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的一支尤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来源,长期以来被意识形态化了。启蒙的需要和论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合理性的需要,使东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中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必然性等弘扬科学理性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马克思当初构建新哲学理论的具体动机和深层原因恰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中人道主义的失落。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旧形而上学被消解掉以后,恰恰从很多方面给予了现代社会生存状况下的人以很多支持和关怀,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人文品格进行简单的清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伟大传统,人文关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维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教材、教师、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缺乏人文关怀,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中应引起充分重视。然而,使启迪和增长智慧的哲学教学,符合哲学本性、富有人文关怀的哲学教学,不是很容易做到和做好的,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总应该有这样一个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社会都在呼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高等学校人文精神建设。哲学是最富于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作为承担培养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担负着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历史责任。但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人文精神薄弱、人文精神淡化的缺点,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立青年学生信仰信念、精神支柱和终极关怀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人文精神,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魅力 现在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在其贯彻和落实时关键也就是要时刻将人铭记于心,做到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中国革命斗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中国现实,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从学理的层面、从理论的核心深处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主要是指与儒家哲学的融合,两种哲学融合的基础在于两种理论的核心深处存有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法则,即对人的终极关怀与强烈的实践思想。当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很好地将中国儒家思想包融于自身时,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它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对我们研究、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世界的来临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看 ,网络世界的出现并未改变世界的物质本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论看 ,网络世界的出现使人的本质的实现进入一个新阶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革命理论看 ,网络世界的出现将使人类社会发生一场不同于以往的社会革新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看 ,网络的出现并未消除意识形态的差异 ;从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理论看 ,网络世界的出现并未改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为指导思想,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具有科学理论基础和自身独特规律的学科,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通过'人'这一中介来参与社会生活,影响经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相吻合,它所关注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和完善,体现了特殊的人文关怀价值。文章从促进思想观念现代化、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熔铸新型的精神品质、培养丰富的创造力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在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斗争中产生的,同时也是在与自然主义与客观主义历史观的斗争中产生的,不同时抓住这两条线索,就不能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质,也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相关关系的学说,它的基本问题就是实践问题、历史问题、人的问题和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价值诉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终极人文关怀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自由时间是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问题。理清三者的思想内涵、提出缘由和实现条件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脉络,探析青年马克思的四重批判思想,有助于展现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内涵。资本—社会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的发轫和奠基;劳动—生活批判立足于劳动的异化,建构其理论体系“生存论”的批判境域;技术—工业批判通过剖析技术与资本融合互动过程中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全面展开,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关键环节;自然—生态批判深入揭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根源,阐明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未来图景。这四重批判源自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特质与深刻的问题意识,通过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批判和对人的未来解放状态的展望,凸显了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论主旨。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激进的社会批判家,他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融人到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现代人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他批判统治者运用技术理性控制人的发展,使人的生存异化,也分析并批判了由此产生的诸多社会悖论问题。他反对单向度技术范式对人的统治,强调运用“新技术”来促进人的爱欲解放。  相似文献   

13.
从人文角度对技术进行评价是技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的人文主义学者曾从道德、人的自由与主体地位和人的本质等维度进行过批判性的评价,这构成了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一大特色。由于技术的人文评价可以转化为技术发展人文影响力,所以需要超越人文主义对技术的悲观看法,用积极的人文关怀去促进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泽厚是20世纪至今中国哲学史上一位风向标式的人物,他构建的"历史本体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为支柱,借鉴了康德关于判断力的评述,始终以人自身为关注的目标,讨论了"人类如何可能"、"人如何活着"以及"活得怎样"等一系列问题,给予了经历着中国巨变的一代人以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探讨,是近年来哲学界争论较多的课题。从学术角度看,各式各样的分歧似可简化为这样两个问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包含人学内容,能否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的入学;(2)马克思主义人学即关于人性或人的本质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什么。前一个问题或许没有讨论的必要。首先,人学或称哲学人类学的名称虽然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但就其内容而言,则源渊流长,可以说,以往哲学家对人性所作的形而上学的考察、思索、探究和期望构成了人学的历史。其次,作为西方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尤其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继承者与批判者的马克思,在创建其哲学体系的过程中,也丝毫未忽视对人的研究,相反,他不仅把人格完整、个性自由以及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社会解放视为哲学探询、社会批判和价值关怀的出发点,而且毕生积极投身于争取人类解放特别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政治运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哲学的主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存在密切的关系:海德格尔哲学的主旨是探寻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二者都是对人的终极关怀,都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生存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向度。“传统哲学”,由于其实体性思维方式 ,从而导致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形而上学”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关系性思维方式 ,亦即实践思维方式 ,从而表现出其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生存论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通过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得到初步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是通过其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类存在方式而最终确立的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新世纪在最高纲领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制定的一个现实纲领 ,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 ,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主动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实现历史规律 ;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 ,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诠释了“中国梦”基于人民群众立场,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人民性;“国家富强”蕴涵着“中国梦”追求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全面性;“民族振兴”折射出“中国梦”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人的素质提升、人的创新能力提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化人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从对人的人文关怀开始,随着对人类社会的深入研究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科学的有关人的本质理论。一切自然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以人的需要为核心,研究一切社会、自然科学都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的解放。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清其发展脉络是理解和习得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