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_1+单音节V_2”的动结结构中,充当结果补语的单音节动词可区分为自主动词、非自主变化动词和非自主属性动词。考察发现,三类动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由这三类不同动词作结果补语形成的动结结构在时态、语气、否定及句式变换等方面两两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无为方言反复问句“VP没有?”的两种表达方式;无为方言“VP没有?”的表述句中“来”“子”等的意义、作用,以及“来”字来源考;无为方言“VP没有?”表达式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有+NP+VP”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是一个特殊的二价动词,可以作为动核去构成各种句式。我们要着重分析的是“有+NP+VP”结构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有”包括“没有、没”。一、“有+NP+VP”的句法特点“有+NP+VP”可以独立成句,有时也充当句中的某一个成分...  相似文献   

4.
论先秦汉语的“有(无)+VP”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无)+VP”结构是指“有”“无”后带谓词性成分的结构。大量的先秦汉语语言事实表明,“有”“无”是动词,VP部分是宾语。“有(无)+VP”结构是动宾结构。虽然“VP”部分具有谓词性词组,尤其是动词性词组的各种结构关系,“VP”部分本身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等,但出现在“有”“无”后,这些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已经事物化了,成为可指称的对象,可以用代词“之”替代。  相似文献   

5.
安康方言中的“V开(NP)了”结构,实际上可分为两个小类:一类是S1,如“砸开大门了”;一类是S2,如“练开气功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两种结构的对立:一、S1和S2对其动词V的要求不同,S1中的动词V具有移位性,S2中的动词V具有持续性;二、S1和S2具有不同的变换格式,比如“砸开大门了”可说成“把大门砸开了”,“练开气功了”却不能说成“*把气功练开了”;三、S1和S2具有不同的否定格式,比如“砸开大门了”,其否定格式是“没有砸开大门”,“练开气功了”,其否定格式可能是“没有练气功”,也可能是“没有练气功了”。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人用“形容词+否定动词”格式代替汉语的“否定副词+形容词”格式,是一种常见的语病现象,本文就此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N_1 V得 N_2 VP”句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述补结构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其复杂性表现在“结构类型的多样性”,“结构上的缩略性质”,“补语语义指向的多样性”,“结构分析上的困惑”等。①“N1+V得+N2+VP”句式则充分体现了述补结构的这种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近代汉语“把/将O+S+V”句式有如下特点:(1)“把/将”后面的受事宾语均为定指,句中谓语动词部分成分复杂。(2)句子主语多由人称代词“我”、“你”、“他”充当,在句中位置紧靠动词。“把/将O+S+V”句式与“O+S+V”句式、“S+把/将O+V”句式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9.
英语助动词与词类动词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英语语法学家及语言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举例分析英语助动词在句子中所起的否定、倒装、代码及强调肯定四种作用,论述了英语助动词与实意动词的异同。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词类”、“词类动词”及“典型”等概念。第三部分根据词类动词最核心成员所应具备的两个特点:曲折变化及功能潜势,将主要英语助动词分别与“典型”词类动词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英语助动词应归属于词类动词,但并不是“典型”的词类动词;它们与词类动词的关系是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语助动词是哈萨克语语法体系中很重要的范畴,本文把副“动词+助动词”这种语法形态作为表达体的意义的手段来论述泛指体,开始体,进行体,短暂体,反复体和完成体等动词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1.
1.考察了介词短语“跟+名”与动词组合的三种情况:不能组合,可以自由组合和有条件的组合,指出“跟+名”与动词组合时存在很强的选择限制;2.尝试采用同义替换的方法,区分了处于同一语法地位时“跟+名”的几种不同用法,描写了“跟+名”与动词组合时的句法和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ガ~テアル”和“ヲ~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ガ~テアル”和“ヲ~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对英语五种基本句型之一的SVo0句型从动词词义和宾语表达形式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其句型转换规律和转换限制以及转换时介词的选用,指出了“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结构与双直接宾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甲骨卜辞中常见的“动词+有+名词”(V有N)结构,以前很少讨论。本文试图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V有N”式(一些特殊现象除外)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V有N”是个动补式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现代汉语“动+出+宾+来”中的动词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使人误解、笼统的说法。我们考察后发现: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音节的多少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另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的语义特点也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7.
在借鉴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逆引きデジタル大辞泉》中的39个VV型复合动词“~かかる”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分析了各类“~かかる”的前项动词之间存在的共同的语义特征。具体表现为:(1)修饰成分+被修饰成分,“かかる”表示覆盖、接触之义,前项动词或为含有事物整体向下坠落之义的动词或为表示事物的上半部分向下意义的动词。(2)被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根据修饰成分“かかる”的不同语义又分为动作的方向相向、强调和始动三种。前项动词分别为含有攻击或危害语义的动词,表示主体向对象靠近语义的动词,瞬间动词。(3)前后项动词的关系对等,无修饰与被修饰。前项动词为表示经过、通过等义的动词,复合动词整体表现的是新局面产生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18.
“拟声词+一声/一下V”结构中的拟声词可分为只能与 “一声”组配的甲类,既可与“一声”又可与“一下”组配的乙类,只能与“一下”组配的 丙类;动词可分为发声动词、联声动词、伴声动词、绘声动词、无声动词五类。它们之间的 组配具有选择性。拟声词与“一声/一下V”组配后具有了强烈的动态性和明显的结果性等整 体意义。由于组配方式和要素的不同,形成了从单纯表示声响动态到单纯表示视觉动态的意 义变化系列。  相似文献   

19.
动词词缀“打+嘎子”在秦陇方言中是一种很独特的语法现象.秦陇方言中“打”作词缀与普通话相比较,它的实际意义已经消失,完全虚化为词缀,只能起到增加音节、增强句子韵律、舒缓节奏的作用.而且与“打”组合的动词大部分不能单用,与“打”组合后变成双音节词语,所以“打”又具有成词的作用,表示词根本身的动作具有“随意、不经意、不认真、稍微、应付”等色彩.秦陇方言中“打”作动词后缀时多带“嘎子”,作补语.针对秦陇方言中“打”作动词词缀的使用情况,在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作前缀、后缀以及语言传承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副词“很”修饰粘着动词时很有特色。粘着动词不能单独受副词“很”修饰,后面必须要带上相应的成分。粘着动词受“很”修饰时,后面所带的名宾成分不能用介词结构提前作状语。粘着动词受“很”修饰后,其宾语语义选择受构式制约。“很”修饰粘着动词结构层次为“很+VO”,而不是“很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