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元杂剧《裴度还带》的作者是谁,历来有争论。查诸本《录鬼簿》和明清人的记载,均著录关汉卿有《裴度还带》一剧。有人认为现存明抄本《裴度还带》不是关作而是贾仲明作的主要根据,是在曹本、天一阁本《录鬼簿》一句“题目正名”的异同上。现在明抄本《裴度还带》的正名是“山神庙裴度还带”,天一阁本《录鬼簿》的《裴度还带》下正名“香山扇(寺)裴度还带”,曹本《录鬼簿》剧名作《晋国公裴度还带》,三者不尽吻合;而《录鬼簿续编》于贾仲明的剧目《裴度还带》下注有正名“山神庙裴度还带”,与现存抄本《裴度还带》的剧尾正名“山神庙裴度还带”恰好一致。因此,仅仅根据这点,将明万历年间赵琦美根据他所见到的本子抄录,再校以内府本后,标明是关汉卿著的《裴度还带》,改定为贾仲明作。近人主此说者有严敦易、邵曾祺、  相似文献   

2.
韩愈、柳宗元同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对唐代的传记文学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相比而言,韩愈的碑志传记在数量质量上超过柳宗元,而柳宗元带有政论性的传记文较多于韩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们的传记文多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这与其作品强调安定的社会环境,重视悲剧人物的人格价值,肯定下层人物的品格和技能,以及艺术上的创新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一生的活动,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和评价柳宗元的哲学思想,不能不涉及他同佛教的关系问题。学术界对柳宗元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看法已渐趋一致,然而对他与佛教关系的分析仍颇歧异。如何看待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已成为正确评价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柳宗元是否信佛?这要实事求是地考察柳宗元的言论行动,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根据现存的文集,柳宗元一生留下的诗文共六百多篇。我们粗略统  相似文献   

4.
对方回的全面研究当属台湾潘柏澄先生的《方虚谷研究》。本文拟从周密《癸辛杂识》方回条的相关记载入手,考论方回和牟巘、仇远的交游关系,展现方回同当时江南士大夫的交游群体,进一步来探讨深为后人所误解的方回人品问题。当时的士人对方回出仕元朝,并未有如我们后人所想象那般,唯恐避之而不及。相反,他们还依然与方回有很好的交往。最终说明真正的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内心是极不容易的,唯有全面地把握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生活环境方可稍探其脉络。  相似文献   

5.
诗人交游考是研究诗人生平与创作的重要方面,不同诗人间的关系往往随着个人的人生选择、道路和地位身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探究诗人的交游关系可以为梳理文学史线索、评判诗人的历史地位等提供重要依据.作为唐代诗坛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与高适的交游是盛唐诗坛的美谈,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点之一.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多在三人同游的时间、地点及交游过程中三人的感情深厚与否等方面,其中李白与高适的交往更因二人在永王之乱中人生选择的不同所导致的身份对立以及相关诗作的缺失而备受争议.学术界多认为,高适在永王之乱后没有对李白伸出援手是出于自身政治前途的考虑.然而,考查二人的交往过程以及永王之乱后李白的实际处境,可以看出,高适的处理方式是建立在对时势的准确评估之上的,乃是“不救之救”;相关诗作的缺失,亦不能排除流传过程中散佚的可能性,二人的关系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诗人。魏庆之尝谓:“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远传。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①刘克庄亦称:“如柳子厚诗,……得一二首似之,足矣。”②可见其诗对后世的吸引力之大,生命力之久远。柳宗元诗歌特点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同作者的才情秉赋、遭际阅历有关,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当年广为流布的佛教,尤其是中国化佛教业已形成后的诸多门派对其诗歌创作影响,也是一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追踪柳宗元谪居岁月与释门的广泛交游,以廓清柳氏佛学思想的基本面目;从而在思维方式、情感逻辑…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与朱熹的交游关系对辛弃疾思想人格有深刻的影响。研究辛、朱的交游关系可为揭示辛弃疾中年后的心态、思想 ,特别是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人格特征的成熟及揭橥南宋中后期上饶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思潮 ,提供一个特定角度和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柳宗元学术思想的讨论,近年来有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他与佛教思想的关系。柳宗元曾有“统合儒释”的提法,这不单是他个人的思想,还牵涉到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家的思想关系问题。本文拟对柳宗元统合儒释的观点,兼对唐代儒佛两家思想的矛盾与交融问题,试作剖析和评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唐时期的“永贞革新“,是反对宦贵擅权、藩镇割据和维护大唐统一的一个历史事件。刘禹锡、柳宗元都是这场革命的中坚人物。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人生旅程坎坷孤寂而又自强不息,悲壮而又峻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元稹与裴度交往的全面考察,揭示裴度弹劾元稹的真正原因和元稹贬职的历史真相,批判所谓“元稹勾结宦官魏弘简,成刎颈之交,破坏河朔平叛大业”的谬误,与其他七篇文章结成姐妹之篇,共同否定“元稹勾结宦官”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与永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国 《船山学刊》2003,(3):109-111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足足十年。他一生共创作作品600余篇(首),有490余篇(首)是在永州完成的,包括其名作《非国语》、《天说》、《封建论》、《永州八记》。可以说,永州十年奠定了柳宗元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永州造就了柳宗元,柳宗元推动了永州文化的繁荣。在永州文化史上,柳宗元是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他对千余年永州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承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柳宗元是永州地域文化兴起的代表人物永州地处湘、桂、粤交界,潇湘两水在此汇流,早在旧石器时代,在永州广袤的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踪…  相似文献   

