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收录了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109页,其中第91页文书涉及兵士家属上书请求代领士兵衣赐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文书的收文机关为第七将,指出了文书的性质属于庶民上书,并结合其他文献考察了文书反映的宋代兵士衣赐制度和南宋初陕西军事形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证了俄藏敦煌文献ДX.16714《提举司牒》系为混入敦煌文献中的一件黑水城文书,文书中的“伯颜丞相”为元世祖时期灭南宋的丞相伯颜,该文书为伯颜丞相西北活动提供了实证。同时文书也透露出元代亦集乃路设有铁场。  相似文献   

3.
《徽州文书》第五辑是安徽大学刘伯山先生将其私人所收藏的徽州文书进行系统地整理、调查、研究并考证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一部文献。第五辑重点收入了祁门、歙县、休宁三县的文书,并首次大量收入关于新安医学方面的典籍文书,且继续收入了三册乡村都图字号。在文书收集整理的同时,刘伯山先生还进行广泛而有效的田野调查工作,将所获得的口碑资料与文献资料进行多重互补与印证,从而确认文书归户的正确性。此辑所载的文书文献数量繁多、种类丰富,将为专家学者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徽学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4.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所载《亦集乃分省元出放规运官本牒》,为北元初期的文书,文书中的“总兵官”指扩廓铁木儿.该文书反映出北元初期扩廓帖木儿与明军在甘肃地区对峙情况及亦集乃分省为恢复经济所作努力,对了解北元初期的军事形势及亦集乃路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超 《阴山学刊》2011,(2):24-28
元代路达鲁花赤,位居总管之上,在地区基层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黑水城出土文书》所见亦集乃路达鲁花赤共有7位,均不见于其它文献。以出土文书来看七位达鲁花赤多是在俸禄文书中出现。《黑水城出土文书》所见亦集乃路达鲁花赤印证了元代路达鲁花赤位高而职简,并弥补了相关文献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文书入藏邯郸学院以后,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整理、宣传、研究以及一系列学术活动,已经揭开神秘面纱走入学术殿堂和公众视野。它是四大考古新材料之后、内阁大库档案之外,中国地方档案和民间文献又一大宗新文献材料,是近代以来中国新文献领域中明清民国时期地方档案和民间文献文书群的家族新丁。太行山文书的时代特点是跨越古代、近代与现当代三大历史时期;地域特点是来源横兼晋冀鲁豫多省,并有少量非太行山地区的文献;文体特点是古代部分与其他大宗档案文献大体类同,近现代部分基本涵盖了白话文时代的各种形式;内容特点主要表现在个体文献、教育文献、村落文献、社队文献和机关文献多个方面。太行山文书的价值,一是提供了一些其他档案文献所不见或少见的珍稀文书种类;二是提供了大批反映基层社会历史面貌和社会变迁生动具体的第一手资料;三是提供了地方学院开展跨区收藏、整理、研究地方文献,建设地方学术中心的物质基础和难得机缘。  相似文献   

7.
《河北学刊》2012,(5):2
《俄藏黑水城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系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作者为孙继民、宋坤、陈瑞青,2012年3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被评为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俄藏黑水城文献数量巨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足以与殷墟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内阁大库档案等相媲美。但是,由于其文书残缺、书写潦草、不易释读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序言本文副标题所说的U5330文书,20世纪初被德国吐鲁番探险队发掘出来,现在是柏林科学院(Berlin-Brandenburg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以下简称BBAW)所藏回鹘文文献中的一件。此文书由俄国突厥学家拉德洛夫校订并译成德文,作为其《回鹘文文书资料集》(Uigurische Sprachdenkm?ler=USp)中的第77号文书公开出版。此后,对于13~14世纪蒙古时代畏  相似文献   

9.
英藏黑水城出土元朝军政文书全部是汉文文书,写本。本文涉及的四件文书保存大致完整或基本能够辨认,现收藏在英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本文结合宋夏元时期的西北历史,比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的相关文书,时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献PT1287是敦煌古藏文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关于该卷文书的书写地点和地理传承一直是文献学研究的重点,但它到底作于何地,迄今尚无一致意见。基于作格理论,详细考察敦煌文献PT1287的作格分布,并将之与同时代吐蕃碑文和敦煌契约文书相比较,同时辅以现代三大方言的证据,发现它与碑文共同呈现典型的作格分裂格局,而与契约文书严格的作—通格系统不同。这种格局与现代卫藏和安多地区藏语所呈现的作格配列差异正相一致,从而证明它大概率是吐蕃时代在西藏写就,然后被携带到敦煌,而非由敦煌本地藏人写作。  相似文献   

