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荘賢普     
观音菩萨象征着大慈大悲,又称观世音菩萨、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与文殊、普贤、地藏并称为四大菩萨.  相似文献   

2.
诗意五台山     
印度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山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眷属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传说中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化身,是释迦牟尼身旁的上首大菩萨,主司智慧的大智菩萨,所以,从汉文帝开宗,北魏孝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元代诸帝、明太祖、康熙、雍正、乾隆等历代皇帝都将五台山视为"真佛境界"、"最上福田",修寺建塔,祈福求盛,五台山也因此处处体现着皇家风范与浓浓的政治色彩。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更是趋之若鹜,求智开悟……  相似文献   

3.
莊贤普     
《青岛画报》2011,(11):108-109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据佛教传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  相似文献   

4.
观音菩萨象征着大慈大悲,又称观世音菩萨、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与文殊、普贤、地藏并称为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是中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即便在国际上观世音菩萨也有  相似文献   

5.
人心     
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得也人心,失也人心。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问题。"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旧庙换了新颜。"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  相似文献   

6.
1985年第二期《社会》,有篇谈性欲和寿命关系的文章,根据八个朝代71名亲政皇帝平均寿命为47.7岁,31名历代名僧平均寿命为76.7岁,做出结论说:“可以断定,纵欲是皇帝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相反,禁欲则是和尚长命的原因之一。”初读之,觉得论题有非常坚实的事实为论据,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掩卷一想,不对了,觉得这个结论,不过是一个猜想而已。皇帝同和尚的区别,不独是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和尚守身独处一辈子。皇帝美食,和尚素餐;皇帝以天下为敌,和尚与世无争;皇帝多动脑劳神,和尚则“万念俱寂”,这些,也都是皇帝与和尚之间的明显区别。照了文章的逻辑,岂不也可以得出结论说,美食是皇帝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素餐是和尚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天下为敌是皇帝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世无争是和尚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脑劳神是皇帝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万念俱寂”是和尚长寿的原因之一?如果有位笃信佛教的老太太知道了皇帝、和尚之间寿命的差别,保不准还会作出结论说:杀生作恶太多,菩萨怪  相似文献   

7.
坚持宁静     
一位马拉松冠军突发奇想,立志要成为一个禅师。他兴奋地跑道庙里,求老禅师把他收下。  相似文献   

8.
观世音菩萨是娑婆世界中与众生最有缘的菩萨。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萨之一,众生若有疾苦,只要诚心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位菩萨便会从声音中去寻找受苦受难的众生,以大慈大悲之心和无边的法力,助众生超脱疾苦、实现愿望,《妙法莲花经》云: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相似文献   

9.
社工的收获     
一位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  相似文献   

10.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苗怀明清代公案侠义小说是清代中后期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合流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产生于北京,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迅速传遍全国,风行海内,成为清末民初流行最广的一类小说。它的产生和繁荣是多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日前,我去龙华寺观赏,见一位老太太在大殿前硬要八、九岁的外孙女向菩萨顶礼膜拜,自己还做着示范动作。年轻的妈妈也在一旁连拖带哄地要女儿学外婆样跪下磕头:“囡囡乖,磕了头菩萨保佑你。”但孩子好象并不理会长辈的一番心意,  相似文献   

12.
夏毅榕 《社科纵横》2007,22(8):127-128
禅宗公案既具宗教性,亦具文学性,最能体现禅的灵智与精神,但以其对传统逻辑的解构性引起的困难;可运用与禅宗有相似性的解构主义,重新解读公案文学。  相似文献   

