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统战工作就是做共同居住在一个社区内的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结构以及具有不同爱好和特长的统战对象的统战工作。社区统战工作具有地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复杂性、服务性等基本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社区统战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社区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扩大和延伸,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可以提高和扩大社区和社区成员的社会资本。社区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社会转型、城市工作重心下移,必然要求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社区统战对象不断增多,迫切要求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社区建设和管理,需要加强社区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校基层党组织统一战线工作,是高校党委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和基本保证,在团结高校党外人士共谋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新时期高校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培养统战人才,在围绕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各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关心统战对象等方面加强基层统战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高校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统一战线资源和条件,提出了通过加强统战工作的领导,规范统战工作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力度做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等对策和措施,推动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淑琴 《东岳论丛》2006,27(5):52-54
“构建和谐社会”本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突出八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是新世纪统战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加强党对这一领域的统战工作意义重大 :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有利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加强党对非公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坚持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基本方针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民间商会作用 ,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组织支持 ;三是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 ,保证非公有制经济正确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民主党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积极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桥梁作用、协调作用、监督作用和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它能够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就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适应新趋势、把握新特点、探索新规律,在定位、内容、途径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从桂林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关系等方面看,城市统战工作在全市统战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市区统战工作在新的社会阶层、民主党派、民族宗教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和新课题。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在工作机制、载体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在市区统战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党外人士、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都是我们必须强调和把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我们油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统战工作领域的扩展和统战对象的增多,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大变化和重要特征之一。我们大庆油田统战对象人数较多,分布较广,构成较复杂,要把统战工作做到位,做出成效,就要运用好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充分发挥它广泛团结、凝聚人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特殊优势和功能。统战工作要坚定不移地为油田深化改革和二次创业服务,就必须紧紧跟上油田发展的新形势。一、统战工作的实际需要与当前油田统战工作的现状存在看一定的差距大庆油…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实施这一伟大工程需要两种机制做保证。一种是以经济分配和社会福利等物质基础做平衡机制;另一种更为重要的则是以精神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动力机制。只要剖析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所需动力机制的内在关系,就会清楚地认识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鞍山的一种重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刻、内涵丰富,是历史经验的升华、全党智慧的结晶,明确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反映了全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经济学究竟“新”在哪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科斯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理论关联性。新制度学派借助新古典分析体系,实现了制度经济学演进中的质的飞跃,修正了新古典理论的一些重大缺陷。同时也对马克思经济制度分析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通过一番简明扼要的比较分析,回答了新制度经济学究竞“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以往儒学由"内圣"到"外王"的思考做一逆转性思考,而指出从"外王"到"内圣"的一个崭新可能.作者多年来以"血缘性纵贯轴"为核心来诠释中国传统社会,并提出批评.作者指出,原先"从‘内圣'到‘外王'"如何落入以"心性修养"为中心,而遗弃了"社会公义";相反地,从"外王"到"内圣",则不再是"大公无私",而是"公私分明",对于"心性修养"与"社会公义"始有一恰当的衡定.笔者认为这是后新儒学的崭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总体来看,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重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在根本原则上,突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在指导方针上,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三是在党建主线上,突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四是在总体布局上,突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些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建党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5.
当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有五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好,这就是:市场、资本、法治、共享、共处。这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都是过去有过、却未曾如此纷繁复杂的。市场自身逻辑造就的新格局;社会主义掌握、创造、运用资本的力量;向全面依法治国转变的现实问题;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要由全体人民、整个社会来共享;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历史人文背景的国家和谐共处,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推动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五大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平台,只有在破解上述问题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基在中国。  相似文献   

16.
李霞 《兰州学刊》2010,(9):174-177
桑塔格在《反对阐释》的论文集里,一方面对重视作品内容忽视作品形式的传统批评方式进行强烈批判,并分析造成传统批评方式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她提出新感受力的美学批评方式,要求关注作品的形式,体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感觉:快感和不快,震惊和新奇。新感受力美学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为美国当下的新兴艺术的合理化建立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它要求关注感觉,依赖感性,对纠偏当今理性过度压抑感性、人们日常生活机械化的病症具有积极地治疗作用,为和谐人性的健康发展奠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业长期发展中外部性因素作用不断加强,新世纪农业发展又面临资源紧约束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从更广阔视野上提出战略性思路。我们要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国家在农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同时,应当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耐盐农业可谓新世纪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应当在培育耐盐农业新品种、发展耐盐农业新组织上下大功夫,努力使耐盐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底层生存困境与命运悲剧的深沉悲悯,对个体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叩问,对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人性深度开掘,构成了新世纪散文精神呈现出的几个新的基本走向.新世纪散文风头正劲且正在酝酿新的精神与艺术变革,我们对此有足够的乐观和期待.当然,在散文呈现出的令人目眩神摇的文体狂欢情境中,创作者还应该坚持住散文的真实品质和自由品格,应该坚持散文的理性思索和诗性追求,更应该葆有悲悯的情怀和坚守住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常研常新的课题,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依据新时代的新要求,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需要在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基础上,把握好世情、党情、国情新变化赋予党的理论武装和人民群众主体的新内容,围绕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家顺 《江汉论坛》2003,(11):72-74
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的知识化、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给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新的态势、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站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高度,确立物质文明与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视角,运用新的思维来构筑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