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云南某边检站查获了一车非法偷运的猴子。据说幸亏被查获了,否则将被不法分子卖到南方某市当作一道名菜被人们吃掉。这事被一个记者打听到了,立刻编了一条消息,说这车猴子不论公母全是艾滋病携带者。许多报纸争相转载,反响非同寻常。爱吃猴子的人吓得半死,不吃猴子的人对吃猴子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起码的同情,而且幸灾乐祸。可没过几天,一位有相当责任感的“科学家”专门为猴子作了体检,证实不但没有艾滋病,而且身体比较健康。言下之意:完全符合“食品卫生法”。于是,消息成了谎言,吃猴子的放了心,不吃猴子的白高兴一场。说实话…  相似文献   

2.
杨程 《领导文萃》2005,(3):141-143
在上海流传着一个怎样让猴子吃辣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向他的两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猴子吃辣椒?”朋友一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猴子,把辣椒塞进猴子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这领导个人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朋友二回答说:“我首先让猴子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猴子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这个人同样不赞成这种手法。那么,他自己的策略是什么呢?这个人笑着说:“其实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猴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故事里说,有个主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给它们吃三个果子,晚上给四个.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群猴子不安分了,一直要求改善待遇.于是,主任说,好吧,从今以后每天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这下该满意了吧.猴子们听了,一个个笑逐颜开,从此天下太平.每天七个果子,什么都没有改变.聪明的人胜利了,愚蠢的猴子却一直成为被嘲笑的对象.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个人对此发表过疑义.  相似文献   

4.
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听说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赶紧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果然,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人回家后,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多年以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他遇到了和爷爷一样的情况:他在树下打盹,草帽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告诉他的方法,便如法炮制。奇怪的是,猴子不但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看。此时,猴王出现了,捡起…  相似文献   

5.
桂林以“山水甲天下”而著称于世,你到桂林不一定找得到“山水经”,满耳朵里听到的却是这样一句话:“来桂林不吃灵川狗肉,等于没有到过桂林。” 灵川——是指广西桂林地区的灵川县。中国有三个地方的狗肉最出名:贵州花江的“水煮狗肉”、吉林朝鲜族的“烧全狗”、再就是这个灵川的“黄焖狗肉”。前两个地方虽然狗肉出名,却没有关于吃狗的著作传世。惟灵川人,不仅擅食狗肉,还把吃狗的种种经验体会以及烹狗的绝招秘方著书立说,流传于世。 《灵川狗肉杂谈》就被灵川人奉为“狗肉经”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蒋毅即灵川本地人,后来当到桂…  相似文献   

6.
宋国有一位养猴人,特别喜爱猴子。他养了一大群猴子,而且很能了解猴子的心理,猴子也很会讨主人的欢心。养猴人甚至可以让家人少吃点粮食,也得让猴子们吃饱。  相似文献   

7.
偶像     
两界山曾经镇压过齐天大圣孙悟空,后来孙悟空成了正果,人们在这儿立一个齐天大圣庙,香火极为旺盛。有一只猴子,偷偷跑到庙里,把齐天大圣的泥塑像搬开,自己坐在上面,接受人们的香火,吃着人们供奉的鲜果。猴子常常溜出来,把人们虔诚的忏悔和恳切的乞求当作笑料,告诉它的同伴们。同伴们说:“你敢长期呆下去吗?”“怎么不敢。”这只猴子说,“泥塑的齐天大圣怎能比得上我呢?那只不过是一尊泥像,而我才是一只真正的猴子。”“人们常常在山里捕捉我们,可是他们竟心甘情愿向你磕头,这事真不可理解。”“这有什么。”这只冒充的齐天大圣说,“人就有这…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领导     
李金鹏 《决策探索》2014,(17):46-46
山上有很多猴子,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看看什么叫“猴急屁股红”。游客经常给猴子喂东西吃,如果猴子配合游客,做几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就会得到更多的奖赏。猴子越闹,游客越欢。尽管猴子可以吃到游客送的食物,但是它们保持了“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头猴经常带猴子上山摘果子。  相似文献   

