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族、“他者”形象: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寻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万华 《文史哲》2002,3(3):103-108
二次大战是中华民族仅有的一次直接参与的世界性战争,它使我们民族直接置身于跟整个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境遇。战时中国文学中的异族、“他者”形象,作为中国作家战争中生命体验的一个侧面,表明中国文学有可能更开阔地在人类悲悯和人性拯救的高度上去拓展自身存在的时空。张爱玲、无名氏、夏衍、侣伦等人用自己对异族、“他者”形象的塑造,为中国文学如何从自己民族的传统出发去接纳人类普遍性价值,留下了久远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战争与美国有着不解之缘 ,战争带给美国的多是福音。2 0世纪以前 ,美国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为美国开疆拓土 ,使美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 2 0世纪以来的历次战争 ,则一步步将美国塑造成为当今世界的独一无二的经济巨无霸和超级霸主。战争给美国经济带来红利是和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胜利———增长”和“失败———衰退”是战争与美国经济关系的基本模式。美国经济正面临诸多困难 ,为走出困境 ,美国政府正试图从战场上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3.
文革电影中明显存在着英雄崇拜情结,但无论何种英雄,都呈现出模式化特点.英雄崇拜情结的出现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英雄崇拜情结凝聚了人心,塑造了国家形象,但也滋生出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和腐朽落后的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瓦西里耶夫以当代现实立意和人类思维反映苏联的卫国战争,他在一系列战争题材小说中强化“人”的描写比重,淡化“军”的色彩,塑造战场上的“准军人”,重视表现战争中的非战争生活,创造了战争文学的人性美,鸣奏和平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5.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最重要的战争作品之一。它鲜明的反战主题,凄婉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战争的罪恶本质,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发表后一时好评如潮。但对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却一直贬多于褒。像对待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绝大多数女性一样,评论界普遍认为,凯瑟琳不过是男主人公亨利的陪衬,是没有个性与独立见解、只知顺从、奉献的无私女性。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失偏颇,也曲解了海明威塑造这一形象的创作本意。从客观的角度,细致、全面地分析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遭受战争磨难的成熟女性,她对战争、爱情、婚姻、死亡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结盟体系出现裂痕,美国霸权的合法性进一步削弱,美军虐俘事件更是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并且美国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的计划受阻,伊拉克战争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反恐目标。伊拉克战争削弱了美国文化的吸引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利用国际机制的能力,美国的软实力在这场战争中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7.
大江健三郎对战争的描述与反省在其所有的创作中或隐或显地一以贯之。作为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人,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的反省比其他作家更具深度与广度。在此从对核战的反省、对中日战争反省与对当今遍布全球的恐怖活动的反省三个方面及其反省之后召唤而出的"新人"形象四个方面对大江健三郎创作中的战争反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通过分析各方面因素确定了战争动员的目标,即出兵朝鲜半岛是美国进行的一次反共集体安全行动.政府希望透过新闻媒体强化出兵的正义形象,引导公众舆论的走向.同时,公众舆论也对政府战争动员政策施加影响,迫使政府不断调整宣传方式与宣传强度.杜鲁门政府的战争动员政策在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反共集体安全行动与控制战争规模、冷静处理朝鲜危机的实际中不断寻求平衡.政府与公众舆论的互动对朝鲜战争的走向甚至美国政坛的发展都产生了诸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战争期间的川端康成采取了超然的态度,沉湎于日本传统美的世界.然而,川端留下的一些未被注意的战时随笔,却显现出了他对"满洲国"、"满洲文学"的巨大热情和对战争的接受和肯定的态度.在分析了他从迷惘到接受、从屈从到肯定的流变过程后,可以发现,除了战争大背景下时代风潮的蛊惑外,川端潜在的殖民思想和他的"日本情结"才是其本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货币战争依然烽烟四起,如果将"以货币贬值为手段、以取得贬值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为目的",或者"把汇率作为一种经济武器"作为货币战争的标准,那么,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实行过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日本,而中国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因此,中国应该奋起应战,而不是姑息迁就,汇率政策的制定和选择也应完全以国家利益为重。要结束这场"以邻为壑"的战争,国际社会应该从汇率理论到汇率实践展开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运用战争的伦理规范体系,战争伦理是在战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外战争伦理思想宝库中,中国战争伦理按其经历时期可大致分为:古代的仁道主义、近代的革命战争主义和现代的和谐主义;而西方战争伦理思想则可以根据其主要观点分为三类:现实主义、和平主义及其正义战争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战争改变了一切,并给人们带来一场空前的劫难,也正是这幅因历史的强行进入而形成的战时的文学地图,为20世纪40年代年代乡土文学的生成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因为,正是在这幅由战争所形成的弥漫着硝烟的文学地图上,特殊年代的政治文化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共同构成了本时期乡土文学生成的外在客体因素,而现代作家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和他们对时代召唤的感应与主动选择,则构成了这一时期乡土文学生成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3.
