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质量,对于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进而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青海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收入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分析,深入探析了制约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旨在解决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困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青海农牧区具有独特的传统社会组织及社会结构,并在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适应性、自调型和转换性的特点。以青海农牧区传统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调查,探讨民主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实施后青海农牧区社会结构及传统社会组织职能变迁,探析基层党组织和地方政府从传统文化和民间组织中吸取社会力量,推进长老会等传统社会组织在观念、资历、职能和管理等方面转型,实现乡村治理的国家与民间双向协作。  相似文献   

3.
发展对农广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面对青海对农广播现状,认识青海广大农牧区发展对农广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注重广播的社会效益,创新农牧区广播管理机制,加快对农广播频率建设,精准广播节目定位,是实现青海对农广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特征及政策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控制流动”到“规范引导流动”,政府从谨慎对待转变为积极应对,我国对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从仅着眼于流动向以“流动、公平和融合”多目标综合管理转变。新时期应制定更加积极主动、综合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更加重视农民工问题,将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5.
青海农牧区小额信贷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额信贷是对农村低收入居民提供的金融服务,是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青海农牧区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为增加农牧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如供给量不足、结构单一、利率高、期限短、不良贷款率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青海农牧区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海是一个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农牧业生产较为落后、农牧区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大力发展青海农畜产品深加工业,对解决青海省“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是基本的生产要素,其流动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缺乏一体化的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而劳动力流动性的提高恰恰有助于打破地区间的贸易壁垒,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减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障碍,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从而提高劳动力流动的资源配置效率,这将对中国经济以及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多区域劳动力流动决策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进行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实际收入差异是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流动限制性政策、流动距离所带来的流动成本对中国劳动力流动模式影响显著,而贸易与劳动力流动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特征、成因与反贫困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依据西藏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与数据资料,结合在西藏农牧区实地调研的所见所闻,在描述西藏农牧区贫困特征与成因的基础上,试图归纳出西藏农牧区的贫困类型、贫困标准以及反贫困政策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对西藏农牧区的反贫困路径与政策提出个人见解。本文会涉及到本地区贫困标准、移民扶贫、工业化、城市化等有歧义的问题。对此,笔者会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特殊的原因 ,青海农牧区不但现在是而且今后很长时期内仍然将是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从我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实践看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青海农牧区经济 ,其市场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和服务业 ,由此而产生的利弊从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显现。一、青海农牧区经济在较长时期内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从上一世纪 8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 ,青海农牧区经济体制发生了三大变化 :一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改为乡、村和农业、牧业合作社 ;二是耕地由集体经营改为承包到户 ,牲畜、草场由集体经营分别改为“作…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党报务必从实际出发,充当党在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宣传队、播种机和宣言书,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党报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中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发展所追求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研究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和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可以发现: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与托达罗模型的背景极为相似,即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涌入城市,与城市失业现象并存.因此,在现阶段,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内部市场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统一的社会政策对于内部市场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商品再生产与劳动力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社会政策与劳动力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劳动力自由流动与内部市场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内部市场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统一的社会政策与劳动力自由流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体现.作为协调、改善和稳定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内部市场范围的社会对话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失显性化,用国家正式制度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特点,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海人才职业流动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新情况,究其原因,从微观层面上讲,青海人才职业流动反映了流动个体的心态、价值取向及对未来预期的变化;从宏观层面上讲,则反映了青海人才与已变化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互动。本文从青海实际分析了人才职业流动的现况及其原因,挖掘出青海人才职业流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青海人才职业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风廉政建设是青海农牧区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全省各州县认真开展了这项工作。本文以海南州为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农牧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阐释了农牧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就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村务监督机构、做好集体三资管理以及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青海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机制进行了探析:一是已取得的初步成效;二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巩固发展、丰富完善和突破创新四个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为背景,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进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划分为起步阶段、大规模流动阶段、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阶段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发展阶段。同时,研究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同步性。为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应当从建立农村承包地动态补偿调整机制、促进农业合作化经营、创立依托集体经济的生活保障模式等方面继续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以要素集聚促进生产集聚,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正> 如何开门建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青海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如何面向市场,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的问题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劳动力流动中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实现劳动力生态流动,确保劳动力流动的质量、数量、结构、分布以及流向生态化,才能使城市与农村实现共赢,有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市民化是伴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而产生的社会转型现象,就业是解决农牧民进城后生计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宏观上考察了青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农牧业转移人口就业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农牧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所面临的困境与原因,以农民市民化为大背景,提出了青海解决农牧区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