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魏中林 《学术研究》2004,(1):130-137
钱钟联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于清诗研究贡献尤巨。《钱仲联论清诗》是钱先生对清代诗学的系统论述,由魏中林教授据1987年听钱先生讲授清诗时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整理者为呈现钱先生讲授时的原貌,基本上按讲授顺序实录,未作删减。2003年秋,魏中林教授将整理稿呈钱先生,蒙96岁高龄的钱先生亲自审阅校订、写作跋语并题写题名。今钱仲联先生不幸于2003年12月4日去世,我们特将钱先生的跋语置于文首,与钱先生论清诗正文一并刊出,以表达对一代国学大师的哀思和敬意。《钱仲联论清诗》共分8个部分,我们刊出的是第一、二部分,其余各部分将由《韶关学院学报》于今年内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2.
沈曾植 (185 1~ 192 2 )是晚清我国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者 ,也是近代同光体派的主要诗人。其学识极为渊博 ,备受胡先、陈寅恪、王国维等名家大师的推崇。在沈氏多方面的建树中 ,其“合学人之诗诗人之诗二而一之”的诗歌创作最足以传世。但长期以来 ,沈氏诗一般只是在文学史著作中提及而已 ,未能真正全面进入现当代研究者的视野。钱仲联先生的《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 2 0 0 1年版 ) ,彻底结束了沈曾植诗半个多世纪的尘封状态 ,重现出近代一位拔山扛鼎的诗坛巨子的光彩。读《沈曾植集校注》鲜明地感到该著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作品…  相似文献   

3.
钱仲联先生《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是目前研读陆游诗歌的权威注本。但百密一疏 ,笔者于读书中注意到一些问题 ,现提出一则 ,谨就教于方家。《剑南诗稿》卷二《秋风》 :“霜清汉水绿 ,日落楚山苍。”“汉水” ,钱注引《渭南文集》卷四七《入蜀记》 :“石首……在龙盖山之麓 ,下临汉水。”按 :《入蜀记》之“下临汉水”当属误记。今据《入蜀记》 ,钱所引此段之前 ,尚有“三十日 ,黎明离鄂州 ,便风挂帆 ,沿鹦鹉洲南行。……自此以南为汉水 ,《禹贡》所谓‘冢导漾 ,东流为汉’者”的记载。 (参见《陆游集》第五册第 2 4 4…  相似文献   

4.
钱仲联先生对推进中国近代诗歌研究的深入做出了相当突出的贡献,他将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方法与中国传统诗歌评点方式结合起来,实现了对近代诗歌的全面公正评析,这来源于他对于中国传统儒学复古思想的近代体认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5.
钱仲联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文史专家,自1926年在《学衡》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近代诗评》以来,70余年耕耘不辍,先后出版各类著作近60种,发表各类文章不下300篇,学术成果以亿言计,著述何止等身!中华书局出版的《梦苕庵论集》可以看作钱先生一生学问的一个缩影。这部37万字的论集收入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论文39篇。其中写作时代较早的是1943年至1944年间发表于《学海月刊》上的两篇研治史学的文章《读宋书札记》和《读北魏书崔浩传书后)}。当时钱仲联先生30多岁,正着手笺注近代国学大师沈曾植的《海日楼诗集》。钱仲联先生非常崇…  相似文献   

6.
《诗观》及其文献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人所选清初诗歌选本,既是一部清初诗歌发展的历史,更是丰富的清初诗歌文献宝库。邓汉仪辑评之《诗观》,是较为典型的一部。它不仅规模巨大、收诗完备,而且能使我们了解清初诗歌文献的传播过程,具有较高的校勘和辑佚价值,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清初文学史料,文献学意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钱仲联先生的巨著《剑南诗稿校注》于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近年来古典文学注释工作中的一大成就。爱国诗人陆游的丰富诗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丽奇珍。钱先生大作的问世,为全面研究整理陆诗的工作填补了空白、奠定了基础。然而因时代悬隔,内容广泛,难度很大。兹就《剑南诗稿校注》中一部分疑难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的粗浅意见,与钱先生商榷。(这些实例不过是全书中的一小部分,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枚举)  相似文献   

8.
陈勇 《船山学刊》2011,(4):40-43
明代诗歌选学十分繁荣,《唐诗品汇》、《古今诗删》、《诗归》三部选本先后在诗坛占居主流地位。王夫之对明代诗歌选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上述三部诗歌选本是他关注的重点,对其最终的审美价值茄诸每、理想,王夫之均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认为,《唐诗品汇》追求“盛唐气象”,不意趋于“傭贱”;《古今诗删》追求“汉魏风骨”,难免走向“粗豪”;《诗归》以“孤怀孤诣”追寻古人真诗之精神,最终却沦入“猥亵暧昧”。  相似文献   

9.
法称(Dharmaki-rti),音译达玛吉,约七世纪人),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罗耶(Trimalaya),早年受婆罗门教育,后皈依佛教,先后从世亲弟子护法习唯识学,随陈那弟子自在军习量论、因明之学,法称曾三读新因明创建人陈那(Dignaga,约五世纪)的《集量论》,一读即“见于师齐”,二读“与陈那比肩”,三读“知论(指《集量论》不足”。自在军也承认法称比自己更理解陈那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高阳说诗》是高阳的诗学代表作,曾获学术界很高评价。高阳说诗师法陈寅恪,注重以诗证史,以史说诗,这是传统诗歌考据学在现代的新发展。本文试图揭示高阳说诗与陈寅恪说诗的渊源关系,并试图通过两者之间貌同实异奇特关系的比较剖析,来探论诗歌考据学应有的学术方法、学术规范、学术性格及其现代型态。高阳私淑陈寅恪的直接证据,共有四条:(一)虽然,高阳写旧体诗的老师是“台湾首席诗人”周弃子(学藩)先生,在《高阳说诗》(增订本)序中,也说过“我在诗上的一点浅薄功夫,无论是‘作’还是‘话’,都颇得周弃子先生的教益。”…  相似文献   

