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务之急是推动超龄者再就业,重新参与社会建设,但立法空缺、制度性歧视的存在、社会认知的偏差导致就业年龄歧视普遍,侵犯了受歧视群体的平等就业权.欲解决这一难题,有赖于一系列举措的配套施行.立法机关应修改相关法律,确立超龄者作为劳动者的法律地位,明确年龄作为禁止就业歧视的要素,在适当时机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明确反就业年龄歧视的法律地位,细化就业年龄歧视行为的认定标准,完善就业年龄歧视的救济渠道并发挥行政机构的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涛 《兰州学刊》2006,(2):187-189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但在当今中国就业歧视问题依然非常严重,特别是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很难得到保障。本文通过对目前关于农民工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的法律手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就业歧视及其立法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歧视行为在我国的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歧视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严重侵害。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欠缺明确的立法规制和司法救济。在立法上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赋予被歧视者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在就业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歧视,对有前科公民犯罪记录的歧视即为其中之一.从宪法学的角度来分析,前科歧视的本质是侵犯了有前科公民的平等就业权.禁止前科歧视的关键是保障形式平等,核心是保障有前科公民的起点平等,同时辅以实质平等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关于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存在着突出的就业歧视现象,这不仅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害,更会进而造成人权问题及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如何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蒲俊华 《天府新论》2007,(Z1):141-142
保护人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只有政府确认并保护人权,才能有效地研究和实施反就业歧视政策。平等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对平等的追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平等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社会就能够维持一种良好和谐的发展状态。反就业歧视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促进人民的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就业歧视界定模式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就业歧视的界定绝非一个抽象或均衡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各个国家的未来紧密勾联的具体问题.我国就业歧视界定模式应当符合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依法划清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的界限.同时,我国就业歧视的界定应包括如下因子:歧视原因、歧视行为、歧视类型、歧视领域、歧视后果和歧视例外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歧视即大学生就业群体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其主要类型可归纳为制度性就业歧视和非制度性就业歧视两类.大学生就业歧视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无法有效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入手,反思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制度性成因,通过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强化反就业歧视执法机制、健全反就业歧视司法体制等法律路径,构筑起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歧视抑制机制,为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美反就业歧视法之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要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要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规定就业歧视的类型,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
就业歧视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美国和英国都有一套比较健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而我国反就业歧视法长期缺位,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司法救济也显得力不从心,劳动行政管理机构在反就业歧视方面的作用仍不够.因此,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树立就业平等的观念,设置具体的法律责任与司法救济途径,设立专门的反歧视法执行机构,以确保法律实施,从而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许晋 《南方论刊》2011,(8):37-38
性别歧视在职场中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就愈加明显。在此种情形下,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及实现程度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应与男生一样享有同等重要的平等就业权。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的主要因素,来进一步提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实现的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由此而引出了题为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以浙江、河南、四川、新疆四省(自治区)为调查样本,通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对中国当前的就业歧视状况作出了一些基本判断:在中国就业歧视问题是严重的;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对就业歧视的判断是有差异的,但差异并不大;绝大多数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给出的不录用的理由是不公平的,是对求职者的歧视;绝大多数就业歧视的受害者在歧视事件发生后并没有采取行动表示他们的抗议;在中国,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既严重又普遍,身高歧视、相貌歧视和户口歧视严重但不普遍,地域歧视和民族歧视普遍但不严重,姓名歧视和属相歧视则不严重也不普遍;就社会政策而言,目前迫切解决的就业歧视问题是: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规制就业歧视的法治重任主要由《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予以担当。然而,《劳动法》显露出滞后性的缺陷:一是就业歧视争议法律属性混沌不清;二是举证责任配置规则语焉不详。因此,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实属必要也更合时宜:首先要拓宽法律调控视野,"劳动过程"要囊括求职阶段和职业阶段。其次,要明确就业歧视类型,设定就业歧视认定标准。最后,要厘定就业歧视争议法律属性、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就在于其在法律效果上力求兼顾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和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找寻最优的契合点以均衡、调和劳资双方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特殊性,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越发严重,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力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现状的研究,结合国外反就业歧视的先进经验进行比较,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法律保障劳动者公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丽玲 《理论界》2008,(5):100-101
就业乃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就业促进法》立法精神就是提倡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本文以案例说明我国的就业歧视,阐述了《就业促进法》关于公平就业、反对歧视的法律规定,贯彻《就业促进法》,实现公平就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妇女平等就业权利 ,是男女平等、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 ,我国仍存在男女就业不平等现象 ,有些用人单位侵害了妇女就业权利 ,践踏了法律。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今现实社会中妇女平等就业权被侵害的现象加以剖析 ,指出这种社会现象的危害性及产生的原因 ,并对妇女平等就业权被侵害问题的解决方法、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就业歧视的法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里  宋丽燕 《兰州学刊》2004,8(6):261-262,182
文章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内在需要标准,即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是基于岗位和工种的需要,用工条件与岗位、工种要有关联性,如果用人单位的用工条件不是基于岗位和工种而产生就可能构成就业歧视;第二个标准是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即用人单位滥用用工权而损害劳动者的就业权。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就业歧视的救济途径一是把就业歧视纳入劳动争议的解决范围;二是学习美国的作法,增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就业歧视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工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就业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政策已经趋向相对公平,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农民工在就业准入、从事行业、劳动工资、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方面遭遇到了歧视性对待。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主要在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三个方面。要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用人单位必须转变对农民工的歧视观念,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发挥企业工会职能;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逐步消除社会歧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兼及反就业歧视法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歧视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违背平等原则的、不正当的排挤和区别对待。其表现呈复杂性,且具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大学生就业歧视既有社会原因,更是法律规制的不足。要保证大学生公平就业,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必须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