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的崭新发展邓小平科技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和重大突破。我们知道,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的时候,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学说。100多年后,“...  相似文献   

2.
刘蔓录 《理论界》2005,(12):36-37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驱动力.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对我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理论和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振兴科技与繁荣经济,人才建设是根本,政策是关键,资金是保障.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牡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进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健,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坚持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变革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观点。一个多世纪前,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在传承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理性批判思想,寻求科技理性的方法论根据中,从认识论、社会学两个维度批判了实证主义科学观,并从主体价值维度,通过揭示科学技术发展对自然、社会、人的发展的负面影响,否定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发展动力价值。但哈贝马斯在科学技术问题上所体现的"中性"立场,又使他在肯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认可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新命题。年青学者温宪元同志的新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论》(由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正是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用面向新时代的眼界,回答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新命题的一部力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论》的内容有八章。书中用了二章的篇幅来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理论内涵、伟大意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新发展。贯穿在其中的基本思想,是人们关于在科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及其在广东的实践林平凡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确立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思想,加速科技进步,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个世纪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已越来越被人们承认和理解。然而,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是不是生产力,则被不少理论工作者所否定,为广大实际工作者所轻视。本文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系统的运动变化规律,通过对生产力概念的界定,阐述了马克思新哲学生产力的特征、功能,进而探讨了发展哲学生产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支持、导向、监督和宣传教育作用。影响科学技术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发挥作用的因素有体制、机制、政策与法规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构建科技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落实科技发挥作用的政策,建立科技发挥作用的法制保障等。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一英明论断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温宪元同志撰写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论》,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这是温宪元同志专职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以后,出版的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的第一部专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论》具有如下几个明显特征:第一,立意新颖。书中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生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理论内涵、伟大意义和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新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与现代生产力、现代经济发展、现代文化建设、科教兴国和科教兴粤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实践前沿和理论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以来,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胡锦涛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的论断;第一次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科技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及人类文明进步进程中的作用;第一次勾勒并找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确立并实施了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从而形成了胡锦涛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14.
重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研究雷喻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里讲的科学技术,不仅包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自然科学及为其服务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农民采用新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采用新技术影响因素分析陈继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科学技术本身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把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科技成果的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科技新技术只有在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较弱,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基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仍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认真实施国家科技政策,不断完善区域科技政策,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的科技政策,提出了重点部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和推动作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当然也对我们企业家办好社会主义企业具有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在价值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代中国科技价值观的形成和当代中国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理论框架包括三方面内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科学技术具有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实现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价值;科学技术具有决定上层建筑的价值。视科学技术为先进生产力核心和主要动力的科技价值观、视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关键的科技价值观、重视发展统筹的科技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科技价值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时代的新发展而提出的光辉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术界有不同的争论。本文想从社会生产总体的视角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进行新的阐释,并简要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益众 《理论界》2011,(4):1+218
东北大学陈凡教授辛勤耕耘科学技术哲学领地近三十载,万余日夜,寒暑跋涉,不惟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创新上有突出的贡献,而且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带出了一支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团队,作出了一系列对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科研创新成果。作为科学技术哲学的辛勤耕耘者,陈凡教授的首要贡献体现在"科学技术哲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