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建立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全部理论活动的中心.因此,自由问题是马克思毕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题.认真挖掘这一理论宝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其不同时期的革命生涯和理论研究的不同阶段中,他对自由问题的探讨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的特点和收获,既反映了他的自由观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又反映了他的自由观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那么,如何把马克思自由观发展的历史与自由观的内在逻辑结合起来,从而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休闲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休闲学的兴起.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相当多的有关休闲的思想,这些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就是对休闲的自由审视,据此可将马克思的休闲思想称之为"自由休闲观"."自由休闲观"认为自由是休闲的本质内涵,休闲是自由的重要表征.从自由的视角来审视休闲,自由的休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自由劳动、自由社会关系和自由时间.自由劳动、自由社会关系和自由时间既是实现自由休闲的前提,又是自由休闲的基本确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由时间"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宇辉  刘艺 《学术论坛》2005,47(12):29-33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自由时间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每个个体发展自由个性的必备条件,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衡量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对此,马克思不仅进行理论探讨,更着眼于工人阶级在现实社会中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考察和关注.今天,我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奋斗才拥有的自由时间总量,然而,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健康的闲暇观.在自由时间里,人们不仅在寻找快乐,也在寻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成山 《北方论丛》2011,(2):127-130
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理论旨趣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在现代性开辟的人类自由道路中,马克思以其独特的社会历史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完成了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所确立的自由观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历史自由观"。历史自由观是对康德以来的现代性自由观的扬弃。马克思的自由观继承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马克思承诺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杨楹  罗建平 《东南学术》2006,(5):98-103
马克思的宗教观必须置于马克思解放理论的视域中加以解析,才能把握其真正的精神要义.文章从马克思"观"宗教的生活角色、理论前提、价值立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确证了马克思的宗教观独特的运思倾向,以及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之根本主旨;指出,宗教从对人的解放力量蜕变为人的解放与发展的桎梏,正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变迁所提出新的解放任务使然.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正是立足于现代社会生活,立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他强调指出,解放的根本方式与路径只能是现实的实践活动,解蔽宗教、创发现实条件,促成宗教的消亡,是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环节.  相似文献   

6.
未来社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时间维度而言,入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内涵日益丰富的过程.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在不断缩短,自由时间、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时间消费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时间维度分析了现实中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误区,厘清了马克思科学时间观对当今时代的价值意义,明确在当代社会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的时间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卡尔·波普尔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批判以自由与历史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这一批判中,波普尔将两者简单等同。然而黑格尔与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黑格尔的自由作为真理和世界历史的实现是无限的、静态的、完成的,并囿于哲学视域中的自由,因此是整体自由的代表。而马克思的自由则侧重于"解放",关注于现实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因此是以限定为前提的现实自由,它更关注于如何实现自由,并在保持彼岸的自由与此岸的必然王国之间张力的基础上凸显自由作为一种实践的本质。马克思的自由以此区别于自由主义传统中的个体自由观念。马克思自由观作为介于整体自由与个体自由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5,(7)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观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中至今仍未过时但往往被人忽视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我们要探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观所作的一系列批判,无可置疑的首要问题是要找到他对资本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的逻辑起点。同时,我们如果要真正做到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对于这一逻辑起点当然应该回到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去寻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分配正义建立于所谓基于自由平等的交易正义基础之上。这种自由平等的交易正义在资产阶级看来理所当然地包括劳动力的自由交易。一旦剥掉了蒙在劳动力的自由交易这一资本主义基本行为方式身上的"平等"的漂亮外衣,我们看到的只有赤裸裸的非正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进行了更深入、更彻底的批判,其特别集中的焦点是在所谓市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对革命的解释性作用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观的批判中蕴涵着一个根本的价值指向,这就是人类社会只有通过变革生产方式,首先实现人的真正解放,才能最终实现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正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时间是人的生命尺度"的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耕  赵军武 《学术界》2008,47(2):7-14
马克思的"时间是人的生命尺度"这一命题表征着人的生命价值的生成,揭示了时间可以通过人的活动形式的改变而扩展人们的活动空间,凸现了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基础,说明了联合起来的个人只有共同占有和支配自由时间,才能达到全面而自由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时间不是一个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无关的抽象的范畴,而是同直接关涉到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以及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观,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形成明确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在时问上是重合或同序的,在逻辑上,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力量前提和方法论原则.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观,对于今天的"全球化"讨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