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墨子的廉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墨子的廉政思想邢志第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孔子、墨子、韩非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及其流派,对当时的政局纷纷发表不同见解和主张,并形成了道、儒、墨、法等不同的思想体系。其中,墨子系统地提出了廉政建设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各学派中可谓独树一帜。他以利国利民作为衡...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研究中有一不可忽视的部分,这就是诸子前人们对美和美感的认识问题。本文从文字学角度就殷周以来关于“文”、“美”、“乐”所包含的美及美感本质特点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孔子及其他诸子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以及我国早期美学思想发展的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 王渔洋(1634-1711)是我国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神韵说"曾在当时产生过巨大影响.笔者认为,"神韵说"是对我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和发展,它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至今对人仍有启发,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一、"神韵说"是对我国传统的悟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传统的美学思想历来有崇尚思辩和崇尚悟性两大分野.前者的鼻祖恐怕要数到墨子,后者的源头大概要溯到老庄.《庄子·外物》篇讲的"得意忘言"就是  相似文献   

4.
墨子的礼乐批判及其美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子对礼乐传统和儒家礼乐教化的批判 ,大体上是兼顾礼乐的 ,而对春秋以来的礼乐活动的批判则主要侧重于“乐”即当时社会的审美和艺术活动方面。这主要通过墨子的“非乐”论集中表现出来 ,突出地体现出他的礼乐教化观的功利主义特征。《墨子·非乐上》载 :子墨子言曰 :“仁之事者 ,必务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将以为法乎天下 ,利人乎即为 ,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 ,非为其目之所美 ,耳之所乐 ,口之所甘 ,身体之所安 ,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 ,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 ,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  相似文献   

5.
财富观是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财富、财富的来源是什么、如何对待财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一切经济思想包括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研究墨子的财富观对全面了解墨子的经济思想,以及对现实经济问题亦有其古为今用的意义。本文拟就墨子财富规及其微观、宏观生产原则进行初步的探析,以企对墨子经济思想更科学的把握。一、墨子的财富观“墨翟从未对他所使用的‘财’、‘富’等概念作过明确的解释。”①但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墨子是以主观欲求的角度来判定财富的。在墨子看来,“有用”即财富。在《墨子》书中提到“用”的地…  相似文献   

