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萃与信息     
苏联东欧剧变对民族问题的启示 民族、宗教因素在苏联东欧剧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早在20年前,美国政府智囊人物布热津斯基发表的《苏联民族问题的政治含义》一文中称:“在下面两条件下,苏联民族问题将导致民族分立主义。这两个条件是:国内危机和重大国际冲突。国内危机包括:领导瘫疾、政府机构内部冲突,社会上层分裂,是非混乱、思想败坏、进退无所适从、严重的经济停滞、国民  相似文献   

2.
曾布根究市易务违法案引发了北宋新党内部的第一次分裂。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这一角度来剖析根究市易务违法案,宋神宗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曾布之所为,很大部分是在迎合宋神宗的意愿。而根究市易务违法案作为新党内部的第一次公开分裂,充分暴露了新党内部的固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有序性是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循序渐进。同时,每一社会形态内部都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矛盾冲突。任何民族都是在战胜种种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进步的。然而。迄今为止,在生动而具体的各国革命实践中,某些民族社会的发展,由于各种特殊原因,却呈现出跨越性的,跳跃式的发展方式。伴随着这种现象出现的是在这些民族中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独特的矛盾冲突。如果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跨时代的矛盾冲突的话,那么笔者认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目前就面临着如何克服这种跨时代矛盾冲突的严峻现实。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后,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内部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直接导致了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当代民族分离主义强烈要求将本民族从现有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中分裂出来,以实现"民族自决"、"一国一族"的本民族的国家政治体系,其分离行径给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跨界跨国民族问题是威胁国家社会安全,引发国家领土主权分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因素."人为事件"尤其是"民族"事件引发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不同民族间的利益矛盾和经济生活差距若长期存在,会被分裂势力作为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实例来利用,势必引发民族心理上的离心力而成为民族国家分裂的重要非传统安全威胁;另外,信息网络与媒体不规范也会造成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待跨国族体突发事件,应分化瓦解分裂势力,加强国际合作,对聚居民族则通过"亲密接触"和"富民民心工程"等措施,来消除边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决权作为一项国际法原则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社会对自决权的认识出现分歧.引入自决权二重矛盾的概念,自决权二重矛盾的关键是分离与主权的冲突,应采用"包容法"来解决此矛盾."包容法"的实质是扩大自决权的内涵,将内部自决权的内客引入,与外部自决权相区别,使不同主体适用不同的自决权.指出台湾不符合外部自决权主体要求.并进一步提出"台湾住民自决论"及"公投台湾前途"的本质是分裂祖国,具有现存及潜在的重大危害,倡导理论界应对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一切卑劣行径进行有针对性的批驳,以正视听,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问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民族问题就是在民族自身发展过程中和民族交往过程中因民族差异和民族利益而产生的问题。民族关系问题主要是指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多民族及跨国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冲突及战争的关系。民族关系问题隶属于民族问题并构成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两地孤栖》是一部关于分裂和统一的小说。在《两地孤栖》中,英法两个民族的矛盾主要是围绕着魁北克圣玛克教区牧师伯宾神父和法裔加拿大贵族艾森内斯·泰勒之间的冲突表现出来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宗教信仰、对工业化的态度和对战争的态度等。休·迈克伦南认为英法两个民族的关系必须通过爱与尊敬来维系,只有爱能成功地为孤独的双方架起桥梁。  相似文献   

