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国寻根     
每年有上万名中国孩子被来自世界各国的父母收养。Jane Liedtke女士创办的“我的中国女儿”基金会正在致力于组织这些被带到国外生活的孩子能够回到中国,寻找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2.
与外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的课业负担更重.他们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复习、上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美国的小学生每天大概要花1个小时写作业.而中国孩子大概要花4个小时.中国母亲是如何帮助他们的孩子积极面对这种沉重的课业负担的?我们又能给她们什么建议?  相似文献   

3.
姜慧 《女性天地》2006,(8):50-50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进入哈佛。现实一点地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当有了机会到国外读中学时,如何度过这段时光,如何把自己融入新的社会,如何快速超越自己,超越别人,如何克服种种障碍,发挥自己的优势?还有,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在一个孩子的眼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约有两亿农民到城市中寻找就业机会。中国的法律使得外出务工者几乎不可能在打工所在地给孩子找到学校,并照顾他们。由于经济状况窘迫,许多人干脆把孩子留在了老家。中国有关部门估计,中国约有2.200万孩子呆在老家,他们的父母则在城市中打工。被称作"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一直在不断增长。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爆炸性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式教育的痛苦在于:我们都在与平凡为敌。也许有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会信誓旦旦地说:"孩子健康、开心就好。"结果,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彻底不淡定了,"成绩都倒着数了,还怎么幸福?"看到孩子成绩不如别人,焦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才艺出众,也焦虑……焦虑成了中国家长普遍的育儿心态。就像策划中的两个妈妈,一个觉得拥有学霸基因的孩子怎么会是学渣?不甘心;一个认为从小就表现出  相似文献   

6.
现实关注     
音乐考级弊端太多 家长别害了孩子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近期针对当前“学琴热”现象表示,别因钢琴考级而揠苗助长,还孩子一个童真的世界。 盛中国说,要成为音乐家,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极好的音乐天赋;二是物质基础;三是有好的老师。然而,这些条件同时出现的几率实在太小。因此,盛中国建议家长“还孩子一个童真的世界”。 盛中国还指出,现在盛行的音乐  相似文献   

7.
一部电影《红樱桃》,让人们了解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孩子在前苏联国际儿童院度过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不寻常的经历。他们中有毛泽东的孩子毛岸英、毛岸青;刘少奇的孩子刘允斌、刘爱琴;朱德的孩子朱敏;林伯渠、张闻天的孩子;烈士向警予的孩子蔡博、蔡妮;罗亦农之子罗西北等。如今,这群当年一同前往苏联的中国孩子中,只剩下了三名幸存者。  相似文献   

8.
正淡定妈妈小档案泠风,北京作家。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收入高三语文教材。2014年4月,其亲子教育笔记《淡定的妈妈,出色的孩子》,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当孩子想放弃高考时,她通过潜移默化的观点渗透,促使孩子最终走进大学;当孩子沉迷于网游时,她巧妙将孩子的兴趣引导到设计网游上,成了孩子的终身职业;当发现孩子早恋时,她坦率告诫孩子在恋爱婚姻中的责任,使之能够妥善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正是淡定的心态,让她培养出一个内心强大、自信阳光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张荣跃 《职业》2007,(27):58
中国大多数家长把理想化的教育作为对孩子教育的目标,从小就有意识地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长大了要上大学,立志做一个伟人,并且以此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每年9月,成千上万的中国家长把自己心爱的孩子送进学校,期望着学校里的好教师们能把孩子引上一条适宜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教育应具有前瞻性,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 中国的父母可能是在教育中投入最多的一群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不惜时间和金钱对孩子进行早教、买学区房、送孩子上培优班。看上去,他们似乎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但是我认为这种教育不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以来有数万名中国儿童被西方家庭收养,其中大部分是女孩儿。这些孩子长大后也许会问:为什么我的中国妈妈不要我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海外华裔儿童们对他们的中国根知之甚少——什么是中国文化?母爱之桥组织的使命就是帮助他们解答这些问题,在中国和世界、母亲和孩子、出生地文化和收养地文化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正据权威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20%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此外,叛逆、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偏胖等各种标签,均出现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有专家指出,导致这一切出现的根源就是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运动,他们被各种兴趣班包围,出门一坐,进门一躺,几乎没有锻炼的时间。不少学校到了初中、高中,更是直接把体育课取消,改成文化课。  相似文献   

