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压力与创新:农业税免除后中国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消农业税后中国农村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是必须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的研究表明,取消农业税等于拆除了收费平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村债务化解和乡镇财政运行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便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从而使得乡村治理方面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倒逼着乡村治理结构改革;而实践把乡镇改革推到改革的最前沿,乡镇成为农村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乡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现有框架结构基础上的重建农村治理结构,即实现乡镇自治;要完全一步走到乡镇完全自治模式,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换。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乡镇政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公共产品要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主要由政府财政来承担;而乡镇政权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最基本的一级主体政府;从有效管理农村地区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作为我国政权级次中最低一层的乡镇一级政权不仅不能被削弱,反而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强化乡镇政权的重点是提高乡镇政权的运转效率,加大乡镇财政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3.
宁静  陆慧琼  付羽 《河北学刊》2007,27(5):200-204
本文以湖南省H市43个乡镇2000—2006年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方法考察了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进而对中国乡镇政府职能行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职能有着显著影响,其中对总支出、行政支出和计划生育支出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农业支出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上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和工农业总产值的增加促进了乡镇政府总支出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支出被行政管理支出所占用,这使得乡镇政府对其他公共服务供应不足。另外,债务沉重也是乡镇财政运行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是理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的经济偏好与乡镇政府职能的去经济化、乡镇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这两大基本矛盾。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看,我国已进入以工商业型经济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时代,乡镇公共治理走向多元化以及城乡“中心-边缘”的行政等级结构等前提条件,决定了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突破城乡分治的行政体制。为此,要从重构乡镇公共治理主体结构、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调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推动乡镇行政体制实现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5.
乡镇政府招商引资的行为逻辑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并没有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乡镇政府的自利行为依然突出,招商引资仍为大部分农业乡镇的主要工作。乡镇政府招商引资的行为逻辑在于上级政府对乡镇的工作考核和乡镇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双重压力不仅决定了乡镇政府招商引资的行为逻辑,而且决定了对乡镇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的治理路径,即,一方面要改变上级政府对乡镇工作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要实现乡镇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均衡,加大对乡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只有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才能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6.
张启春  明珠 《江汉论坛》2022,(12):48-55
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基层财政体制是县乡政府职能履行的基础和保障。始于本世纪初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废止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负担问题,但“三提五统”的取消也导致欠发达地区乡镇主体财源缺失,引发了乡镇政府行为失序与财政困境,进而直接推动了乡财县管改革。基于湖北省Y县的深度调查发现,乡财县管在实践运作中表现为县域范围内的预算共编统管、支出统付统保、收入统征统管以及信息化平台统建共用“四统”,呈现出显著的“统收统支”特征,生成了县域整合式治理逻辑。这不仅化解了乡镇财政困境,规范了乡镇政府行为,调整了县乡财政关系,巩固了基层财政的合法性基础,而且引领县域治理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由分散型治理向整合式治理转变,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基层政权稳定、城乡均衡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县域治理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尹博  邱小万  胡伟献 《理论界》2005,(1):162-162
自2002年以来,在农村大力推行税费改革被称为是“第三次解放农”,其减轻农民负担的效果无疑是显的。但依然存在的乡镇财政困难客观要求改革必须系统配套地进行。为减目前乡镇财政的巨大压力,精简乡镇构人员的呼声愈发高涨,要求乡镇必精简人员20%或30%的硬性规定也文件的形式下发。毫无疑问,精简乡机构和人员将会减少财政支出。一、乡镇机构人员精简短期内对轻财政负担收效不大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各乡镇人精简20%或30%。其一般方法有四:第一种是将乡镇政府中的编外人,如合同工、临时工解雇回家;第种是动员、劝告或强制年龄大的人退休,国家原…  相似文献   

8.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基层政权的职能,在乡镇范围内对一部份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乡镇与县(市)和乡镇与企事业以及乡镇其他经济单位之间在收支划分和财政、财务管理职责权限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要正确处理乡镇财政分配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建国  相似文献   

