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体制转换与腐败问题田心铭(北京大学)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有多种复杂原因。腐败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其根源仍然在于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工作中的失误,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和反腐败斗...  相似文献   

2.
腐败问题存在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我国腐败现象也呈现集体化、高官化、巨额化趋势,腐败的领域从党政机关蔓延至教育、医疗、经济等行业,针对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以权谋私、行贿受贿严重、职务消费浪费严重、贪污、盗窃公款公物严重、权钱交易严重、公款赌博、权色交易严重,同时,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要解决好党员领导干部中的腐败问题,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进一步消除腐败现象,必须采取四大措施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理。这四大措施是:一、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强化监督机构,监督有法可依。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二、改革旧的经济管理体制,从管理体制上消除产生腐败的因素。三、依法惩治腐败分子。四、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在思想上筑起防腐长城。  相似文献   

4.
腐败不除,天国难兴——太平天国腐败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不除,天国难兴———太平天国腐败问题初探赵葆惠贾东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随着圣库制度和升贬制度的严重破坏以及礼俗制度的重新确立,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政治制度上...  相似文献   

5.
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为其所困扰,我国也不例外.腐败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其深恶痛绝.我们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腐败现象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法人腐败行为及其特点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瑜青  杨超 《学术界》2004,27(1):206-215
腐败现象的存在不以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为前提 ,它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以及不同的时期的腐败现象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 ,当社会经济处于变革或转型过程时 ,腐败现象最易出现。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急剧转型的过程中 ,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并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在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中 ,除了一般的个人腐败现象外 ,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令人担忧的以单位和团体面目出现的腐败现象 ,即所谓的“法人腐败”现象。本文试图说明 ,法人腐败的内涵及其在社会转型期的行为特点 ,这对我们进一步分析对法人腐败的防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古钟长鸣。”当前,反腐败是群众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就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治理腐败的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腐败问题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腐败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纠而复生,面广…  相似文献   

8.
腐败:一种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一种经济学透视柯荣住腐败已成为世界性公害,反腐败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如何卓有成效地反腐败显然有赖于对腐败现象的更深层面的认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腐败问题,不少学者(吴敬琏等,1993)运用西方的寻租理论进行过分析,但是...  相似文献   

9.
腐败问题是人们最担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因为它危及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同样 ,反腐败问题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成败和中华民族能否复兴的关键。自改革开放以来 ,腐败现象的滋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条件 ,因而成倍地增长出来并呈蔓延趋势 ,我们的党和政府虽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清除腐败的工作 ,但人们感受到的腐败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不能说我们党和政府反腐的力度不大 ,也不能说没有反腐的坚定决心。那么为什么我们反腐败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根据我国反腐败斗…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目前腐败问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且花样翻新,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类型表现。探究腐败生成的原因,最主要的就在于高校办学体制的漏洞和管理上的缺失。而要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也就必须要强化制度建设,严惩腐败事件的参与者,增加腐败成本,给腐败分子以强有力的震慑。  相似文献   

11.
试论治理腐败的逻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选择有效治理腐败的方法,首先要解决针对有效治理腐败的逻辑思维问题。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治理腐败逻辑”有三种:一是减少介入腐败的机会;二是提高介入腐败的代价;三是增强腐败免疫力。这三种逻辑及其策略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只有综合运用三种逻辑及其策略,才能有效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2.
贪污、贿赂是严重侵害国家经济利益 ,妨碍国家经济建设 ,腐蚀干部队伍 ,损害国家机关威信 ,污染社会风气 ,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只凭一次或几次集中打击 ,是根本铲除不掉这个社会“毒瘤”的。我们认为 ,应有必要把贪污罪与贿赂罪一同并入渎职罪 ,适当调整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幅度 ,降低起刑点 ,从严掌握贪污、贿赂罪与非罪的界限 ,提倡重刑与轻刑并举 ,增加对公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罚金刑与资格刑的适用 ,最终完成司法解释与业务规范的合作 ,取得与公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权力腐败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了卓有成效地反腐倡廉,应当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认识反腐败斗争的严重性;深挖根源,认清危害,增强反腐败斗争的坚定性;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行政权力腐败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造成极大危害。行政权力腐败的因素很多,遏制腐败也必须从内部加强管理、外部加强监督和制约,从多方面监管约束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一项政治举措。腐败不除,亡党亡国,腐败不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就是一句空话。文章就腐败的定义、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反腐败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 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权力腐败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获得私人利益的行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寻租、权力经商和权力换食换特色.权力腐败的产生有外部诱因,更有内部原因.根除腐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努力消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二是构建完善的反权力腐败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自身建设和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客观需要。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必须坚定不移地反腐倡廉,提高党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是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加强法制建设是反腐败的可靠保证;加强民主监督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郝峰 《理论界》2014,(10):6-10
社会治理腐败是发挥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和力量,对公共权力进行自下而上的制约和监督,以期实现"善治"的权力腐败治理的重要模式,在制约监督公共权力方面有着传统监督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治理腐败存在社会组织受政府制约、参与机制不完善以及舆论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现实障碍。有效实现社会治理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社会治理腐败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治理腐败的行政公开听证参与机制,强化社会治理腐败的公众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9.
廉洁文化是战胜腐败现象的强大力量,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氛围。我们要从对腐败界定的认识、对权力地位的曲解、对陈疴陋俗的趋附、对反腐倡廉信心的缺失四个方面认识诱发腐败的文化根源;从廉洁文化所具有的唱响敬廉崇洁主旋律、完善矫歪治邪潜规则、树立扬善弃恶新思维、营造激浊扬清大环境四个方面认识廉洁文化在反腐败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既被认为是抑制腐败的有效手段,也被认为是滋生腐败的新来源。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民营化与反腐败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公共资源市场化手段治理腐败的经验与教训。回顾韩国利用公共资源市场化治理腐败的历程,不难看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可能遏制腐败,也有可能为腐败带来更多的滋生空间。而其中的要义在于,唯有真正的市场化,即通过市场化改革,以公开、平等和自由的竞争方式配置公共资源,才能成为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