11.
正朱玉麒教授的《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作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第18种,于2019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收录论文25篇,书序1篇,近50万字。由冯其庸先生题名,考古学家王炳华教授作序。书中论文写作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集中体现了作者在西域石刻文献、吐鲁番文书、清代西域文史以及西域研究学术史等几个领域内的思考与成果。代表作如《汉唐西域纪功碑考述》,对由汉迄清的西域碑刻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汉文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以吐鲁番文书为中  相似文献   

12.
孙继民先生《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整理与研究》一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俄藏黑水城《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体现了作者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对新材料的高度敏感,并实现了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的成功对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黑水城文献整理的范式。无论是整理的精审、细致、完备,还是在研究的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堪称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  相似文献   

13.
清朝封建专制政治制度高度发展,皇权的集中促使了诏令文书、臣僚上奏文书及官府往来文书等档案得到了较好的保管与整理,章学诚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他的史学理论研究的。他根据"六经皆史"、"方志立三书"等指导文献编纂的实践理论,并将"著述"与"比次之书"区分开来,提出了对清朝乃至现今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都有深远影响的"比次之道",从而奠定了他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功绩,引发后人对此学说的学习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杜立晖  郭兆斌 《文史哲》2023,(1):90-104+166-167
国家图书馆藏《魏书》纸背文献载录元代军官历仕文书10件,其展现了至元及大德时期军官的不同承袭流程,而由此进一步发现,元代对于军官承袭的管理,具有前松后紧、军官完成承袭时间长短不一、承袭资格长期有效等特点。同时,该批文书还为认识元代的怀孟万户府、常州万户府达鲁花赤、万户、千户、千户所等职官、机构的设置,提供了珍贵素材。  相似文献   

15.
正本书为"新疆通史"研究从书之一种,2013年11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研究》共三册,分为"文书篇"(上、下)和"研究篇"。《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研究(文书篇)》由"前言""凡例""目录""图版""录文""总附录录文"组成。它吸收了中日学者对敦煌文献分领域或专题辑录的成功经验,从已经刊布的吐鲁番所出唐代文书中,选取了803件与军事相关的唐代文书(文献),按内容将收录的696件军事文书分成八大类——军府、军镇(节度使、军镇、城傍)、征行征镇、镇戍(镇戍、守捉、城)、烽铺、军马、军垦、涉军事文书,每类下依年代先后顺序编号、排列,八大类(一至六九六)之后  相似文献   

16.
《俄藏黑水城文献》收录有几组有关材植、胶泥、漫土等建筑材料的文书,有关学者已对其中若干文书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以上文书的几十个残片实际上可分为材植行文和胶泥、漫土入库账簿两大类,并专门对入库账簿进行了复原研究,最后形成了西夏以年度为单位逐月逐日逐人逐组登记驮数并押印为记的入库账书式,推断其性质为西夏的年度专项物资入库账,年代应在西夏乾祜二年(1171年)或前后。其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入库账书式丰富了我们对西夏文书种类特别是汉文文书种类的认识和了解,对研究西夏文书制度尤其汉文文书制度具有原始史料的文献意义;账簿文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夏脚户的组织规模和运营规模,是反映西夏交通运输史的珍贵资料,是研究西夏库藏史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居延汉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等出土文献存在数量不等的法医检验文书,内容包括尸体检验、伤情检验和兽医检验。与秦简同类文献相比,汉简法医检验文书在检验内容、格式体例方面更加完备和规范。汉简法医检验文献具有提供词语语源、订正传统训释的语言学价值;其历史学价值主要表现在法医检验具有固定的程序、统一的文书体例和书写格式、高超的检验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依据《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刊布的文书,考证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坞堡,并探讨文书中反映的胡姓与胡名问题,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中古西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兰州学刊》2013,(7):47-52
印纸是宋代考课手段的重要载体。新出《武义县南宋徐谓礼文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使宋代印纸研究能够得以推进。文章即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书,针对宋代印纸的概念、流转过程和象征意义三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说明印纸概念、流转程序以及印纸作为仕宦象征物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徐谓礼文书下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编号B121:40文书出自敦煌莫高窟北区第121窟。文书残宽14.1厘米,残高24.5厘米,残存文字4行,为一件回鹘蒙古文木刻版《入菩萨行论》残叶。《入菩萨行论》是7世纪印度论师衔地爹瓦撰写的一部佛教论典。1305年元代高僧搠思吉斡节儿译为蒙古文。现存蒙古译文文献主要有:1312年入菩萨行论疏(BcaT);敖伦素木写本残片(OS,16世纪);新德里手抄本(L6,16世纪末、17世纪初);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藏本(M480,同上);戈娃列夫斯基所得本(K);《丹珠尔》本(T,1748)以及19世纪布里亚特重译本(B)等。文章中笔者将敦煌残叶与上述诸本进行了对照,并发现该残叶所存文字为《入菩萨行论》第八章第107偈第3行至第108偈第1行的内容,年代可能早于1312年《入菩萨行论疏》。莫高窟残叶的发现意义重大,它在蒙古族文献、文化史上将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