13.
巍巍堂堂、炜炜煌煌,金襕两赐、喧天震地,绝言之言充塞五湖四海、无翼之名轩翥九有八荒,并被元顺帝尊为"普应国师"的中峰禅师(1263-1323年),名明本,俗姓孙,杭州钱塘人,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依天目山高峰原妙禅师出家,白昼工役,夜晚参禅,肋不沾席,励精勤苦,咨决无怠,尽得高峰禅法之堂奥.乃师迁化后,即匿影草庐,清苦自持,不求闻达,然其所过辄成宝坊.中峰禅师法量汪洋,辩才无碍,寸心圆湛,泛应群器,观时适宜,随机应物,如摩尼宝珠,无有定色;悲愿诱掖,谆谆诲谕,杀活与夺,全该大法.故遐迩学子(内而齐鲁燕赵、秦陇闽蜀、西域南诏,外而日本三韩、缅甸越南、印度琉球),云臻水赴;稽首膜拜、愿垂摄受者不绝于途;望风奔凑、咨决心法者雷动海涌.法席之盛,中外罕及!其解答学人问难、匡正修行理路、直示参禅方法的种种开示,由弟子汇编成<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并被赐列藏函.本文提纲挈领地对其力捄时弊、扫空禅病,疏万派以同源、会三宗于一镜的禅学思想进行了梳理.不当之处,敬请达者慈悲教正.  相似文献   

14.
庄贤普     
西方三圣,是佛教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阿弥陀佛,以及他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其中,阿弥陀佛代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和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代表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则代表喜舍。阿弥陀信仰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传到了中国,东晋时代开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公案是透视海德格尔政治思想的视角,但此公案应该置于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海德格尔批判自由主义的自我和民主制度都是无根的政治学,认为自我脱离了大地民主制度是技术组织下的产物。大地和精神既是海德格尔主张政治回归的源初之地,又是其政治形而上学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北京是清代通俗小说的出版中心之一,共有51家书坊刊刻通俗小说,计版本133个。通俗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是光绪年间,但绝大部分都是翻刻本或话本小说选本,仅有侠义公案小说例外,《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彭公案》等作品都产生于北京。北京说唱业的发达为侠义公案小说的成书提供了契机,《三侠五义》的前身《龙图耳录》就是根据说唱本石韵书改编而来,但经过了文人的加工;《小五义》虽然经过整理,但仍然保存了说唱文学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佛教宣扬的阿罗汉果强调自我解脱,而菩萨果则一方面考虑自我解脱,另一方面要求帮助众生也获得解脱。从道德基本原则,即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而论,罗汉显然是以利己为根本目的,那么菩萨呢,其根本目的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或是两者兼之?这是一个涉及到佛教本质的问题。按照佛教徒自己的说法,菩萨果是自利利他,即两者兼顾。如《无量寿经》认为:“自利利人,人我兼顾。”《佛学大辞典》有所谓“二利”的概念,里面明确指出:“上求菩提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小乘之行,唯为自利,菩萨之行,乃兼利他。”这里一个“兼”字看来似乎使大、小乘泾渭分明,似乎大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上,不是像小乘以利己为根本目的,而是“自利利人”,而是“自利兼利他”。  相似文献   

18.
<正>对观音菩萨展开研究,在宗教研究界恐怕早就不是新鲜的话题了。这位菩萨的确太知名,对他的信仰也几乎遍及整个亚洲。在我读过有关观音菩萨的专著中,于君方教授著的《观音——菩萨中国化的演变》(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一书,立足于细节,着眼于全面地讨论了这位菩萨从印度走向中国,并一步步中国化的历程,堪称这方面研究的典范。从性别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尊于君方这样的女性学者为“女史”,这也更能凸显于教授  相似文献   

19.
郭龙 《东西南北》2010,(12):62-62
禅师委派弟子去照看一片稻田。 第一年,这位弟子小心翼翼地打理,稻田里的水从不短缺。水稻长得很茂盛,并获得了好收成。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我曾写过一篇谈《七侠五义》的文章,曾论及侠义公案小说所具有的特点。但那篇拙文重点是放在关于“侠”的性质的探讨上,对清官问题谈的不多。近年来,全国各出版社争相刊印大量的公案小说,流传甚广;而街头巷尾众说纷法,往往莫衷一是。这就也使我对清官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思考。现在仅就社会上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粗略地谈一点地意见,向广大读者请教。过去我们一谈到封建时代的著述.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论文.都必不可少地强调一个观点.即这些书的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具体谈公案小说,则是做为书中主人公的清官),都是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