11.
胡全章 《广东社会科学》2024,(1):135-143+286
晚清时期,以《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具有革命色彩的女报为主阵地,涌现了一个数以百计的“英雌”诗人群,陈撷芬、杜清持、吕碧城、吕逸初、张昭汉、秋瑾、徐自华、燕斌和唐群英等是其中的佼佼者。众多男性革命文士与群星闪烁的“英雌”诗人一道,高张“女界革命军”之帜,描绘“女国民”榜样和“女中华”愿景,奏响了“女权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旋律。晚清革命女报诗歌,以迥异于中国传统女性诗歌的思想面貌、精神气度、激越音调与卓荦风姿,在新诗坛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力策应了蓬勃发展的革命诗潮。  相似文献   

12.
一、施顾注本之价值 南宋宁宗年间,施元之、施宿、顾禧合撰的《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编年体苏轼诗注本,简称《施顾注坡诗》。该书具有不容忽视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这可从四方面加以论证。 一曰编年胜于分类。自南宋至清,流传最广的苏轼诗注本是《百家注分类东坡诗》。此书有宋、元所刻二十五卷本及明、清流传的三十二卷本,二者皆以类相从,编收苏轼诗。《施顾注坡诗》乃按年编次,更为合理。清儒考订苏诗编年,颇有建树,都是以施顾注本为基础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左鹏军 《学术研究》2006,(1):143-143
黄遵宪的诗歌,除《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集外诗辑》等集所收之外,后来陆续有新的发现,钱仲联、杨天石、夏晓虹、赵慎修、陈永正等均做了大量工作。至于黄遵宪的文章,由于从未印行过黄氏文集,散佚情况更为严重,发现新文章的可能性也更大些,除钱仲联所辑《人境庐杂文钞》(《文献》第七辑、第八辑,1981年3月、6月)披露的大量文章外,北京图书馆善本组整理发表的《黄遵宪致梁启超书》(《中国哲学》第八辑,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10月)也是一大收获。此外,罗香林、郑海麟、张伟雄、汪松涛、杨冀岳、刘雨珍等也均有发现。《黄遵宪…  相似文献   

14.
束修     
《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刊发史野的补白《“束修”与“志于学”),所论《论语·述而)中“束修”一词之义,我很赞同.史野说这种解释出于今人唐满先《论语今译》,唐先生此书我尚未得读,但这一解释则古已有之,且例证甚多.清褚人获《坚瓠广集》卷五有《束修》一节,兹标点照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1900年6月起,毋暇诗作就频频见诸《清议报》,数量之多,居“诗文辞随录”栏目150多位诗人之榜首,表现出革新图强的思想性和求用于世的功利性.纪念戊戌变法,缅怀献身政治改革的死难者,表达矢志维新事业的坚定信念,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弘扬尚武精神乃至鼓吹暗杀主义,是其较为集中的主题意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且符合梁启超倡导的“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创作纲领.无论从诗歌数量来看,抑或从诗歌内容和特征衡量,毋暇均称得上晚清诗界革命前期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16.
顷读《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2期发表的乐祥让同志的《郭沫若的一首佚诗》,疑窦顿生。这首“七绝”并非郭沫若的佚诗,亦非“郭老书赠柳亚子的一首‘寄赠’诗”。恰恰相反,它是柳亚子写的一  相似文献   

17.
缪镇先生在其《诗词散论·论李义山诗》一文中曾提到:“晚唐诗人,温庭筠与李义山齐名,温之诗不及李,而于词则颇努力,建树甚卓;义山虽未尝作词,然其诗实与词有意脉相通之处。”下面我要谈的,是关于义山诗的“词化”问题。在此之前,先要明了诗、词二体的特质及其区别。诗在很早就形成了以言志为主的传统。《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孔颖达疏曰:“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哀乐之情动于心志之中,出口而形见于言。”可见,诗是表达人内心意志和情思的,属于人显意识中情志的活动,而中国传统诗歌的情志又常含有一种伦…  相似文献   

18.
<正> 李庆立、孙慎之二同志的《诗家直说笺注》,新近已由齐鲁书社出版。《诗家直说》,又名《四溟诗话》,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著名诗人、诗论家谢榛的诗歌理论著作。谢榛作为明代“后七子”的早期领袖,比其他六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率先提出了一套诗歌理论。他的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家直说》中。此书虽于严羽等人的学说有所承袭,比如标举“以盛唐为法”等等,但重要的是渗透着谢榛自己的创作体验和“妙悟”,有着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美学意义。该书问世以来,毁誉不一,甚至非多是少。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正> 诗味说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这些年来围绕它而发表的文章很多,似乎没有重复的必要。只是在诗味说的缘起及演进上,各家文章溯源别流、理清其脉络与线索还不那么清楚可辨,所以在此作一略述。理论源于创作又是其总结。诗味说最早发源于先秦时代,与当时文艺繁荣、学术活跃有关,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结集的两大诗集《诗经》与《楚辞》已经诞生,而学派、史家也蔚然矗立,在探索,整理着各种文化与艺术。诗味理论萌动于此,实乃必然。但这种萌动也有个过程。它是先从以五味喻政、喻德、论医逐渐或附带论及诗乐的。古代第一部编年断代史《左传》中有不少以“五味”喻政德的记载。如《昭公二十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歌语言修辞研究的开拓之作──评《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周荐读了谭汝为先生的论文集《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深感此书是古典诗歌语言修辞研究的一部开拓之作。该书有以下四个特点。一、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在古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