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痄腮病名     
痄腮病名最早出现于宋代 ,《幼幼新书》作“诈 思页”、“胙 思页” ,《证类本草》作“吒腮”。其后在中医文献中又出现了多种写法及异名。参考《玉篇》、《广韵》、《集韵》等训诂专著 ,以训诂学中因声求义、以形说义的原则为指导 ,并结合疾病特征 ,试图深入剖析“痄腮”一名的源与流 ,以揭示其真正的内涵。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 ,对本病的西医病名起源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剖析单词形、音、义的特点, 讲述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  相似文献   

3.
"夯"字今字典辞书收有二音,一为"hāng"一为"bèn","夯"字在具体语境中读那个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夯"、"笨"、"憨",分别出现在吴语方言、官话方言和山东方言的作品中,可断定,"夯货"是吴语方言词,当依据方言音读作"hāng","夯"字在江浙方言中是"憨"字的假借,主要原因是汉语的地域差异,造成方言音读不同,又假借"夯"字记吴语音。后世读"夯"作"bèn",由于汉语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存在"同义换读"现象,对"夯"字做了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4.
王念孙、王引之是我国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在校勘古书、疏解词义的过程中,父子二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集中阐释了“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思想和治学方法.其中,“综合形义,辨识音读”是“因声求义”的相反施行,是它的转换或变通,但在“破读通假、重审字音”,“订正讹字、注明字音”,“区别字形、澄清字音”,以及“辨别词义,区分多音”的过程中,父子二人的语言文字系统观同样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综合“賣”的形、音、义三个方面来考虑,我们认为“讀”的声符“賣”的音义当来源于“■”,即有关“讀”、“賣”关系的第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土家传统病名,独具特色。它有十多种类型,每个病名均可直接表现其临床特征。因而归纳土家传统病名的命名类型,可以了解土家族的语言及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从事的语源学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 ,首先就上古音总结出同源词之间的语音转移规则 ,确定了“大”、“小”、“乱”三个义类 (即语源义 ) ,然后就上古文献钩稽有关词汇 ,以同义词互训同训为经 ,以同源词音转可通为纬 ,归纳出“博”、“小~”、“悖”三个同源词词群。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词汇并非散沙一盘 ,汉语的词汇系统就是由一个一个同源词词群组成的。本文还利用亲属语言同源词进行词汇和语音的历史比较研究 ,文中推求的语根表明 :汉语前上古音存在 smp_、 tsl_、 mp_等复辅音声母。  相似文献   

8.
变异修辞是广告中常出现的语用现象。结合语境,研究广告语篇中的变异修辞可以发现,广告商是通过联想,积极地调动语言的形、音、义等一切感性因素制造语义变异或结构变异,从而达到使广告语言更富有创意,最大程度地吸引消费者的商业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释“让”     
“让”字现代汉语基本义与其本意相去甚远 ,实际上是两个词 ,“让”字古汉语本义至今活在方言口语中 ,而现代汉语“让”字基本义是“攘”字的假借字。让与攘、纟襄三字间有复杂的形音义关系 ,本文详析其间脉络及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见疾病中,有些病症两者病名非常相似,但它们却是完全不同症状、不同预后甚至不同系统的疾病,往往由于张冠李戴而造成误会或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避免互相混淆。  相似文献   

11.
12.
训诂方法中文训方法可以解释为“随文谋义”,也可以解释为互文见义、异文比较、文内自注等方法。文章对三种训诂方法加之详细考据和解释,并对文章自释功能、释词方式作出评价和概括,校定随文谋义的具体概念和知识结构,阐明其学术内涵和定义。  相似文献   

13.
王念孙、王引之是我国传统小学的集大成者,在校勘古籍、疏通词义的过程中,父子二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集中阐释了“形音义互求”的治学理念和训诂方法.其中,“综合音义,证发文字”是“即形得音,因声求义”的相反施行,但在综合音义、订正文字和综合音义、辨别文字的过程中,父子二人的汉语言文字系统观同样得到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说文学大师段玉裁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校改中,广泛涉及语言文字学知识;《说文段注》的校改,涉及《说文解字》的形系统、音系统、义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形系统包括正字和重文、后起本字和初文、假借字和先起本字等,音系统包括音源、音同或音近、合韵,义系统包括总名和专名的关系、二名同实、义的聚合。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经典中的训诂,最早的是在注释《内经》中出现的。围绕《内经》形成的一系列的注释,集中反应了我国古代医书里训诂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值得提出的是晚清时代,对《内经》的训估达到了历史的高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就胡澍俞樾、孙诒让对《素问》的校勘条例作一探讨,以明他们在清代《内经》校勘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戴震在训诂方法研究上的成就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创造性地发展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以及六书在训诂中的作用,提出了“以字证经,以经证字”的训诂原则和方法,为清代训诂学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戴震又是一位哲学家。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他强调对规律的探索,重视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法的运用,并强调实证的重要性。他的哲学思维方法是他在训诂学研究领域所赖以取得成就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因声求义”是传统训诂方法之一。早在东汉末年,郑玄就已经提出了“因声求义”的训诂原则,并在其注释实践中广泛地运用了这一原则。深入分析郑玄《礼记注》“因声求义”的训诂范围及其内容,证明“因声求义”作为较为科学的训诂方法,肇始于郑玄。而且,郑玄“因声求义”的思想,直接开启了传统训诂学研究音义关系的道路,促进了传统训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肺朝百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朝百脉” ,语出《素问·经脉别论》 ,王冰等前人多训释为 :“肺受百脉之朝会”。从情理、文理、医理三方面对此解提出质疑 ,并认为在上古音中“调”与“朝”为定母双声 ,幽、宵韵旁转 ,古音极近 ,具通假之基础 ,更进一步从书证及语境角度证实“朝”乃“调”之假借字 ,“肺朝百脉”即肺调百脉。  相似文献   

19.
语词零札     
本文摭拾了几个常见的古语词予以训释,或援例以证,或略加申论,或稍作补苴,以期与同()相切磋,俾使训诂在文化传承上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音义只能在人的内部世界中结合以及二者的结合具有任意性为前提,探讨了在初始状态下,音义结合的具体过程。同时指出,语音的发展经历了由"多音"到"一音"的过程;语义的发展经历了由整体到部分、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