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2.
3.
“法治”是柏拉图《法律篇》中所倡导的“混合政治”的核心内涵,是一种将君主制的君主原则与民主制的民主原则相融合的新型的“法治范式”。文章在剖析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柏拉图法治思维对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思维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柏拉图《政治家篇》中的重要思想,展现出其对前期“人治”思想的新突破。故此,本文着重剖析了柏拉图政治思维转变的历史根源、法治的范式思考及其法治思维特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柏拉图法治思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人治论与法治论矛盾之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拉图是卓越的法哲学家,他一生试图解开扑朔迷离的社会政治之迷,澄清法律的本质,但其思路和理论并非一贯如一,中年《理想国》提出以正义论为基础的人治论,晚年与此截然有别,提倡法治论。这种转向是由于(1)对希腊社会现实的反思;(2)批判智者,重建法律的合法性价值基础;(3)哲学结构、思维方式的改变,而实现了视界融合和转换  相似文献   

6.
论民主制行政法治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宪政对行政法治的制度安排所采用的是官僚制行政范式.在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化、高风险的情势下,官僚制行政法治范式表现出深嵌其结构中的内在局限性,其根本缺陷是其在执法过程中有背离执法为民的可能性.民主制行政法治范式以其对现实的有效回应能力和执法为民的价值观契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人类自身理性关怀的方式和手段,只有良法才能体现人文价值。能够反映公平正义原则,逻辑结构和内容合理并保障人权的法律,才是良法。在法治社会,人人都崇尚法律,信仰法律是最高的办事原则,法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公信力,才具有最高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对法的宏观理论的研究,应有一种宏观性、整体性的理论思维模式,法律规则的义务范式、权利范式和福利范式,与法律发展的前现代范式、现代范式和后现代范式相对,由此形成法律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革命,也就是法律的革命,由此完成法律进化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50-70年代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中,《山乡巨变》具有突出的范式意义。在小说叙述话语安排上,拥有权威力量的叙述者赋予小说叙事以明确现实意义的方式,奠定了基本的话语规范;在结构安排上,以运动发生的线性时间过程,讲述农民从分散的小农经济个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主体的必然,剖析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大大小小的矛盾与冲突,成为该类题材小说的基本结构模式;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为主要矛盾冲突焦点,次要矛盾服从且围绕主要矛盾展开的冲突方式,已成为农村合作化题材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建设法治国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培植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法律程序经过程序工具主义到程序本位主义直至现代正当程序的发展,体现其在法治中的不同价值。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相对于实体法治而言,程序法治显得更有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好程序法治与实体法治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校"是我国高校廉洁教育的未来方向与基础,对廉洁教育有着实际的引导和塑造作用.高校廉洁教育具备独有特点,其现状也呈现出与其他廉政教育不同的发展路径.法治有其独特的作用机理,高校廉洁教育也存在特有的作用机制.高校廉洁教育只有顺法治规律而为,才能彰显其实际效果,突出高校廉洁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法学的青年学者中,有一种错误倾向,本文概括为法制历史片面主义,主要表现为对于我国建国以来的法制历史,主要是建国初期的法制历史,只谈问题和错误的一面,不谈成绩和经验的一面,它妨碍和影响了对于新中国法制历史的正确认识和对待,妨碍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文章分析了法制历史片面主义的具体表现、危害、产生的根源以及提出了避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文明的一体化关系已成为时代潮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缺一不可。法治文明对整个制度文明起着确认、维护、保障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统治阶级意志实现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法治的实行为统治阶级根本和长远意志的实现创造了环境,同时德治使这种实现成为了实际可能,它是统治阶级意志实现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规律党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根据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不断推进指导思想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制订出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奋斗纲领;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始终葆有一个巩固的阶级基础和不断扩大的群众基础;必须把握衡量执政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的建构,民众的守法精神固然是根本,但只有对法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产生了双重认同,对“法律人”有了内心的信任,守法才可能真正内化为主体心中稳定的精神内蕴。因此,法律信仰的精神内蕴是以法学家的批判精神和法律职业者的法治精神为其前提基础和内在动因,以守法精神为其完美展现的统一,而在中国法律信仰的建构道路上,并非是民众,而是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应当担负起特殊而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我党"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来的治国方略.内涵即为健全的法律制度,法律的普遍遵守;依法治国是历史的选择,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