指向)过去,而历史性事件则从属(或指向)未来。历史性事件的本质就在于它具有三个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可实现性。历史性事件以一种普遍性方式凸显了人与历史之间的本质关系,凸显了人对自身命运的永恒焦虑。历史性事件之于人首先是一种命运的召唤。人性和自由虽然不能在历史事件中显现,但却有可能在历史性事件中实现。思考历史性事件较之于研究历史事件具有更大的难度,它构成了对历史学家现有能力的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同样是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存在于仅有传统语境的时代与存在于同时兼备两种语境的时代,事件舆论及事件与舆论之间的关系状况迥异。而在同一时代,在两种不同的语境之中,事件舆论及事件与舆论之间的关系状况,也不无差异。这些差异,会在公众参与度、公众对于事件及事件舆论的影响度等方面体现出来。不仅舆论的状况不一样,而且舆论对于事件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媒介事件通常被理解为人为制造的"伪事件",或者所有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事件.这种认识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媒介事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媒介事件社会功能的发现和利用.因此,应重新对媒介事件加以定义,并且做出积极的评价.媒介事件是特殊的电视事件,它区别于日常的电视节目和电视新闻,具有非常规性、直播性和提前策划性等特征,它具有新闻事件、突发事件所不具备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够起到凝聚民心、化解矛盾、延缓冲突、整合社会的作用.从新的视角认识和评价媒介事件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媒介事件通常被理解为人为制造的“伪事件”,或者所有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事件。这种认识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媒介事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媒介事件社会功能的发现和利用。因此,应重新对媒介事件加以定义,并且做出积极的评价。媒介事件是特殊的电视事件,它区别于日常的电视节目和电视新闻,具有非常规性、直播性和提前策划性等特征,它具有新闻事件、突发事件所不具备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够起到凝聚民心、化解矛盾、延缓冲突、整合社会的作用。从新的视角认识和评价媒介事件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估与应对越来越重要.危机事件的社会影响大小与事件属性和环境属性有关.事件属性包括人员伤亡与潜在受影响人数;环境属性包括事件结束后时长、媒体报道强度和类似事件发生频率.为降低危机事件的负面社会影响,需要建立整合的危机事件危机信息发布模式,并建立由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家庭、公众等各社会成员共同分担责任的多主体社会救助网络体系,寻求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概念之名实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反映事件本身的真实内容。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实质是维权事件,反映了人们对宪政的诉求。把群体性事件改称群体性维权事件有利于解决公民与现政权的矛盾、维护宪法权威、促进社会和谐、顺应时代潮流和充分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本文从中观角度对群体性事件之间的扩散与关联进行研究。本文使用报纸(网络)数据搜集法对近年来我国156起群体性事件的扩散程度进行计算,并在反作用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扩散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群体性事件在发生之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散。政府暴力压制群体性事件会促进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扩散,网络媒体的报道也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扩散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公法学视野中,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化解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但又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突破121。在公法学视野下寻求善治之策主要包括:科学权力观是消解群体性事件的思想基础,公共决策民主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制度保障,信息公开是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关键之策,创新基层经常性社会管理是防范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社会预警机制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必建机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有效举措,培育和谐法治文化是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基础工程。此外,成功解决群体性事件痼疾还涉及多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