军事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战争道德记忆。战争是人类难以彻底医治的伤痛,但也给人类留下了大量战争道德记忆。探究战争中的道德记忆,不是要为战争进行道德辩护,更不是要美化战争留给我们的道德记忆,而是要论证战争与道德记忆的紧密关联性,并且推动人们从伦理的角度深刻认识战争的内涵、本质和特征。战争道德记忆具有双面性。由战争催生的善多种多样,由战争产生的恶也五花八门,因此,战争道德记忆是一副善恶交织的图景。  相似文献   

14.
战争法是国际法的分支 ,它既是对敌斗争武器 ,又是在斗争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对未来的战争该不该打、控制在何种规模、采用什么手段、使用何种武器等 ,在决策中都要注意战争法的有关规定。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善于运用国际法这个武器 ,来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1]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我们应对其中的战争法问题进行思考 ,以便在新时期军事斗争中能恰当地适用战争法 ,正确决策 ,更好地打击敌人 ,保护自己 ,夺取军事斗争的全面胜利。  一、师出有名 ,具备使用武力合法性 ,是进行战争的前提  现…  相似文献   

15.
东方主义视角下美国朝鲜战争小说中的韩国女性形象,是美国作者们依据自身经历和东方知识,通过"西优东劣"的权力话语言说来书写韩国女性,并以"真理"形式,塑造出看似个别其实包含着一种具有普遍偏见性的女性形象。与此同时,他们把这些形象作为媒介或隐喻,传递西方男性的权力话语,寄寓着西方男性与韩国女性是主人与仆人、权力与身体、我们与他们、文明与威胁的二元对立等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证言书写是战争文学的一种特殊存在,它依靠战争亲历者对自身体验的记录和回忆,“还原”碎片化的微观战争场景。因此,它具有展示真实历史片段的“实证性”。同时,对战争的反思亦反映了书写者对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在日本,根据时空转换以及创作主体的不同,我们需要关注文人与庶民在战争前线、战争大后方以及战争结束后的证言书写。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它始终没有模糊历史与文学、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避免让读者陷入虚构化、文本化历史的境地。证言书写记录的虽然是个人的、零碎的体验或回忆,但却是宏大的、权威历史叙事的有效补充;它虽然是民间的,但既有与官方记忆相一致,也有不同或是相反的内容,而这部分“反记忆”恰恰是证言书写的最大实践价值——对国家历史编纂学科权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十七年时期,刘真、路翎、王愿坚、赵寻等人独辟蹊径,勇敢地创作了一批反思战争创伤的作品。他们惋惜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揭示战争对美好人生的戕害,并提出修复、治疗战争创伤的良好愿望。但是借助于苏联同时期相关作品的对读,尚可发现这些作品仍有其未能或不敢触及的“伤疤”。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越战争和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两者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战争特点,这些特点有它特殊的原因及其表现,本文就此对两者的异同点做出了经济、政治派别、心理因素、战争形式等等多种比较,以期读者对美国的战争特点有一点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越战争和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两者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战争特点,这些特点有它特殊的原因及其表现,本文就此对两者的异同点做出了经济、政治派别、心理因素、战争形式等等多种比较,以期读者对美国的战争特点有一点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胡键 《云梦学刊》2023,(1):47-65
当代国际关系的著作在研究战争的时候一般都会详细地叙述战争的来龙去脉、战争的时代背景、战争前后人的反应以及战争的后果和影响。但是,中国古代关于战争的叙述可能难以做到如此详细。尤其是中国史书对战争的叙述往往是见战不见人,只关注战争的结果,即便关注人,也主要是那些决策者和战略家,一般的人是被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的。相比之下,古希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关于战争的叙述则非常详细,不仅详细地描述了战争的过程,而且对战争的决策、人的心理变化等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特别是该书通过大量的具有现场感的演说词,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这些演说词的内容揭示了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诸多原则和机制。因而,它对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