9.
针对"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就所谓巴西的"民族大熔炉"政策,"有效地防止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演变为民族分裂问题"等成功构建国家民族的举证和观点,对巴西解决民族(种族)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种族融合天堂"的巴西事实上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问题。认为所谓的"成功经验"是不符合事实的"假学说"、是以讹传讹的"伪经验"。同时,对巴西承认种族问题,在解决教育、就业等方面实行种族配额制度的现实政策进行了举证和分析,对"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违背学术研究准则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批评。得出巴西在处理广义的民族问题方面不能为中国提供经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权利主要指法律赋予一国内人口占少数的民族的权利,它既包括个人权利,也包括民族权利,因此在现代国际法上被作为人权的一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世界是由诸多不同民族的国家组成,以地域划分为主的国家又由多个不同的民族构成,不同的民族受同一国家政府的统治,就会出现民族问题.所谓民族问题,就是指民族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些问题如解决不好,就会产生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造成不稳定的国际秩序,甚至引起国家冲突和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的混乱.例如,前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分裂、巴尔干半岛不稳定的战争局面、阿富汗与邻国的武装冲突,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些都是因民族矛盾和冲突引起的.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法律问题,确定少数民族的权利,在国际范围内实现国家合作,对国际和平与稳定,保持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都有重要意义.国际上,民族与国家基本以三种关系的形式出现:一是由国内人口占多数的民族掌握国家政权,形成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处于这种状况.二是由国内人口占少数的某一民族掌握国家政权,这一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居于少数,但由于该民族掌握国  相似文献   

11.
集体安全理论是战后出现的一种安全构思。"9·11"之后俄罗斯为了切实保障中亚地区安全,主导"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参加"上海合作组织",较为有效地在该地区安全上发挥了作用,使这一地区"三股势力"的活动没有大规模蔓延。  相似文献   

12.
日美安保条约确定了战后日美关系的基本体制 ,日美关系由太平洋战争时的武力对决 ,变成为战败的日本以恭顺的姿态自动地编入美国的世界战略体系之中。日本以向美军提供战略基地为代价 ,取得了美国对日本的战略保护。在这层关系中 ,日本发动战争的罪责及在道义上、物质上对被侵略国家的负债 ,都被掩饰了。最近 ,日美安保体制适用范围一再扩大的趋向 ,证实了日本在安保体制的保护下已经形成窃喜心理 ,并且已经对东北亚的地域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会通过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相关法案《周边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和《日美劳役相互提供协定修改案》等 ,是日本为强化日美军事合作 ,扩大日本在亚太地区军事作用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已引起了中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的忧虑不安 ,我们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道法是保护战争受害者和适用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法律规范。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对抗属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台湾军队对大陆的"报复"目标违背国际人道法的哲理、原则和法律规范,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战场将在太空,“天军”也将成为21世纪的决定性军事力量。然而,中国在2007年进行的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却在国际上饱受非议,通过分析《外空条约》第4条的内容以及美国的外空军事发展现状,可以发现中国发展反卫星武器不仅不违反外空法且具有正当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国家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国家社会和经济转型期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十分严重,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缓和民族、宗教矛盾的途径是实行正确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并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予以打击.  相似文献   

17.
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风起云涌,甲午诗歌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论述从甲午大败到台湾沦陷期间时人所作的诗歌。这些诗歌或控诉日军暴行,哀民生之苦;或分析抗战斗争失败的原因;或揭示斗争失败后内渡的台湾士大夫复杂心态。由于诗歌的作者大多都是抗战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以这些诗歌都较为真实地、真切地反映的当时战争中不同群体的种种社会心态以及体现的当时社会思潮的变化和时代的强音。  相似文献   

18.
北约东扩的前景及其对欧洲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阐述北约东扩的状况,分析北约东扩的前景,指出影响北约东扩的因素,探讨北约东扩对欧洲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面对严峻的边疆形势,孙中山强烈呼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反对外敌入侵。他的“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凝聚各民族的一面旗帜。孙中山提出了一系列筹边对策,力主在边疆地区改建行省,提出在边疆地区发展经济,尤其是修建铁路,移民垦殖等,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中央集权国家开始正式开辟、经营丝绸之路,并将其逐步纳入大一统的国家统治体系。丝绸之路战略地位特殊,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势力长期对峙,激烈争夺的对象,为确保边疆安全、政权稳定,实现中央与边疆的良性互动,经营丝绸之路,就成为关乎国家和边疆安全稳定的战略国策。文章以丝绸之路开辟、巩固时期的汉代为研究对象,从边疆安全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汉在丝路地区的布局、丝路安全防御、后勤保障等军事措施,以期为边疆安全治理模式的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新疆的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