9.
史坦普定理     
《领导文萃》2009,(23):122-122
一个国王叫人牵了只猴子来给自己做伴。猴子天性聪明.很快得到国王喜爱。国王周围的人也尊重它。国王对这只猴子更是十分相信和宠爱,甚至连自己的宝剑都让猴子拿着。一天,国王去游园林,只带了猴子。国王游玩累了.对猴子说:“我想在这睡一会儿。如果有什么人想伤害我.你就要竭尽全力来保护我。”  相似文献   

10.
在西餐场合上喝酒,有一定的礼仪,可不能乱敬酒。敬酒的礼俗,各国的国情大不相同。中国人不论在何种吃饭场合,先干为敬再说,若是不吃敬酒,就得吃罚酒;打通关、比“公杯”,更让酒量不好的人胆颤心惊,不过还好,愈来愈多人不再勉强别人干杯,以茶代酒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我是幸运的 上街没有被“李刚”的儿子撞到 吃小龙虾没有被“肌溶解” 盖被子没有“被闷死” 赶不上火车也没有“白买票” 找工作也没被富士康录取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的“肥鸭”被认为是欧洲最好的餐馆。这家餐馆的掌门赫斯顿·布鲁门索不但注重膳食的科学配方,还特别擅长出奇制胜,比如独门绝活儿熏肉、蛋奶冰淇淋和蜗牛麦片粥,吃起来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趣味盎然。“肥鸭”经常推出一些很有创意的  相似文献   

13.
“北方食面、南方吃米”的饮食习惯早已有之,但今年年初,“土豆翻身做主粮”的消息还是让南北方的人都吃惊不小。因为来得突然,之前没有任何征兆,所以才让人、尤其是南方人把土豆“由菜变饭”还需时日,即使在本来就以“主食”状态存在的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区,知道土豆有“七十二变”,做梦也没想到山药蛋竟然能变“主粮”。  相似文献   

14.
开会     
一可能从猴子刚变成人那时起,人类就学会了开会;甚至猴子还没变成人就已经会开会了。一群猴子扎成一堆,叽叽吱吱,那不是在开会吗?如果把开会定义为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就  相似文献   

15.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  相似文献   

16.
亨德森于1963设立了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从事“公司策略”服务的机构——波士顿顾问公司。他认为,任何一家公司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上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市场分析和一套完整的策略。为此,他创立了“猴子——大象”法则:大象可以踩死猴子,但猴子也可以骚扰大象,使大象  相似文献   

17.
王淑军 《领导文萃》2006,(9):153-157
吃什么谷类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新鲜蔬菜的食用率也较高。但是,约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而杂粮及薯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对健康无益的油炸面食,则占居民食用率的54%。居民在以谷类食物为膳食主体的同时,还应经常吃一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言环境里,“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喜新厌旧”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在古代却不然,这个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战国时有一个山里人,养了一群猴子,他每天上山采桃子喂它们,以前都是每个猴子早上四个桃子,晚上三个桃子,有一天他对猴子讲:“以后每天早上给你们三个桃子,晚上再给你们四个桃子。”不料这个方案遭到众猴子的一致反对,山里人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新的“朝三暮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看客     
高志明 《领导文萃》2006,(7):166-166
有人养了一大笼子猴,并宰猴待客。当客人光临时,他就会穿着白大褂领着客人挑选猴子。笼子里的猴子们摸出了规律,知道白大褂一出现,便会有一个同伴将一去不复返,于是猴子们非常紧张,都拼命地往后躲。当客人选中一只猴子时,其它猴子就使劲把它往外推。被推出去的猴子,明显感觉自己死到临头,因此完全不做任何反抗,一动不动地任人宰割。其余的猴子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眼看着这只猴子被杀掉。这样一幕场景不断重复上演,最终猴子全部被宰杀净尽了。其实,假如这群猴子起而攻之,就很有可能会逃掉。但是,每只猴子并不知道其它的猴子是否会和它一起反抗,…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与那些企业界风云人物相生相伴的是,失意人士仍然频出不断。算起来,著名域名注册商新网执行副总裁蒋群是第一个“被迫”离去的人,时至今日,仍有人认为蒋群很冤。蒋群之后,上海灵通的CEO张小龙“任期届满下台”;轰动性的消息发生在3月5日,中关村耳熟能详的人物、著名杀毒软件厂商瑞星公司总裁刘旭“被意外干掉”,引发了一场知本与资本孰是孰非的大争论;紧接着一天之后,老牌网络产品供应商Novell(中国)公司总经理吴雨“被上司炒了鱿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