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今后,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展开学术讨论,继续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和高质量学术品位,加强主题栏目制。在此,感谢新老作者一直以来对本刊的支持和厚爱,热忱欢迎您的投稿与订阅。  相似文献   

2.
学术批评是青年研究学术积累、学术提炼、学术提升的重要途径,应该始终伴随青年研究、青年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但当下学术批评常常处于低语甚至失语状态,成为青年研究领域的一块学术洼地。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包括对"问题导向"理解片面、学术焦点尚未聚集、学术视野狭窄、批评武器匮乏、"好人主义"盛行等。提升青年研究学术水平,促进青年学学科建设,需要形成和完善学术反思机制,使学术批评常态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学术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办刊宗旨,以青年研究理论、前沿意识为特色,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少年心理、青年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坚持高质量的学术品位,是中国青年研究探索的坚实阵地和平台。感谢新老渎者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欢迎投稿和订阅本刊。  相似文献   

4.
新年献词     
从1981年创刊至今,《当代青年研究》走过了30个春秋。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当代青年研究》本着“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坚持高质量的学术品位,遵循理论研究和实证应用并进的原则,发扬系列性报告和集束性专题的特色,成为了中国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坚实阵地和平台,并逐步发展成一本兼具学术性、前瞻性和多视角的专业性刊物。  相似文献   

5.
<正>《当代青年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理论刊物。创刊30多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中国青年研究探索的坚实阵地和平台。我们以青年理论研究、前沿意识为特色,坚持高质量的学术品位。感谢广大作者和读者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欢迎投稿和订阅2013年《当代青年研究》。  相似文献   

6.
青年研究及其基础理论建设,应从厘清“谁是青年”和“青年是谁”这两个问题入手,不求构建那种主观的、封闭的庞大体系,而应注重回归青年自身,回归社会与青年的种种互动关联研究,在一个开放的状态下,在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学术自觉,吸纳和吸引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走一务“集约化”发展的路子,逐步改变中国作为青年人口大国却是青年研究弱国的不合理局面。  相似文献   

7.
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成立于1968年,是国际范围内较早成立的青年研究专门机构、并且是在青年研究领域内最活跃的国家之一。今年9月14日,中国与罗马尼亚青年研究双边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罗方参加的有全国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马林·曼诺列斯库、该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乔治·巴兹里亚德。中方参加讨论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以及上海、四川、广东青少年研究所的代表。中罗两国的双边学术讨论是第一次举行,它标志着两国青少年研究的交流、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里我们将罗方代表在会上所作的几次报告,经整理后以“世界青年研究的若干问题”为题刊登如下。下期我们还将继续刊登“罗马尼亚青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青年研究是以青年为本体的以青年问题为旨归的一种学术研究.青年研究本身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维度,使之可以提供给青年学以坚实的基础和比较高的研究视点、比较开阔的研究场域是本文讨论的话题.只有在对学术自觉和现实关怀这两个层面上做出努力,青年研究的学科化发展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宗杨涛 《现代妇女》2014,(1):201-201
我们今天讲的中国现代学术是有别于中国传统学术而言,无疑现代学术的许多特点有别于传统学术。探讨一下中国现代学术是什么,何时发端与发展对我们理解中国现代学术很有帮助。传统说法鸦片战争是近代的开端,五四运动是现代的开端,那么我们是不是说现代学术是在五四前后才开始萌芽呢,显然这种分期是有缺陷的,学术的变迁不仅仅受到社会政治变化的影响,更有其自己发展的理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年研究从1988年出版第一部《青年学》教材以来,历经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发展,走的正是基础理论研究与普及应用双双并进之路。在当今青年研究中,有一种"轻普及应用"的倾向。新时代,要在青年学研究中形成基础理论研究与普及应用双双并进的共识,必须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学与术、普及与提高三对关系上提高认识,才能够更深一层地认识到青年学的存在价值:青年学理论的力量,归根结底在于应用。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理论普及应用有五大着力点:提升青年自我认知能力、引领青年全面发展、强化青年工作理论思维、培养青年工作专门人才、科学制订青年政策。为此,如何扩大学术张力,这已成为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学科新的要求、加强青年学学科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攻关课题,应当在反思的基础上,补足短板与缺项,进一步扩大青年学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首先声明,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不得不使用“中国学术”一词。今日中国到底有没有学术,或者说“中国学术”到底是什么,是大可质疑的。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中国“学人”的官欲太强,所以很难说存在着真正的中国学术。 那么,什么是“学人的官欲”?  相似文献   

12.
新年致词     
《当代青年研究》2006,(1):F0004-F0004
《当代青年研究》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在此我们编辑部全体成员衷心感谢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厚爱!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我刊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6年又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全国青年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全国政治类入选,)种期刊中排名第十五。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竭诚为广大青少年研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提供学术支持,为青少年研究学术交流提供服务平台;同时,我们将仍坚持学术性、实证性、应用性结合的高质量的学术品味,推动青少年研究的理论建设。欢迎您的赐稿与订…  相似文献   

13.
一谈到中国学术的自主性和问题,我们总是很容易习惯性地把这些弊病归咎于体制性的“终极原因”,比如学术自由、学术独立等客观社会情境。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甚至有时候并非造成低劣学术的最关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2018年,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展开学术讨论,继续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和高质量学术品位,加强主题栏目制。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2018年,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展开学术讨论,继续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和高质量学术品位,加强主题栏目制。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2018年,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展开学术讨论,继续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和高质量学术品位,加强主题栏目制。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2018年,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展开学术讨论,继续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和高质量学术品位,加强主题栏目制。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研究》2009,(4):F0004-F000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选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根据文献计量学的聚散理论,通过对学术期刊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的量化分析,统计出的学术使用率(含被引率、转摘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该版核心期刊分23个学科与综合性学科共368种,《当代青年研究》由于在学术发展中的成绩优秀,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8年版)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今后,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展开学术讨论,继续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和高质量学术品位,加强主题栏目制。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代青年研究》自1981年创刊以来,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伴随着中国青年研究历程,凝聚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扶持了一大批社科新人,成为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坚实阵地和重要平台。今后,编辑部继续坚持"反映多种学科和各个领域中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为繁荣理论和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达到"贴近青少年、普及社科知识、提供实践指导"的工作目标。注重学术创新,大胆展开学术讨论,继续保持刊物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格和高质量学术品位,加强主题栏目制。在此,感谢新老作者一直以来对本刊的支持和厚爱,热忱欢迎您的投稿与订阅。主要栏目为:青年基础理论、青年价值观、青年参与、青年社会运动、青年流动、青年观察、青年文化、青年就业、青年工作、青年婚恋、青年消费、青少年热点问题、青年志愿者、青年宗教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