12.
龚玉兰 《学术界》2007,(5):107-111
通过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对柳宗元政治态度的评价,观照因参与永贞革新运动而遭受贬谪命运的柳宗元,阐释其较为积极的政治心态与"统合儒释"观的关系,以及这种心态对其贬谪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讲正气,尚忠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柳宗元一生十分推崇正直忠贞之士,“柳子读古书,观直道守节者即壮之”,(《柳宗元集·佩韦赋》,以下引《柳宗元集》者只写篇名),对历史上为国为民坚持正义而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表示深深的仰慕,帮助他确立了“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寄许京兆孟容书》)的人生观。他强调“凡居其位,当思直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与韩愈论史官书》)。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对关龙逢、比干这些为了国家的安危而直言极谏,杀身成仁的先贤表示了由衷的敬佩,还曾经写有《吊苌弘文》、《吊屈原文》、《吊乐毅文》等等,对这些杰出历史人物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沉的同情和惋惜。弘扬正气,歌颂忠贞,成了柳宗元许多作品的重要主题。尤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他就唐代中叶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突出地宣扬了诸多与邪恶势力作坚决斗争,体现了凛凛正气和铮铮铁骨的忠贞之士,贯彻了他写诗作文“以辅时及物为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所在的中唐时期,天命唯心主义严重存在,佛教唯心主义正当盛行。我们在考察柳宗元的哲学思想时,不仅需要考察他与天命唯心主义的关系,而且需要考察他与佛教唯心主义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杨再喜 《兰州学刊》2012,(12):58-61,66
柳宗元的"文以明道"观与其文学的传播经受紧密相连,这在北宋和南宋理学家的接受视野中尤为明显。在北宋,理学家们由于在文、道之关系认识上的偏颇和受"道统"观念的影响,大多对柳宗元持批判的态度,反对当时习以为俗的"韩柳并称"论。到南宋时,理学家们借古文来弘扬道义,文与道的关系进一步融合,柳宗元的文学地位随之提高,进入了与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并称的"文章四大家"之列,已具备了明代茅坤提出的"唐宋八大家"的雏形。柳宗元在两宋理学家接受视野中不同的境遇,说明了一个作家的文艺观是影响其文学传播接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宋南渡词人周紫芝《竹坡词》中涉及的交游唱和人物多达20人,陈相、王之道、王相如是其中较重要的三位。《宋史》中三人传记皆无,其生平事迹多散见于宋以来各种文献资料中,而周紫芝的诗文集和词作中则保存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勾辑考辨,可得其大略。陈相仕宦可考者及其与周紫芝的交游唱和主要在高宗绍兴后期,颇有诗名,然作品多散佚不传;王相如与周紫芝为总角之交的同里好友,建炎三年死于非命,周紫芝与他的唱和之作最多;王之道与周紫芝交游时间较长,唱和亦多,有《相山集》和《相山词》传世。  相似文献   

17.
夏卫平 《学术论坛》2005,(6):117-120
柳宗元是一个理想化的补天者。他的补天理想形成,与他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关系密切。矛盾尖锐、弊端百出的时代,呼唤着补天之才的出现;个人的特殊背景,使他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了补天理想的形成。柳宗元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趋势,被推向了政治舞台,担任起补天的使命。柳宗元的补天理想,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也是他整体思想中的亮点;不仅贯穿在所有的思想之中,也贯穿在所有的作品之中。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和实现这个理想,执著坚韧无怨无悔。解读柳宗元的补天理想,有助于我们走近柳宗元,认识柳宗元。  相似文献   

18.
李辉 《船山学刊》2015,(1):51-55
柳宗元对《国语》的文学价值有高度评价,同时,以"中道"思想为标准,柳宗元对《国语》中"不概于圣"之处也做过深刻批判,这集中体现在《非〈国语〉》中。以柳宗元对《国语》一书的接受与评价为线索,论析柳宗元撰述《非〈国语〉》的目的与原则,可以加深认识柳宗元的"中道"思想,并进而了解"中道"思想对柳宗元经学、文学、史学等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如何看待,学术界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柳宗元“崇信佛教”,“受佛教迷信毒害之深”,“终其一生没有解脱佛教对自己的精神束缚”,“客观上做了一种最愚妄、最落后的思想宣传的工具”1。另一种意见认为:“柳宗元是无神论者,唯物论者,不可能真正信佛。”2上述两种说法在笔者看来都和柳宗元完整的思想体系有矛盾。第一种说法与柳宗元写作《贞符并序》、《断刑论》、《非国语》、《天爵论》、《愈膏肓疾赋》、《祭吕衡州温文》、《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以及《天说》、《答刘禹锡天论书》、《天对》等…  相似文献   

20.
艾湘涛 《船山学刊》2009,(3):140-142
柳宗元鲜明阐述了散文创作的目的和宗旨,较为妥善地解决了散文创作内容与形式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较好地回答了怎样端正散文创作的态度,怎样注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等重大问题。这些见解和主张.对唐代散文乃至中国散文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