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中山是历史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捍卫者,每逢孙中山周年诞辰,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隆重地纪念他。而党和国家领导人纪念孙中山的讲话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对孙中山的历史评价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巩固;第二,对孙中山的优良品质既发扬又结合实际;第三,对孙中山的理想既继承又超越。这三个特点及其内容包含了对孙中山全面而又中肯评价,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伟大革命人物的肯定态度和对其优秀品质和崇高理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内容丰富刻意求新———评《孙中山与中国国民革命》魏宏运历史创造了孙中山,孙中山也创造了历史。他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其思想曾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其遗产迄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孙中山逝世70多年来,中国和世界众多学者都在研究他的思想和事业,发表了...  相似文献   

3.
建立革命的政党,为创建、捍卫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斗争,是孙中山毕生努力的方向。孙中山建党事业是他伟大革命事业的重要部份,他的建党思想也是他伟大思想的重要部份。 中华革命党组建时期的建党思想包含着对同盟会、民初国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建党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基本涵义有二 :一为民生是历史的重心 ,表明孙中山对社会历史内容和基本结构的见解 ,突出了历史主体的人 ;二为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的定律 ,表明孙中山对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动力的认识。他认为阶级斗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社会进化的原动力一是民生 ,二是“人类求生存” ,三是“民生主义”。民生史观的实质是多元动力的主体进化史观。本文认为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唯物辩证的实践史观 ,并以此对孙中山民生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命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远观历代 ,横览九洲”1,率先把开放主义与社会转型联系起来 ,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入研究孙中山这份珍贵遗产 ,有助于透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轨迹 ,推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首倡借助开放推进社会转型孙中山生活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代。时代造就了孙中山 ,而孙中山也以自己的言行为绚丽多彩的时代打上个人印记 ,成为“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之英雄”2。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是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按照日…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与神户关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孙中山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日本兵库县的神户市即是其重要的革命活动地。本文对孙中山在神户的活动分三个历史阶段作了简要的考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 80年发展历史中 ,先后产生过三代领导集体和三位领导核心人物 ,他们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学习和了解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领导核心形成和确立的历史过程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更好地开拓未来的事业。遵义会议前 ,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期 ,党的中央领导尚不成熟 ,主要领导人多次变更 ,没有形成有力的领导集体和杰出的核心领导人物陈独秀是 192 1年党成立到 192 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党的最高领导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三次重要的理论总结。这三次总结是党的历史任务的转变和党的三个重要发展时期的标志 ,它辉映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足迹 ,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并成为引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新起点。从中可以进一步明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9.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和人权理论,为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针和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是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法制有着不同的论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毛泽东着重以政治为主,使法制政治化,法制为政治服务;邓小平则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新确立了法律的权威;而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则提出“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等思想。本文从三代领导核心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思想观点,说明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对认识和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思想对重庆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快了重庆革命青年的成长进程。在孙中山的指导下,重庆的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开展。辛亥革命在重庆的实践表明,孙中山对重庆革命党人的影响深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秀大瑶山:中国民族学田野考察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学田野考察的起点是1928年5月中山大学考察队在金秀大瑶山的考察,而不是人们常说的颜复礼、商承祖在广西凌云县瑶村的考察。中山大学考察队对金秀大瑶山的考察,在时间上比之早、范围上比之宽、成果质量上比之高。这次考察奏响了中国民族学田野考察的开场曲。  相似文献   

13.
刘小云 《学术探索》2008,(5):104-108
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术的一大热点,杨成志从1928年的滇川调查开始,致力于西南民族研究,两度出洋留学考察,博采欧美学术,并以中山大学为依托,训练出一批研究西南民族的杰出人才,中山大学因而成为西南民族研究的重镇,杨成志也成为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徐涛 《社会科学》2012,(3):153-165
孙中山相关研究成果多、起点高、难度大。但或许因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战斗几乎都发生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南中国地区,学界对上海这个通商大埠之于孙中山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乏人问津。以上海为入口,走进孙中山的世界,从城市史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孙中山,审视这一对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人一城之间的关系模式,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5.
黄涛涛 《学术探索》2012,(7):120-12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行政法文化建设的第一人。他以其"民权"理论为基础,主张民权与政府权力的平衡,明确提出法治政府建设理论,强调治吏,重视行政监察制度。他在多方面行政法理论问题所作的探索,对中国近现代行政法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汪澎 《学术探索》2012,(2):115-120
以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为基础,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以"分配土地"来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土地革命"的战略设想。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一再敦促孙中山国民党以最激进的方式贯彻土地法令。孙中山拒绝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坚持以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改良方案来解决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孙中山还认为共产国际的立即分配土地的指示在策略上有欠妥当,不符合中国实际,因而难以成功。同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不赞同剥夺财产,不赞成用马克思主义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六一六"兵变后,陈炯明部到处焚杀劫掠,孙中山指挥海军炮击广州市区.双方的行为给广州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广州民众奔走呼号,多方调停.孙、陈双方虽没有拒绝调停,但都是利用调停来谋求自己的利益,甚至把广州民众的安全作为谈判的筹码要挟对方.可见,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民众虽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愿望,但因无权无枪,难免软弱无力,不能左右事件的进程,注定是受害者.但民众在受害的同时,其呼声和要求也给当事各方增加了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沙文涛 《学术探索》2012,(8):96-100
戴季陶长期重视和关注边疆问题,曾亲身参与一系列的边疆治理活动,对边疆问题提出了不少具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从中国国情和自身经历出发,根据边疆的情况和国民党统治的需要,将孙中山思想加以改造并糅合到自己主张里,从而形成了较具特色的治边思想。其治边思想内涵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内容。同时,其治边主张考虑到中国国情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将中国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及边疆现状与其治边策略相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此外,戴季陶还十分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在吸取历代王朝治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治边主张,使其治边思想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知行两相难:史禄国云南调查事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云 《学术探索》2007,4(4):112-117
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在中国早期人类学史上充当了要角。1928年,他奉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派,率队赴云南调查罗罗。这是中国首次有组织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但史禄国惧险,仅留在昆明作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调查,其表现引起中山大学同人的不满与质问,从而放弃了对他的聘作,因此他改为由中央研究院单独聘任。此事牵涉的并非仅仅是人事纠葛问题,更揭示了民国学人当时对诸如民俗学、人类学等新学科的认识存在个体差异。尽管许多学人的治学观念已有所转变,但在具体实行时,仍然难以摆脱自身固有知识的牵绊,导致学术认知与实作两难的境况。  相似文献   

20.
卢钟锋 《学术探索》2005,2(5):100-105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内容。民生主义的要点有二: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的基本措施是征收土地税,以防止贫富分化;节制资本的目的在于限制私人资本对国计民生的垄断和控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纲领,也是孙中山关于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构想,并且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特色。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空想性。中国近代发展历程表明,只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才是中国近代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