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球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键下键上,帛书第一卦,键宫第一卦。通行本第一卦,乾下乾上。京房八纯卦象天。)键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校○键,通行本作乾。键,疑一本作(扌乾),(扌乾)即建字。《集韵》:“建、(扌乾),覆也。或作(扌乾)。”乾,疑是(扌乾)之省写。《乐记》“建(?)”,《注》;“建读为键字之误也。”先儒有以为“元亨”上面古《易》无卦名“乾”字,但有卦画(?),费直《易》亦然,郑玄开始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于“元亨”上加卦名“乾”字。据帛书,知郑玄加卦名“乾”字之说未安。至于是不是郑玄改卦名“键”字为“乾”字、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限于资料,无法判定。但据帛书,知“乾下乾上”字为后人注文。○亨,帛书讹作享。据通行本与帛书《无孟》、《屯》、《林》、《勒》、《隋》诸卦合校。 相似文献
2.
温公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周易》自战国晚期以来,即被尊崇为圣人经典,西汉立于官学,诸子传习,颇不乏人,《汉志》著录竟达十三家之多,可见一时之盛。然而汉代的《周易》究竟是什么样子,除去几面残阙不全的熹平石经之外,却羌无据证。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汉初写本的真面目。前年,《文物》公布了帛书整理小组的《六十四卦》释文,以及张政烺先生的“跋”文,已故于豪亮先生的专论《帛书〈周易〉》,经文内容,历历在目,专家高论,沾溉殊多,捧读之余,也愿意把读后的一些想法和心得写出来,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邓球柏同志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卦爻辞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注释和翻译,历时三年,五易其稿,著成《帛书周易校释》一书,于1987年公开出版.1989年重印.《帛书周易校释》有一篇很有学术价值的《前言》.这篇 相似文献
4.
李学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湘潭大学邓球柏同志的《帛书周易校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是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系统探讨的第一部专著。由于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参加帛书的整理工作,《校释》的问世自然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幸承作者惠赠一册,披读既竟,于获益之余还产生了不少感想。 《周易》的研究热,现在表露得越来越清楚了。看看近日的新书目,和《周易》有关系的书真是不胜枚举。这么多书,想读也读不过来。《周易》本来是儒经之首,历代 相似文献
5.
6.
邢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2)
本文作者指出:从《易》学与儒学的关系来看,先秦儒学可分为人学与天人之学两个时期;孔子《易》学在楚地有多种传派,帛书《易》学为别派之一种;帛书《易》学偏重术数的倾向,应是其幸免于秦大的原因;帛书《五行》篇仁、义、礼、智、圣与帛书《周易》五行说天、地、民、神、时均与思、孟五行相合,不仅是马王堆帛书研究、而且也是把握儒学与《周易》两者关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张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99-105
《周易》对情感不仅有丰富的呈现,而且有深刻的思考。据作为《周易》基本原则的阴阳之道,可将其中所涉及的千变万化的情感状态归摄为“忧”与“乐”两端。《周易》并非只重忧患,亦非仅以悦乐为尚,其所试图达到的乃是一种忧乐既相控摄、又相调适的情感模式,透过这种模式,最终豁显出超越于忧乐之对待的高卓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
萧洪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4):124-125
"周易"是我儿时生活中耳熟能详、最为神圣的词汇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正赶上国内易学界的盛事——东湖会议,自那以后,笔者就立下了研学《周易》的宏愿。20余年来,学《易》虽时有小成,但总感心悸。在这屯邅知困之时,我读到了丁四新教授的《楚竹书与汉帛书〈周易〉校注》 相似文献
9.
