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荣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3)
老舍和《骆驼祥子》 老舍,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他于一八九九年二月三日生在一个贫民家里,父亲是一个穷苦的旗兵。在八国联军杀进北京城的时候,他的父亲被侵略者杀害了。孤儿寡母的生活是艰辛的,老舍只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书。但旧社会的生活,是他学习各种知识的“大学”。他对于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北京的下层人民,有着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王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41-43
19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历来受到文艺评论家的好评。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 ,探讨了屠氏作品中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汪远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水浒》典型环境的创造,历来备受称赞。但对典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的描写,不少文章认为:《水浒》缺乏景物描写,且大都是“三言二语”的勾勒。有的甚至说:“在《水浒》里几乎找不到一段完整的对于风景、风俗的详细描写。”有人虽然不同意这种观点,但在论述中,只据若干事例去作“质”的阐述,而没有对作品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亦即没有一个“量”的基本概念。这实际上,仍然默认这样的论断:《水浒》缺乏景物描写。然而,这种看法并不确切。如果我们不从印象出发,而且对作品实际进行一番研讨和“统计”就可以看到:《水浒》的景物描写,不仅质量高,富有特色,而且“量”也是比较大的。天文地理,仙境人间,各色风物都有生动描述,有比较“完整”的“详细描写”,也有“三言二语”的 相似文献
4.
萧依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论《诗经》的景物描写萧依新一部《诗经》,虽然尚未有专门具体描绘山水景物的篇什,但写景句子却比比皆是,尤其是其中的民歌。这些写景的诗句,对抒发感情或叙述事件,都起到了极大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魁力。从《诗经》对景物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民对自然界由... 相似文献
5.
茅宗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对《呐喊》《彷徨》的景物描写的研究已多,几乎对其所写的景物,都已作了程度不同的具体的论述,或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从景物的地方色彩以及风俗画的角度作了阐发,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随着鲁迅研究的深入开展,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似有全面系统地作高一层次探讨的必要,以见鲁迅对景物的独到认识及其描写的独到之处。鲁迅是“不去写风月”的,然而在他笔下,却有烩炙人口的景物描写,这是个极大的矛盾,也是个极有意义的现象。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揭示他对我国文学宝库所作的贡献。这矛盾,这现象,都来之于鲁迅对景物深刻而又独到的认识。他是深谙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顾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茅盾的散文名篇《风景谈》寓情于景,水乳交融,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抗日军民发展生产、坚持抗战的斗争精神,委婉含蓄地暗示人们民族解放的希望所在。作者“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将生活体验熔铸于舒卷自如的一幅幅艺术画面,既描就瑰丽多姿的风景画,又构成移人性情的风俗画,尤其是在色彩、声音、形态等景物描写方面尤为成功。 相似文献
7.
孙研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2)
《猎人笔记》(1847— 185 2 )是俄国古典作家屠格涅夫早期最优秀的作品 ,在屠格涅夫的创作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屠格涅夫是景物描写的大师 ,托尔斯泰曾说 :“这是他拿手的本领 ,以致在他以后 ,没有人敢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两三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评 (屠 )猎人笔记》)和一切伟大的作家一样 ,屠格涅夫写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通过一幅幅画面向人们展示俄罗斯专制的气氛 ,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俄罗斯急待解决的农奴制问题和正在俄罗斯大地上所发生的变化 ,从而使这部著作的反农奴制倾向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具体讲 ,…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文学世界中的一个核心方面,是一种久已不见的古典和谐美:自然与人和谐统一,自然景物与人交融共存,万物息息相关,互感互知,皆笼罩在一个既无情又有情、运行不息的天地之中.现代的到来、风景的发现使得这一切迅速远去,这固然有其必然性,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如果自然不断被迫丧失作为人类家园的诗意,丧失作为万物之母的尊严,沦为客体、对象、手段,人们的情感和希望也就终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流,如空中楼阁般脆弱而不堪一击.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找到一条复归古典和谐美的道路以维持精神家园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杨正先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4,(3)
托尔斯泰自然景物描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揭示人物的心理,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安娜·卡列宁娜》中围绕安娜、列文和弗龙斯基三个主人公有关的自然景物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0.
林树雕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
文学作品必须以情动人、以文生色,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屠格涅夫的作品中,大多数都达到文情并茂的境地。《猎人笔记》这部历史名著的主题是反映俄国农奴制度条件下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本身就决定了作品的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这部作品的严肃的社会题材被表现得如此生动和 相似文献
11.
《浮生六记》景物描写的传统审美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珈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4):32-34
《浮生六记》的景物描写蕴含有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主要表现为:喜含蓄、忌直露;崇尚“天人合一”的生命律动,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12.
13.
向英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2-56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不仅揭示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命运,还通过大量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在小说中发挥着多重功能:在结构上作为开篇,具有提供活动背景、暗示故事发展方向的功能;在结尾处能与叙述相结合,传达出深刻的象征意味;过渡性的景物描写则具有转换生活场景和叙述焦点的功能。在人物塑造上,自然景物所承载的艺术语境以人物为核心,通过以景释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等方式强化人物情感和心理。在作者态度上,对顿河土地的热爱和哥萨克命运的反思凸显了人道主义关怀,这也是《静静的顿河》脱离了苏联时代的历史语境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屈原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对《诗经》的继承和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一、景不但是自然之景,而且,较《诗经》更寓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艺术形象;二、借景言情,情较《诗经》更富于感伤以至怨愤色彩;三、行文规模宏肆,更着力铺叙流动之景,体现楚人的流观意识;四、借神话、仙话等虚构非人间景象。 相似文献
16.
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往往都离不开景物描写,因为景物描写能巧妙地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作者的情感,甚至暗示主题思想。如何把景物描写具体呢?可试用以下方法: 第一,抓住有形之物的形、色、味。如《春》中写春花,就抓住了花的"形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的"味"--甜。 相似文献
17.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诗经》三百,大约产生在周武王至周敬王时期,绵延六百年左右。就空间言,大致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地区。如果说,古希腊荷马史诗被西方人奉为圭臬,是现今人们认识西方社会上古文明史的窗户,那么,我国的《诗经》则是用诗的语言向人们提供了更为绚丽多彩的我国上古社会历史生活画卷。在这幅画卷上,我们可以寻觅到西周社会前期历史发展的踪迹。同别的史诗不同的是,西周“史诗”是通过大量景物描摹,再现周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各个时期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刘鸿模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中国古典诗歌多是抒情诗,叙事诗为数很少。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主观的情感和体验,在美学中是被归入表现艺术一类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诸如“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之类作决绝语而直抒胸臆的诗句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作品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间接、含蓄地抒发诗人情感的,即通过再现客观事物的手段来达到表现内心情感的目的。因此,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再现)在以抒情(表现)见长的中同古典诗词中占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景物描写的真实性,对景物描写与性格刻划关系的恰当处理,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艺术技巧,使屠格涅夫的景物描写独具魅力,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和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屠格涅夫景物描写的艺术经验,是屠格涅夫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海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是英国当代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批评家。他出生在诺丁郡的一个煤乡,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当过小学老师。他的主要作品都以英格兰中部诺丁汉一带的矿区与乡村为背景。如长篇小说《儿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