14.
恕我直言,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从来没有为孩子们营设出一方适合成长的土壤。换言之,中国从来没有产生过孩提文化。孩提文化是我生造出来的词,参照"企业文化"的释义,我将之定义为:孩提文化是孩子的灵魂,是推动孩子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汉武帝尊儒以来,儒家文化便成了中国社会构建的伦理基础,它是以成年男子的视角来构建的男权社会框架,孩子自然成了附庸。"父要子亡,不得不亡",这是封建社会所谓"三纲"之一。  相似文献   

15.
假如你姓刘,你费了大把力气和金钱生下的孩子,是不是该姓刘?这个长大后很能赚钱的孩子,是给你老刘赚钱还是给别人拉犁?按照咱中国人的逻辑,无论从情理还是法理上,孩子理所当然是你老刘的。如果有人说这孩子不是你老刘的,并在你给孩子上了户口又开始赚钱后,又有一群比你老刘更有名的"名爹",非要当这孩子的爹,也给这个孩子上了户口改了姓名,不但让你老刘当不成爹,而且这孩子一年赚好几个亿还没你啥事,你干不干?你当然不干,当然要为这个孩子正名,当然要把这个孩子从  相似文献   

16.
12年前他在煤矿打工时,1岁多的儿子被歹徒抢走。为了找到孩子,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花了40多万元钱,落得个一贫如洗,靠救济生存。12年后,警方将嫌犯抓获,并找到了丢失的孩子。然而,此时已13岁的孩子和"养父母"建立了深厚感情,作为"独子"被宠爱着,并受到良好的教育。面对现状,考虑到孩子的前途,他含泪决定:让孩子继续与"养父母"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资讯要闻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诗词中国》-影响孩子一生的中国艺术★"拼爹"的时代PK"拼孩子"的时代!孩子是每个家庭的珍宝,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宠着、捧着,满足他们的一切物质生活需求,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提笔忘字,常用汉字写不利索,不了解中国重阳节的文化习俗,却对外国的节日如数家珍……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不光是我们的珍宝,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孩子更需要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抚慰!在这里,我们向天下父母强力推荐一道能够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文化营养大餐—《诗词中国》。她不是一本书,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工具,她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所承袭下来的最高傲的灵魂,她是从小培养孩子艺术鉴赏力、提升个人修养与情操的新鲜营养液,她更是启迪人生智慧、塑造人丈品格的最佳桥梁和纽带,她将帮助我们的孩子正确地认知社会,认知道德,认知自我,成为自信、自立、自强和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时代精英!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相似文献   

18.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教育子女的问题,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爱孩子,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  相似文献   

19.
心理专家发现,对自身仪表的重视与否,将影响到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及一生的心理成长。那么,过分地注重外表会不会影响学习,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仪表习惯呢?中国的家长总是喜欢为自己的孩子做主,"他还小呢"是最常用的理由。其实,说出来可能让人吃惊,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已经对自己的形象有意识了。那个阶段,孩子刚刚建立起"我"的概念,自我意识逐渐提升。家长不要怕他"小",应该主动和孩子沟通他的穿着  相似文献   

20.
“丁克”本来是指有双收入,婚后却不生孩子,强调独立,追求二人世界的夫妇。这种生活方式和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碰撞之后,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有孩子的“丁克”家庭。这些年轻夫妇一般是在已经退休父母的催促下决定要孩子的,由于孩子一出生就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顾,所以这些年轻的父母们还是过着和以前一样自由随意的生活,成为中国独特的“双收入,有子女、仍享受二人世界”的新式“丁克”一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