6.
盖立涛 《理论界》2023,(7):1-6+115
墨子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肯定了民的地位,主张民为国本。在看待君民关系时,墨子认为君应当把民放到首位,先民而后君。此外,墨子还提出了“天民”思想,认为天与先王兼爱万民,为政者应当效法天与先王,以民为本。同时他提倡兼爱,主张兼爱万民,为政者要具有爱民之心,还要行利民之政。爱民为仁,爱民发自君主的仁爱之心;利民为义,君主应当探求利民之策。墨子的爱民利民思想,体现了他的民本立场,也体现了墨子思想的人民性。人民的福祉永远是墨子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张沙沙 《兰州学刊》2014,(10):116-119
魏晋时期,音乐美学突破了儒教美学思想开始独立,其核心范畴“乐象”内涵由秦汉时期的“礼乐”并存、乐附于礼,转为强调个体的情志抒发与领悟。在玄学思想的推进下,由注重外物对心指导转向注重心的感知体悟,这一思想流变恰与“乐象”概念的演进相一致。转变的直接效果便是在音乐美学领域推进了理论思维的逻辑思辨性,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便是当时音乐美学走向成熟化与体系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音乐美学思想的视角来审视孔子墨子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贺更粹 《理论界》2009,(4):162-163
墨子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来“非乐”,其关注的不是乐本身,而是乐的实际社会功效。墨子之“非乐”,主要否定的是不合其政治目的、经济功利和道德追求的礼乐,是完全从政治、经济功利主义的角度对“乐”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作用和价值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0.
墨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墨子的音乐思想在“非乐”(上)篇和“公孟”、“三辩”等篇里有记载,这是他具有鲜明阶级倾向的政治和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墨子的非乐主张,是作为儒家音乐思想的反对命题提出的。它一方面批评儒家过份强调音乐积极作用的理论;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强烈地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音乐享乐。墨子非乐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形成的,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正> 对于墨子的思想、立场,除个别同志,如郭沫若认为他是在为统治阶级画策服务外,其余虽然有认为墨子为“奴隶解放者”、“农民阶级”、“生产阶级”、“小生产者”、“劳动者”、“小手工业者”等等的不同观点,但总认为墨子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我们觉得,这个问题还有继续深入研究和讨论的必要。本文拟仅就墨子的阶级立场及其“兼爱”、“非攻”思想进行些分析,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他看到天下人皆不相爱,战争频繁,相互残杀,便从兼爱思想出发,大力提倡非攻。所谓非攻,就是不攻无罪之国,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墨子的非攻思想蕴含着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墨子要求国与国之间互利互惠,不要为一已之利而损害别国的利益。这表达了墨子对于消弥战乱、实现天下和平的理想。墨子提出的非攻思想的内涵,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如何吸收和借鉴墨子的非攻思想以审视当今国际一些发达国家借民主与人权问题频发战争、扰乱世界和平,是一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印年代在墨子研究中形成的"出身决定论"观念至今依然存留,这就影响了对其思想形成更为恰当的看法,乃至把"天志"、"明鬼"、"非乐"等主张中的历史进步性因素理解为"狭隘性".抛开时墨子没有确实根据而被认定的"小生产者"出身,则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代独立的士阶层的代表,其历史使命即为未来社会勾画理想蓝图,并付诸实际;这一蓝图具有充分反宗法的理性色彩.墨子"非乐"属于"礼崩乐坏"时期的总体社会思潮,是社会变革在人的观念中的回应.他把"乐"归原为乐之本身,从而以"利害"为尺度,祛除了当时泛滥之乐的各种意识形态之魅,是对氏族、"封建"文化的清算,在推动文艺观念的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正地说,墨子与孔子一样,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独成体系,其教育成果载于史册,对后世影响巨大。本文即对墨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成就进行简要论述。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的目的墨子的教育事业与他的救世活动和“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政治理想的推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救世的成功,墨子极其重视教育,除了奔走各国,游说其治国思想以外,就是辛勤不懈地从事教育工作.墨子对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有深刻认识的:一是他首先创立了“人性素丝论”。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和天赋不是一样的,有的“生而知之”,有的“学而…  相似文献   

15.
<正> 由山东大学与滕州市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墨子学术研讨会暨墨子学会成立大会于1991年6月4日至6日在墨子故里山东滕州市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大专院校、科研及出版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专著)50余篇(部)。与会学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各抒己看,就如下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讨论: 一、墨子学说的历史地位、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及当代价值与会学者认为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平民教育家。在我国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墨子可以说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酷爱和平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古典人道主义和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张晓芒 《中州学刊》2006,(4):160-163
墨子时代,尚私观念盛行,墨子以他对天志所代表的义利关系的阐述,表达了他的不以私利害天下人民之公利的公私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论辩思想的形成,发展出他的“三表法”式的归纳思维方式与比喻式的推类思维方式,推动了中国古代推类思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墨子宗教观在其思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产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天志"、"明鬼"思想是墨子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墨子宗教观具有非宗教教义、功利主义色彩的特点。"天志"、"明鬼"思想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是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外在制约力量,是墨子"兼爱"学说的推动力量,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智武 《船山学刊》2009,(4):129-131
墨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一格,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平民性。从施教对象来看,墨子主张“农与工肆之人同举”.对施教对象的出身、天性、资质以及受教前的品行并无规定,较儒家“有教无类”更为彻底:从教育内容来看,儒家极其重视的“乐”,在墨子看来,就特别值得反对。此外,墨子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均具有鲜明的平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向艳 《船山学刊》2005,(4):103-105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刻的经济价值。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子在他的著作中体现出来的政治思想、道德思想和经济思想都具有深刻的德育价值。在当前我们建构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德育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那么,墨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这是我们有必要研究的问题,也正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0.
马文惠 《理论界》2022,(11):69-76
在内容与体系上开展对墨子“非攻”思想的探求,需深入墨子思想并对墨子“非攻”思想进行梳理与价值性检讨。“非攻”作为反侵略战争思想,是墨子政治哲学的目的,但其最终未能实践政治意义,也需要现实的反省。总的来说,墨子“非攻”思想蕴藏在墨子的人性论、社会政治思想与人生观间,体现了墨子对社会下层百姓的关切。但对墨学被称为“世之显学”却未被统治者采纳,未能成功将其对下层的关切转移成统治者的关切等问题,需要进行检讨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