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王剑峰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庄子哲学被称为道家哲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但实际上也内涵着人生理想论。《庄子》...  相似文献   

2.
庄子美学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概念体系在先秦审美意识发展史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他庞大的哲学体系,立足于宇宙本体论,由认识论展开,终止于人生的哲学。这构成他哲学美学的独创性。庄子以“道”为本。“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融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为一体的哲学范畴。“道”为自在自为、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体,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本原;“道”性自然无为,是自然的法规、合目的性的无为的存在。“道”具有时空上的广延性和无限性,概念上的抽象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3.
<老子>文本所蕴涵的生命境界、人生智慧和人格精神三个方面,从形上和形下、体与用的关系层面,诠释了宇宙、自然与生命之间所具有的层级关系.老子以"道"为本体的生命境界是宇宙之"真","上善若水"的人生智慧是自然之"善","美之为美"的人格精神是人生之"美".老子以"道"为本体的生命境界在社会历史文化中所彰显出的"德性"精神(人生智慧、人格精神),对于消解社会生活与人类世界的种种矛盾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美华  时光 《东岳论丛》2012,33(12):60-63
“以道观之”,体现了《庄子》最基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一方面,庄子承继老子,也将“道”作为其理性思维的根基;另一方面,庄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切体悟皆溶入了道的意蕴.“以道观之”的思维模式,既构筑了中国哲学最早、最完备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体系,又展现了庄子丰富而深邃的自然观、气韵清高的人生哲学和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5.
"道"是人类无数次生命体验和感性认识之后的理性发现.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庄子哲学的本根.在<庄子>的哲学世界里,"道"大体有三个基本象征:一是宇宙存在的象征,二是事物自身规律的象征,三是人的最高认识境界的象征.<庄子>的全篇都在言说"道".庄子对于"道"采取了一种诗意的象征表达,使得作为宇宙存在、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和人认识世界最高境界的抽象的"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与确证.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是道物二元论,<太一生水>是对老子宇宙生成论的阐释与发挥.太一与老子的道是同一个概念,道就是规律.由于老子"物形之"之"物"没有明言,庄子把"物"理解为气,而<太一生水>把物分别解释为水、气、阴阳二气.水作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以及天地未生以前只有水这一传统观念,及老子哲学重水的特点,导致了<太一生水>作者对"物"的选择.这种选择也影响了后来的道家学派时老子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路红梅 《殷都学刊》2007,(2):149-152
以"道"为圭臬,老子将人生境界区分为俗人境界、圣人境界、赤子境界三个层次。俗人境界是与"道"相悖的境界;圣人境界是几于"道"的境界,其重要特点是"啬";赤子境界是同于"道"的境界,其根本特征是"自然"。赤子境界体现了老子对人的终极关怀。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及宇宙万物的平等、自由、和谐是赤子境界向人们昭示的人生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樸”内涵的讨论。确立“樸”在老子哲学的重要地位。揭示出老子哲学体系中“樸”与“道”、“德”的内在关系;“樸”在老子宇宙生成模式中的作用;“樸”对万物的统率;“樸”对社会与人生修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其整个哲学系统都以“道”为同心圆而展开。文章首先对老予以前道的涵义做了简单的梳理;其次探究了老子“论道”的三个主要方面:1.实存意义的“道”;2.运行规律的“道”;3.人生准则的“道”;再次探讨了老子“论道”脉络中的辩证思想。老子所建立的“道-物-道”的哲学思想体系,与他的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0.
"道观"是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以"一"作为知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以"每个一"作为行的出发点和载体,通过"心斋""坐忘""外天下""外物""外生"的人生修养,使现实中的"每个一"向本体"一"回归,只有通向道体"一","每个一"才能明觉自身,获得万物齐等的价值,也才能逍遥物外,到达无的境界。"道观"使庄子哲学由错综复杂变得条理明晰,呈现出主体性、认知性、境界性、矛盾性、复杂性、超越性、丰富性等特点。实现了庄子哲学以"观"为始,以"行"为成的内在体系;以及由认识统摄宇宙本体,延伸至人生政治的逻辑理路。通过"道观",《庄子》内七篇可以做如下排序:《齐物论》《人间世》《养生主》《德充符》《逍遥游》《大宗师》《应帝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先秦哲学史上,一般说来,老庄是一脉相承的。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学说,形成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庄子学说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然而,老子哲学体系所包含的是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则是相对主义。从老子的辩证法到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这一发展的逻辑路径,总结和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锻炼提高理论思维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庄子哲学由于道的形而上特质,往往把对实体的外在认知转换为对道的内在体认,从而由这种玄览观照的契会和颖悟呈现出境界意义。一些专家学者也倾向把庄子这种特殊的认知方式及体系称为境界的哲学。如冯友兰先生就称庄子哲学揭示了人从原始的自然境界进入返朴归真的天地境界,而道的境界则体现了人生最高境界。徐复观先生也说:“庄子主要的思想,将老子的客观的道,内在化而为人生的境界。”的确,一部《庄子》叠现了各种境界,既有“万物齐一”的知识境界,又有“大美不言”的艺术境界,更呈现了“人与天一”的天地境界,从而使其哲学境界化。并孕育成就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别具一格的哲学体系,即关于境界的哲学。因此,我们只有明晰了庄子哲学不同境界形态,才能真正领会和把握庄子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先秦哲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哲学十分注重天人关系的研究 ,尽管认识上各有侧重 ,但从总体上看 ,都强调天与人的辩证统一 ,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这与可持续发展所推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思想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先秦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1 “万物一体”的宇宙整体观。《老子》是先秦时期比较系统地论述天人关系的著作之一。老子认为 ,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老子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连贯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道与演化——老子自然哲学推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对其哲学最高范畴道的论述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宇宙演化思想形成奇妙对照,西方科学界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向往主要来自于对老子哲学的深层理解。老子《道德经》中对道的有关论述描述了一幅宇宙从无到有演化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老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然,自然也是老子美学思想的最高法则.这种自然美学价值观立论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社会价值观基础上,它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以"道"为核心价值的宇宙美学观;二、以"无私"为核心价值的自然社会美学观;三、以"无为"为核心价值的自然精神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道家、道教、道学是中国哲学史上先后出现的三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宗教流派.道家、道教、道学三者虽有联系,但毕竟是有区别的.本文拟就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加以论述,以期有所裨补.道家道家是先秦时的一个学术流派,创始人为老子,继承人是庄子,合称老庄.其学说中心是“道”.老子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用“有”和“无”解释宇宙本源的第一人.道家之名,最早见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把  相似文献   

