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戴高乐在20世纪50年代出炉了他的欧洲战略,这有着现实的国内外原因。戴高乐欧洲战略的实质,就是要以法德合作为基础完成欧洲大陆的政治联盟,继而实现复兴大法国的梦想,其实施对法国、欧洲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欧洲外交舞台上,法国无疑是重要的大国之一,而"小协约国"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同盟集团。法国与"小协约国"在共同维护一战后欧洲新秩序——凡尔塞条约体系的基础上,有过较长时间的合作。但随着30年代欧洲复杂局势的发展,"小协约国"走向解体,法国与"小协约国"的合作也日益疏远,并最终分道扬镳,留给后世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使法国失去了昔日的欧洲霸主地位。随着法国民族复仇主义情绪的高涨和经济、军事等实力的日益增强,俾斯麦日益担心法国的再次崛起,因此,孤立法国以免其东山再起就成为其执政时期德国的基本外交路线。与此同时,出于对德意志帝国的过分强大以致可能破坏欧洲均势的考虑,欧洲其它列强也有自己的考虑。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德法和解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有着古老的文明,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就是这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地方,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作为欧洲大陆两个主要国家———德国和法国素来有着很深的积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双方却实现了和解,并且推动了后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使欧洲完成了最初的联合。  相似文献   

5.
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国力衰弱,而法国在欧洲堪称大陆强国。为了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抵抗法国的强势扩张,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在布列塔尼事件中,英王亨利七世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地遏制了法国在欧洲侵略扩张的势头,而且其外交策略也为后世英国外交所效仿。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赛曲》“介绍”的几点补正查玲玲法国波旁王朝的宝座在《马赛曲》声中坍塌,法兰西民族的独立在《马赛曲》声中得到捍卫,欧洲大陆上空的封建阴霆也在《马赛曲》声中渐渐消失。因此,《马赛曲》不仅成了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法国的国歌,而且也成了欧洲大陆的一首历...  相似文献   

7.
普法战争是普法矛盾的产物 ,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角逐的结果。战后 ,德国完成了统一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法国失去争霸欧洲的地位 ,促使欧洲格局有了新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美利坚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人民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与法国结成联盟,在法国等欧洲国家支持下,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在北美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  相似文献   

9.
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说明,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最重要方面1789年,在西欧大陆的法国,当起义者们手执武器,攻打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国大革命便宣告开始了。就整个欧洲来说,这是比之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要彻底得多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三次起义”。它最终抛弃了宗教外衣,毫不掩饰地在政治战线上作战;和广大的工人农民结成联盟,使消灭贵族的斗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它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  相似文献   

10.
英法争雄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王淑丽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贸易封锁政策,它旨在打击英国的经济优势,确立法国在全欧洲的霸权。早在17世纪,法国已称雄于欧州大陆,而迈入18世纪后,资本主义的英国称霸于海上,两强对峙,开始了争夺商业、殖民地及...  相似文献   

11.
欧战爆发给日本侵占东南亚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但由于日军主力深陷对华战争的泥潭,无法抽身南进,于是日本在一个时期只得采取以外交手段为主,谋求各个击破的南进措施。由于法国自顾不暇,成为日本首先欲突破的对象。法国先是采取拖延时日的策略,一度顶住了日本的外交攻势。至法军对德全线崩溃,法国维希政权成立时,法方已无力与日本周旋,只得全面接受了日本侵占法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重商主义时期,西欧国家征战频繁。政府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是赚取足够的金钱来支撑军队,从而保障国家权力,加大领土扩张,反过来再扩展经济贸易,最终取得更多收入。这就要求国家在宏观上把富国战略与强国战略统一起来。在这种时代背景与战略要求下,一些西欧国家采取了经济与军事的一体性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考虑了军事方面的需要,达到经济发展和军事壮大两方面的目标。英国、法国等成功重商主义国家最初都灵活的运用此类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后来才走上了富强之路。通过研究重商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寻找隐含在其中的军事目的,从而阐述和论证经济政策和军事政策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3.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采取了审慎、灵活的外交策略.发生在此际的中德钨锡交易,国民政府较好地执行了既定的外交原则,以拖延搁置的办法,暂时稳住了德国,拉住了英法,为争取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无论从道义上还是实力上都占据着优势的法国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对德敌视政策,而是把德国当作平等的伙伴,走上了与德国和解的一体化道路。这固然与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衰落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是法国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判断以及对原有观念所做的反思与改变。也就是说,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后欧洲的衰败表明了民族主义政治的狭隘和以军事争斗为主要外交手段的近代国际政治的局限,也促使欧洲人以现实的理性态度重新审视和思考国际关系,努力探求从欧洲出发实现本民族利益的可能性。受其影响,法国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国政府相信只有通过在国际组织中实行切实的合作才能够使和平得到保障,这构成了法国对德政策调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法国、德国、英国三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对欧洲一体化的启动、扩大和深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法德和解为战后西欧一体化扫除了障碍,奠定了政治基础。60年代到70年代初,法英的矛盾与冲突导致英国加入共同体的过程一波三折,使欧洲共同体的扩大整整推迟了十年之久。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苏东剧变和德国统一的背景下,法德之间的合作对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绿卡政策、英国的新技术移民政策和法国的"优秀人才居留证"政策,被看作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欧洲民族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实施国际人才战略、提高本国经济和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社会政策。欧洲国家的技术移民政策与以往的移民政策相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全球技术移民。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若与作为传统移民国家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相比,其对全球技术移民的吸引力远逊于美国。作为亚洲传统的民族国家——中国,当借鉴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和实施中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和国际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来,欧盟一直致力于建立共同的安全与防务政策。但英国作为欧盟中的主要军事强国,却始终对此保持一种消极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是英国对于欧盟的安全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二是英国希望维持以北约为基础的跨大西洋安全结构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三是英国不愿意放弃象征国家主权的防务自主,强调欧盟的安全只能建立在民族国家合作的基础之上。总体而言,就是英国试图在欧盟建立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在进行防务合作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自己行动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法国对其核战略作了重大调整,主张建立刚好够用的核威慑力量,强调对地区武力威胁尤其是“无赖国家”进行威慑。同时,法国也希望用其核威慑在欧洲防务与安全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法国的核战略,遇到许多挑战,其有效性面临着进一步考验。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强化了对新闻界的统制,要求新闻界必须服从政府的内外政策,言论记载要在政府划定的范围内,不得逾越。但是,新闻界的救亡诉求与此相去甚远。国民政府试图通过《修正出版法》为新闻界立一个新的言论标准和惩戒依据,该法在1935年遭到了新闻界的抵制,显示了国民政府与新闻界之间紧张冲突的一面。随着国难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的新闻政策出现了若干积极变化,新闻界在国族利益至上的原则下,暂时让渡了部分权利,二者的关系得以调适,这为1937年《修正出版法》的颁布奠定了基础。总之,从《修正出版法》可以烛照1930年代国民政府与新闻界之间变动不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二战初期,随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摒弃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绥靖政策,战时的现实主义外交逐步展开。在英国的重要盟国法国沦陷的形势下,丘吉尔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推动美国援英抗德,并逐步放弃了孤立主义。丘吉尔对英美联盟的构筑,是二战初期英国现实主义外交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