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朗读,能使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能让平面的语言变得立体,能把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而这正是提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喜欢语文的一个理由。宋代朱熹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一语道破了读书特别是咏诵文章的奥妙。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过:“学习任何一种语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在初中的学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它担负的任务而言,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正因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繁重,它所占的教学课时是最多的,教师所化的精力也是最多的。然而,初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辽宁的魏书生、上海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已渐渐成为语文界的共识,也成为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许多人已做了不少尝试。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应从学生思维感情、知识能力的实际出发,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开展学生思维的窍门……”走在语文教育改革前列的魏书生坦言:“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使作文教学更具成效呢?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正努力做到还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得积极因素,从而促进他们更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一系列崭新的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我通过对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学研究发现,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应让他们具备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何增强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这是语文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一篇课文教学完成后,不能仅仅只让学生了解一个故事,一个事件,一个道理,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鉴于这样的思考,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找准课文的切入点,从这个点入手,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可以获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磊 《宿州学院学报》2003,18(1):123-123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如何增强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说写水平,这是语文教学中几个基本问题.一篇课文教学完成后,不能仅仅只让学生了解一个故事,一个事件,一个道理,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鉴于这样的思考,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找准课文的切入点,从这个点人手,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浑然一体,水到渠成,可以获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进要把握好,可以从说与写、课堂讨论、自主学习、学生差异和训练五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这种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难以解决可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电教媒体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老先生在评价魏书生时说:"如果我年轻一半,我一定拜他为师,向他学习".魏书生老师确实很不简单,他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那么,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如何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呢,只有抓住本质,深入精髓,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学习,我们才能真正步入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一、定义与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行为技能发生预期变化。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则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和语文行为技能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人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表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家长担忧.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一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作文,这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笔者认为要提高中高年级的习作水平,最终要从低年级的“写话”抓起。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语文学习总目标第三条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这样说,  相似文献   

14.
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为基础,将其改变成能够通过讲台、教室、操场或舞台表演的相声、小品、小型话剧和歌舞剧等。课本剧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以其带有游戏表演性质的学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他要求教师“举一”,学生能“反三”;这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生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国的一位教育家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研究教法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听课,积极主动地发言,兴致勃勃地做练习、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语文教学却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新基础教育以“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理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它的魅力,我们必须营造语文课堂浓郁的人文气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有的教学设想都应紧贴学生的生活与需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提高认识,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和展示个性及自身发展的广阔天地。下面,我就以如何在自读自悟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来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受到挑战。这几年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被引进语文课堂 ,受到师生的欢迎。它的推广和运用 ,将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的意义(一 )视听形象结合 ,增强感知效果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 ,可以把语文课本中的文字通过鲜明的视觉、听觉形象的结合 ,增强学生对教学的感知。这样 ,不仅能打开学生的感知窗口 ,而且 ,还能够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闸门 ,使学生充分感知教材 ,并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例如 ,在学习《世间最美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已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也是整个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陷入了技术性的追求怪圈。这使语文课堂教学难以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也成为制约整个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困惑,许多献身改革、成就斐然的语文教育家给予了诸多启示。这些启示就是: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根源在教育,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人",而人的问题根源在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因素,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变成引导学生审美的过程,“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的追求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学家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新课程标准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呢?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利用多媒体、教学图片,营造和谐探究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