17.
道与美本体     
老子美学观是从道本体中推演出来的。老子予道以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味 ,奠定了中国美学的逻辑基点。从道与物的关系上 ,庄子进一步阐释了老子关于道的周而复始的特性 ,明确了主体观照道时所产生的审美心境 ,老庄的道论为道家美学的历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得意忘言是道境之美的体现 ,玄学美学是老子之道在美学上的翻版  相似文献   

18.
庄子所建构的生命哲学反映了他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对人生的终极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庄子学说对老子学说既有所继承,更有所发展。庄子改变了老子对社会政治的一般性关注,而是站在天道的环中,致力于探讨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庄子从注重人的个体生命存在出发,将老子对人的生命关怀发展为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精神与身体关系的"生命哲学"之特征,其中洋溢的幸福观今天读来特别令人省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仅注重道德伦理实践,而且具有表现为理性思维的形上之学。以“道”为理论核心的《老子》哲学就是中国形上学思维的最早表现形式。“道”是《老子》哲学确定的宇宙本体。《老子》哲学中的“道”是一种可以称为“无”的客观实在,是有与无的内在统一,是万物发展的宏观场合。“道”的观念的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大一生水》以“大一”为天地万物本原,是讲有的哲学,《老子》以道即无,为天地万物本原,是讲无的哲学。《大一生水》以具体物质形态论宇宙生成,《老子》以抽象数字论宇宙生成,分属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大一生水》与《易传》接近,但非儒家易学流派,而属于先秦数术学派。学术界咸将《大一生水》归属道家学派,是可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