李笑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61-69
《周易》的财富观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深刻而久远,是一个值得全面探讨的课题,故本文对《周易》中明确展示的“财富观”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梳理、论述。其中有《易经》对致富之则、居富之道、财富之用的理性认识,而尤为醒目的是,《易传》中把获财致富,提升到人类活动理想目标的角度来观察,将财富确认为天人之际、个人与社会得以谐调运行的最重要的链环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坤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
<正> 在论述正文之先,提出几点作为讨论《周易》内容的前提:首先,庞杂的“易学”与《周易》本身的内容必须分清。清《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此语颇中肯綮,揭示了后人由《周易》文字与卦象而敷衍出各种各样的学说,又回过头来论证种种学说原本就在《周易》义蕴之中,如此形成的“易学”实与《周易》本身的内容了不相干。其次,至于《易传》,从思想史上看,也应该与《周易》截然划开。《周易》作于西周末年(见后述),而《易传》成书于战国中晚期①。从公元前九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其间五百年正是诸子兴起,中国思想史上群星璀灿辉煌的时代。所以,以讨论《易传》思想代替对《周易》本经的研究,不仅会因研究对象的替换而产生研究方法上的错误,掩盖了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德福思想内涵丰富,对儒家哲学产生深远影响。“以德祈福”使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期德福共享。“继善成性”说也被后来的儒家学者吸收并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小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0):137-140
《周易》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周易》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和道德修养途径:义利统一的治国伦理准则;内外兼修之君子美德;自我教育为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道德修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Z1)
帛书《老子》出土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在涉及对帛书《老子》的评价方面,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偏于褒,有的偏于贬。因此,实事求是地评价帛书《老子》,是当前老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
本文认为《易经》的两个符号“—”“--”起源于古代的“九”字和“六”字。先有六十四卦,后有八卦,八卦是《易传》作者分析的产物而不是古代筮师们归纳的产物。《易传》作者利用《易经》符号应用象征的语义关系建立了一个哲学解释系统,《周易》符号的象征意义具有广泛性、一致性、变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德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
论《周易》的科学原理陈德述《周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内容非常丰富。目前,国内有些人仅仅只热衷于卜筮,这样的所谓“易学热”很难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国外的科学家很重视《周易》所揭示的科学方法论。本文就《周易》伪科学原理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一... 相似文献
16.
陈伯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5-7
《周易》六十四卦居首者为乾卦和坤卦,是古人对自然、对社会最基本的认识。乾卦和坤卦的共同特征是“元、亨、利、贞”,即原始、相通、和谐、坚固,“和谐”最为重要。必须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乾坤一于气,至行于圆;圆满而勿损,乃天地之真。同时也要重视人和人的和谐。男女的交往是人际交往中极其重要的交往,阴阳一于善,至交于性;性交而勿伤,乃人寰之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人们会受到金钱和情色的诱惑而破坏“和谐”,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贤贤易色。 相似文献
17.
喻博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中道思想在儒家学说中居于十分重要和显著的地位。时间最早并且较为系统地论述这一思想的应当首推《周易》。有学者说:“《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敝之,曰‘中’而已矣!”(钱基博:《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古今许多国学家都有类似的说法,比较一致地肯定了《周易》这一基本思想。 《周易》多用“中”、“中正”、“中行”和“中道”等概念,本文统称为“中道”。因为,“中道,中正之大道也。”(赵歧;《孟子注疏》)“中道”一词可以涵括其他词语关于这一思想的意义,所以,综合曰:“中道思想”。本文拟于前贤论述《周易》“中”的思想的基础之上,希求系统深入并有所前进。 相似文献
18.
李育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4-100
《周易》包括《易经》《易传》,经、传有着不一样的女性伦理价值观。《易经》女性伦理呈现国家、社会、个人伦理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格局;而《易传》倾向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妇妻社会伦理,体现了统一性,并对这种统一的女性伦理接通天人之际,凭借形上的根据以证成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周易》的这些女性伦理观,是我国古代女性伦理的重要理论来源,对于后世的女性伦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今人在分析《周易》女性伦理时,应当坚持经、传相分的观点,才能准确地把握其女性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赵同林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40-45
《周易》被冠以五经之首,其哲学思想丰厚深邃,其中的语言哲学思想同样博大精深。如: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强调了环境在语言的产生和意义的获得中的作用;言不尽意对言意关系进行讨论;立象以尽意对语言意义的描述则有着深刻的东方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周易》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移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3):75-79
现代工业化和高科技的发展大大加速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过程,人类正在享受着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丰硕的物质成果.然而,这种享受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地球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强化生态伦理的自觉意念已被提到人类日益紧迫的议事日程之中.<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是其总理念;万物并育不相害和协调发展是其根本原则.<周易>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当代人类的生存困惑,重建天人秩序和维护生态平衡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