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种植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我国棉花生产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中国12个棉花主产省的数据为基础,结合比较优势指标法,从规模、效率、效益、综合四个方面,对各产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具有优势则应该继续根据自身情况继续发展,不具优势则应该引入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区域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东省区域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差异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19项指标的两个主成分,通过计算两个主成分的得分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3.
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了中国棉花的最优补贴方式。分析表明,从经济刺激效应的角度上看,中国棉花最优的补贴方式应是农药补贴,而并非种子补贴。其原因在于中国棉花产区虫害发生频繁,灾害严重。因而农药是保证棉花生产的最主要的因素。除了农药补贴外,实施种子补贴、化肥补贴、机械补贴和灌溉补贴对中国棉花生产也具有正面的影响作用。为此,政府应设立专项研发资金,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研发、生产高效环保农药。同时,应进行棉花品种优化改良,提高棉花防虫抗病能力。并加大对棉花产区害虫综合防治预报工作,建立棉花害虫监测与预警机制。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同时对种子、化肥、农药、机械和灌溉实施组合补贴。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往对天然气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方式,并未实际测评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了客观评价我国天然气市场高质量发展水平,从供需规模、基础设施、市场效率、低碳环保和经济发展五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30个省份的天然气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层聚类法定量测评我国天然气市场区域和省域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天然气市场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间呈东部发展最优、中部其次、西部和东北发展水平较低的特征,省域间呈两极分化较大的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我国30个省份天然气市场发展质量分为好、较好、一般和较差4类。为促进天然气市场高质量发展,我国应推进天然气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和省域天然气市场发展战略,构建低碳清洁、经济高效且安全可靠的天然气市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99年至2003年我国棉花生产、市场波动情况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棉花市场正呈现出发散式蛛网波动态势,因此在WTO框架下,为稳定发展我国棉花产业,抑制生产及市场的波动,急需政府尽快完善棉花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采用1991—2004年与城市化相关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运用因素分析实证研究法,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提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今后的城市化道路上应着重提高城市的质量走集约型城市的路线。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了19个影响因子2010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区域创新驱动因素进行提炼,得出R&D投入与产出是西部区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此外,人口整体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对西部区域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加大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增加R&D经费政府支持力度、加快产业结构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衔接,积极融入国际区域经济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扩展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绩效进行测算,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克服模型中的共线性问题。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能力正相关,但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模型对这一原因进行解释,为我国制订区域创新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综合能力。客观的评价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各地区制定科学的创新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福建省情,提出福建省地级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揭示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分布特点,并提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中国蔬菜生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蔬菜生产的现状进行论述后,通过对影响蔬菜生产的诸多因素的分析,挑选出十个主要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它们进行"降维"归类,再利用回归得出我国蔬菜生产产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以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四个主成分为因变量,各自建立四个主成分的时序模型.结合这些模型对我国蔬菜的生产状况进行未来年份的预测,以期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制定和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3.
选取23家整车上市公司的2011年中报数据,以代表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经营效率及发展能力的共10个指标为基础构建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企业了解自身行业地位,及时预测、防范财务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主成分中,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所占权重较大,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从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中提出了基础因素和附加因素两个主成分,进而通过协整检验发现,粮食产量和两个因素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梳理比较,选择较为客观、科学的主成分分析法,并从盈利性、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四个方面构建系统指标体系,实证测度我国2003年至2017年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2003年以来呈倒"U"型态势,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2003年至2012年,随着系列金融改革的红利释放,各项指标逐步趋于好转,稳定性逐步上升,至2012年升至近年来最高水平;二是2013年至2017年,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矛盾凸显,金融体系稳定性有所下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分析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系统的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等级较低。该结论有助于更理性地把握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发展态势,为制订能源、经济、环境发展战略提供一个基本的前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但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与持续增长的老龄化人口之间的数字鸿沟正不断拉大。以最新出台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为分析样本,借助政策工具理论,以内容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以政策工具和老年人需求层次为分析维度。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工具的分布存在数量上的差异,在具体的组合匹配上也有区别,老年人群体需求满足占比不均,且不按照从低到高逐级满足。因此,未来政策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观念,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调整政策工具供给结构,优化政策工具的细化分配,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集中化程度在波动中呈现出提高的趋势,其中小麦的集中化程度最高,稻谷最低.粮食区域布局的变动主要表现为粮食主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地区集中和转移.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东北稻谷重要性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中部地区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原地区集中.本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农业科技、地理环境约束、区域差异和人地矛盾等因素是造成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构建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选择模型,运用环渤海湾与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优势产区635个样本农户的面板数据,从高毒农药施用和农药投入2个维度刻画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规律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区域差异显著,环渤海湾地区的高毒农药施用概率与农药投入水平均高于黄土高原地区;高毒农药施用与农药投入的农户决策机理及其决定因素具有差异;其中,高毒农药对绿色农药的低成本经济替代是导致农户施用高毒农药的主要原因。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规制,引导农户规范施用农药,推进产业组织建设,促进绿色农药技术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加强农户教育,重视技术推广与示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尺度重组理论,以我国中东部八家省属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跨区域集聚与流动为研究对象,借助地域化和尺度化、去地域化和尺度重组、再地域化和尺度修复互相嵌套的内在逻辑,从地理尺度和权力尺度两个维度,分析其在2000—2020年跨区域空间重构和不同尺度间的权力重组情况。研究发现:省属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跨区域发展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布局特征,历经起步期、活跃期和休整期的周期性演化;存在主副并存、多业并举、多元化经营效果显著的产业布局规律;引发了国家与组织间、组织与组织间、地方与组织间权力关系的重置、分散以及交叠问题。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建议从优化准入调控、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战略布局、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高效完成煤炭企业跨区域尺度重组,更好实现跨区域布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