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贵刊1985年第二期上登载了郭必选同志写的《关于哲学研究的对象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郭文)。他从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到唯物史观的创立,层层论述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深受启发。然而,作者由此得出哲学就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及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笔者不敢苟同。鉴于这种看法在教科书或报刊论文中也时有所见,下面就不揣浅陋从四个方面就教于郭必选同志和广大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总括性哲学专著《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系统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并明确将其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与自然界何者第一性,即思维内容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它构成了认识来源问题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另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即思维形式问题。它集中反  相似文献   

3.
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是不同学科借以区别的重要标志。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有着既区别于具体科学也区别于旧哲学的特殊对象。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领导哲学研究对象(与此相关的还有它的性质、任务、内容等)的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引起普遍的关注和兴趣。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看法,与领导科学理论界的同仁商榷。 从笔者所接触到的一些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领导哲学的论文和论著来看,目前大家对于领导哲学及其研究对象,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真可谓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但综合这些看法,大致可概括为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领导  相似文献   

5.
哲学以“根本”的事物为对象 我认为,哲学的特征在于它以“根本”的事物为对象,并由此在人类精神和物质活动中,发挥其“根本”的作用。何谓“根本”呢?从内容来看“根本”的事物具有总体性、基本性、始序性和关键性等特征。 1.“根本”的总体性,是指人类精神和物质活动的各方面的整体性。哲学以此为对象,它力求将整个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活动的各个方面协调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应当有新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哲学,理应走在这一发展的前列。当前哲学界关于哲学体系、哲学对象、“哲学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对于繁荣我国的哲学事业,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理论的发展往往需要人们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走出已有的思维定势,这样才能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当前我国哲学界关于哲学思维的特点、功能以及哲学对象的讨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发展,正是面临一个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代精神与哲学研究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的含义有二:其一,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反映的是在不同的时代中人们对于知识的关注点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总要随着每个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住时代精神的脉搏,从而对自身所处时代的人类生活实践作出深刻的揭示.随着时代的更替传承,哲学思考的全面变革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在这种变革中,哲学研究对象的重新界定几乎都是哲学家们必须做的工作.因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是: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斯大林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的定义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成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这一切共同构成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什么历史上的哲学,未曾有过统一的对象。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哲学都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甚至在同一个哲学家所创造的哲学体系中,研究的对象也不是绝对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研究对象上发生了革命的变革,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不同于以往哲学的研究对象。这也是哲学没有统一对象的一个印证。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地变化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不也是正在变化着瞩?既然在历史上,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又展开了关于哲学研究对象问题的讨论。在哲学产生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再来讨论哲学研究的对象,这似乎有点可悲,而更具有悲剧性的则是在关于哲学对象问题的不断争论中,哲学的神圣领地一次又一次地被割让。然而,恰恰就在这悲剧后面蕴藏着更深刻的喜剧:随着哲学对象的日益缩小,人类理论思维日益精密,理论概括力日益提高,哲学本身也日益发展。下面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对这种思辨的悲喜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对象是什么?这是哲学研究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搞清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然而,对于这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国内外学者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概而观之,计有五种不同的看法。 (1)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存在、客体或客观世界。 (2)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思维、主体或认识过程。 (3)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4)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人本身,哲学主要是研究人。 (5) 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这些分岐的看法是否可以统一起来呢?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我们认为,前面四种看法和最后一种看法并不是根本对立的;第五种看法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它可以包容前面四种看法,第一、  相似文献   

13.
<正> 1979年10月,在太原召开了中国哲学史讨论会。会前,笔者为这次会议准备了《哲学史的对象》一文(该文收入中国哲学史讨论会论文集)。此文提出一个哲学史的定义,即“哲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认识史,是关于  相似文献   

14.
论哲学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哲学教科书所阐述的哲学对象观存在着许多局限。首先它没有对作为哲学对象的“世界”概念给以必要的澄明;其次,这样的哲学对象观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包含的内容及哲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都存在着矛盾;第三,传统的哲学对象观留有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的痕迹。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看哲学的对象,哲学对象以实践世界为范围,是对一定层次一定维度的实践世界的真理和价值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社会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陈晏清,阎孟伟我国现时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战略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出的种种努力,使我国社会正在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个变革过程一方面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显示出令人振奋的前景,另一方面也日益衍生着极为...  相似文献   

16.
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哲学是以生态及生态系统为对象的哲学反思。这里的“生态”,包括人类生存与发展须臾不能离开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存环境,是其二者的统一体;这里的“生态系统”,包括“人──自然”系统和“人──社会”系统,是其两系统的关联巨系统。德国学者汉斯。萨克塞认为“生态哲学研究的是广泛的关联”,也“就是探讨自然、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学说”。①还有诸多学者用“人类生态学”([美〕巴罗斯,1922年),大地伦理学(〔美]A·莱昂波特,1933年),“系统生态学”([美]E·P·奥德姆,1952年),“地球伦理学”([日〕丸山竹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济哲学正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应当说,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有它的深刻背景。一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经济改革正步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领域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传统经济学理论解释乏力,而新的经济学理...  相似文献   

18.
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生活有序化之管理,而其研究方法是生活思维的方法。人的生活的独特性决定了人的生活必须规范和有序,从而也决定了管理之于人的生活的必要性,决定了管理哲学确立的可能性;管理作为生活的有序化有其内在结构和不断展开的动态过程,对其理解和认识只能采用马克思哲学回归生活世界、对生活直观的“生活思维”。唯其如此,管理哲学的历史使命和独特学科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各种方法与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证。文中指出目前研究中国美学史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种:文艺思想与哲学思想渗透法,审美范畴、审美命题系列法,审美文化起源法与文艺思潮衔接法,审美文化与审美思想印证法。 在论述中国审美文化的特殊性时,作者指出感悟中国审美文化之形象时,往往产生言不尽意、言不逮意的矛盾,即文本与解构的矛盾。 本文认为中国美学的特殊价值在于系统性与体系性、系统性与感悟性、鉴赏式与品评式、人物性与个体性。  相似文献   

20.
<正> 对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的研究,是我国哲学界近年新开拓的一个领域,广东哲学界最近联合召开研讨会,探讨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以及理论体系等问题。现将部分论点简介如下: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有五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述:第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应着重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关系,包括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对立统一规律的新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如何经过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而不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从而揭示社会主义社会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低级到高级阶段的矛盾变化及其辩证发展规律。第二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