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发展及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蹴鞠具有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从蹴鞠发展的历史来看,汉唐时期,由于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蹴鞠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发展.到了宋代,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普及程度上蹴鞠都达到了顶峰,人们对蹴鞠健身性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元代以后,蹴鞠的娱乐性越来越突出,其他三种特性逐渐减弱,蹴鞠运动逐渐衰微以至消亡.这种结果与蹴鞠积极的社会功能的丧失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汉代蹴鞠是集军事训练、娱乐健身、竞技表演于一体,具有技巧与对抗性、休闲娱乐与全民参与性、融合创新与多元扩张性、价值的认同性等重要的文化特征。但兴盛一时的蹴鞠运动没能摆脱消亡的命运,研究它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试图从蹴鞠的起源、功能极其兴衰来研究制约蹴鞠运动发展的规律,并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时期的思潮演变的进程,从而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精华部分,剔除其违反客观规律的糟粕部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蹴鞠运动和前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在以宫廷为代表的上流社会中流行,并且也在民间盛行,甚至军队中的蹴鞠活动也脱离"讲武之有材"的元貌。由于向着休闲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在民间的蹴鞠运动甚至出现了职业化的发展势头。宋代蹴鞠运动之所以出现如此繁荣局面的原因,除两宋社会阶级、社会生活变化的推动外,最重要的是,宋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蹴鞠运动不再是卑贱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汉代蹴鞠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蹴鞠发展的重要时期,活动群体广泛,形式多样,并初步形成了竞技规则。随着长安政治、文化中心的确立,蹴鞠的盛行区域存在着从山东经河南向陕西推移的现象。汉代蹴鞠最重要的物化形式是汉画像石,其广泛存在,除蹴鞠在汉代盛行外,还与汉代士人借物喻政的思想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渤海的“蹴鞠、击毯”问题,是当前史学界正在探讨的新的课题之一。有的认为“渤海建国后,蹴鞠在民间广为流行之”;有的认为“用于蹴鞠、击毬的用具和鞠(球)还没有发现,可能不存在蹴鞠、击毬运动。本文根据中外有关渤海文献记载,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引用大量文献,对弹棋的产生至消亡,以及弹棋的形态和赛事规则作了考证。认为弹棋是一门高雅的体育竞技项目,作为古代体育项目它产生于西汉,至东汉已经相当成熟。弹棋的产生缘由是:由于蹴鞠运动量较大,“劳体”;为减少运动量,而创作“劳思”类的棋艺运动。至宋代弹棋已经失传,是因为其制作难度高,材料要求好,以致棋盘稀少,这是造成弹棋失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时间是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我国的清明节除了禁火、扫墓等风俗,还有荡秋千、踏青、打马球、插柳、蹴鞠等一系列非常有趣的风俗活动。临淄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除了扫墓以外,还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即蹴鞠及吃鸡蛋。文章将对清明各种习俗进行简要梳理、概括及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松珍 《南都学坛》2007,27(2):21-22
汉画中有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主要有蹴鞠、角抵、马术、技击、射箭、武术、六博、投壶等,技艺娴熟,竞赛规则严密,竞争激烈,对中国体育竞赛活动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我国古代蹴鞠运动的起源、发展与衰落。说明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受着社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社会主义制度为体育事业开创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我们应借古代蹴鞠运动之绝技,发展现今的足球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院消亡原因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对书院演变的基本特征作了揭示,并通过传统中国社会科举制度消亡与书院消亡关系的阐述,揭示了书院消亡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话剧《茶馆》以无主角群像的表现方式,塑造了一个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公共空间.它展示了中国前现代社会语境下公共空间的独特形态,及其在政治威权的干预之下走向消亡的过程,也展现了近现代中国民间生命空间的萎缩和消亡的情状.  相似文献   

13.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100 周年诞辰.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纠正和克服党内和革命队伍内部各种错误思想,他曾发表过许多著名论断.“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文内简称民族消亡论断),是毛泽东同志许多著名论断之一。本文试就这一论断发表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作粗浅的探讨,以此来纪念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江永女书是一种"借源改性"、曾在小范围内流行的女性专用文字系统,今天它已正式消亡.从普通文字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可以发现,女书消亡的深层原因在于其字符的直接表音功能无法高度适应汉语的特性.汉语的单音节孤立型类型特性,决定了汉字系统的"表意体系"类型定位和字符体式结构的"形声"式终极定位,也决定了汉语的书写系统中的表音字终究要被淘汰的命运.汉字发展史由"表意/假借"阶段向"形声"阶段转化进程中同步产生的假借字消亡现象,就是这一规律的历史演绎,当代女书的消亡则是这一规律的现代演绎.因而,中国江永女书的消亡,具有普通文字学上的重大价值,必将促进普通文字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消亡”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在否定了“国家消亡”论后转向了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认同,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则高举“国家消亡”论的理论旗帜,打碎了旧的俄国国家机器,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面对历史条件的变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开始不断提升国家在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地位,到斯大林时期最终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观念形态。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及其对20世纪中国政治的重要影响表明,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国家消亡”论,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消亡”论仍有重要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宋两朝,宫中、民间盛行蹴鞠之戏。蹴鞠属于那种体育运动?现今的体育史华“无不认为是古代足球。近来重读归仁绍《答日休皮字诗》,颇不以成说为然。该诗说:“八片尖裁浪作毬,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长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全唐诗》871卷,中华书局本9867页)从以上诗文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随着以网络为主的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 新诗的发展举步维艰,有人甚而断言新诗将成为我国最先消亡的文学种类.笔者以为,新诗"消亡"论者未意识到,新电子媒介的兴起也给中国新诗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新诗的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媒体诗歌--网络诗歌、短信诗歌在新兴的电子媒介(网络和短信)上繁盛的事实,电子媒介时代语境下诗歌与图像之间"和而不同"的共生互补关系,都说明了新诗不仅不会消亡,而且面临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夺取全国政权的少数民族 ,故而成为北方诸族制度、习俗的集大成者。收继婚在满族中间曾盛行一时 ,许多治满族史的学者皆认为自皇太极以后 ,收继婚就趋于消亡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笔者认为满族的收继婚相沿时间甚久 ,并未立即消亡  相似文献   

19.
骈体小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说文体,它脱胎于中国古代的骈文,具有柔靡绮丽、抑扬顿挫的美学特征。民国初年骈体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高潮时期,但在"五四"之后骈体小说逐渐走向消亡。具体来说,骈体小说消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内容的重复、发行媒介的制约和白话文学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炼金术和中国的金丹术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原始形态,西方的炼金术发展为现代化学,中国的金丹术却最终消亡了.中国金丹术以对外在世界的存在和不可变更的认识为前提,通过类比推理等方式来创造和解释炼丹过程以及炼丹所能产生的效果和目的,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究其最终走向消亡的原因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金丹术的认知特征与理论基础,论证了金丹术的目的、方法及检验方式的合理性基础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