9.
财政困难逐渐危机到青海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也会影响到青海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将会面临极大挑战。本文通过挖掘青海乡镇财政困难的深层原因,提出了诸如乡镇政府治理结构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乡镇财政解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乡镇这一级是政社合一的体制。人民公社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农业生产中的决策、计划、生产、分配等环节全面负责,因此,它必须以行政管理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人民公社直接管理经济变为乡镇政府间接管理经济。为了适应这个变化,乡镇政府必须调整过去的管理方式,向既管理又服务的方向发展。这是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商品率的重要环节。一、强化乡镇服务功能势在必行 (一)强化乡镇服务功能是提高农村生产商品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十八大和2014年全国两会提出的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将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而乡镇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连接点,乡镇政府的改革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石、是城镇化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是农民安居乐业的稳定载体。但是,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农村基层治理的障碍因素还未根本消除。因此在探讨乡镇政府改革问题的同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寻找解决乡镇政府改革障碍的路径:强化社会管理,建立有限政府;坚持依法审批,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健全对乡镇机构权力运行监督。根据不同的行政生态诉求,给予不同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结构功能分析中的乡镇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突破现行乡镇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破解乡镇政府职、权、责不统一的“半官僚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当前农村社会服务、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控制等功能要求以及农村社会的基本情势来进行制度创新和结构性调整。本文在这种功能决定结构设置,结构设置要适应现实环境的思路中提出了“重镇改市、乡(镇)派村治”改革模式,并对此作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运行的影响:增加乡镇财政压力、缓解干群关系、削弱乡镇政府提供农村公共品的能力和增加乡镇政府改革紧迫性等.乡镇政府下一阶段进行职能创新的设想,包括以服务"三农"为契机创新农村基层政府服务职能、调整乡镇政府的职能范围、理顺各级政府间事权关系、强化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加快乡镇政府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嬗变的动因及其价值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乡镇政权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曾做出巨大的贡献。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税费改革的逐步推行、公共产品的市场化趋向、新的管理理念的冲击,乡镇政府已有的职能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新的经济、行政、理念环境与旧有的经济、行政、理念环境发生剧烈的碰撞,乡镇政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其职能进行科学定位,才是摆脱其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对于建设基层服务型政府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任务型乡镇"行政生态环境并未根本改变,乡镇政府拥有的权力与承担的责任不对等,乡镇政府角色功能在实践中存在越位和缺位,乡镇干部有效履职和服务的动力不足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理顺县乡关系、优化乡镇行政生态环境,提高乡镇政府自主能力、改变权责不对等状况,对乡镇政府角色功能进行恰当定位,完善激励机制、增强乡镇干部转变职能内驱力。  相似文献   

16.
税费取消后,村级组织逐渐从原来的半正式或非正式的治理方式向以干部管理科层化、村务管理文牍化、村庄治理行政化为主要特征的形式化治理方式转型。形式化的治理是后税费时代村级组织经济基础的转变、治理内容的转换以及乡村两级治权的弱化所共同形塑的。这种治理方式使得基层组织既没有实现规则之治,又失去了原本简约治理的内涵,造成干群关系疏远、基层组织权威下降、农村的矛盾纠纷无法解决和农民上访增加,同时还造成了村庄内生资源和国家输入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乡村社会与国家对接的这一灰色地带中,半正式治理仍然是一个合理且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国家体制从汲取型向反哺型转变、税费改革、乡镇政权形象严重恶化等三大历史性时刻的交汇是乡镇体制改革得以推行的特定的时空背景.然而,后税费时代的乡镇政权却在极力追求营造自我生存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改制的初衷.改制后的乡镇政权既不能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不能为农民提供必需的农村公共品,也不能再有效地充当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缓冲器和安全阀作用,还空耗了国家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这就必然导致后税费时代的乡镇政权在自我空间营造中走进"不成功便成仁"的新一轮改制浪潮,而"弱乡强村"的改制方向就成为一个可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治理结构是指在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由国家、农村社会各治理主体在一整套制度安排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关系框架。农村改革40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实现了由单一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的转变,国家、基层政府、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农民个体以及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元治理主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具体表现为:宏观国家层面,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调适;中观乡镇层面,"乡政村治"结构的发展;微观村庄层面,村治结构的优化。总体而言,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演变遵循着由外生型治理结构向内生型治理结构转变的内在演进逻辑和善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村级组织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依据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0条和第111条的规定,在治理农村的活动中,我国采取了“乡政村治”的政治模式,即乡镇政权是国家依法设置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国家行政系列由中央政府到乡镇政府构成,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构成为强有力的国家权力系统。“村委会”则是农村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村民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组织村民自治,由村委会和村民构建起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行政性关系之外的大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目标模式是在对庞大农村社会的治理中,通过由体现国家意志的乡镇政权与体现村民意志的村委会的有效合作,既可以保证国家意志的贯通到底,也可以充分调动基层社会的积极能动性,由此形成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的和解、合作与相互支持,从而保证我国在巨大的现代化变迁中所要求的农村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镇是我国农村的基层行政区域,是农村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乡镇政府是国家设在乡镇行政区域的最低一级国家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提高乡镇政府的权威,对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需要,农村的基层政权,变革了人民公社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