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百花争妍、作家如林的阿拉伯文坛上,纳吉布·马哈福兹是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阿拉伯文坛的地位,“同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一样,是阿拉伯人民的民族作家”①.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把阿拉伯小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新开罗》则是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是他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关键的转折.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以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闻名于世,阿拉伯的自然科学曾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花拉子密的代数学、白塔尼的《恒星表》、札比尔·伊本·赫扬的化学专著……所有这些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同样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对光学和机械学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谨对此略作介绍. 中世纪阿拉伯人在光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肯迪(约公元801-873年)以研究亚里士多德著作而出名,被人称为“阿拉伯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光学家.他以欧  相似文献   

3.
艾布·阿里·穆罕默德·伊本·穆吉拉是阿拔斯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曾三度担任阿拔斯朝的宰相.是他首先摆脱角形库法体的束缚,创造了阿拉伯文草书——纳斯希手写体.这种书法体后来成为伊斯兰标准书法体,他也由此被誉为书法的“先知”. 伊本·穆吉拉后来又设计了塔乌吉手写体和更趋完美的苏卢斯体,从而把阿拉伯书法艺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对于如何写好阿拉伯文书法,伊本·穆吉拉曾制定了一些规  相似文献   

4.
霍道伊艾(?~公元665年),真名迦尔瓦勒·本·奥斯·阿伯斯,是阿拉伯蒙昧时期末、伊斯兰时期初的大诗人.他出生于阿拉伯半岛内志地区的阿伯斯部落,母亲陶莱是该部落的女奴.也许是他自己出身低微的缘故,他并不象其他诗人那样视当时的部落氏族制度为神圣,也不把出身平庸或高贵作为评判人的价值标准.他在生活中信奉的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实用主义人生哲学,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霍道伊尔早年师承蒙昧时期诗歌大师、悬诗诗人祖海尔·本·艾比·苏尔曼,曾当  相似文献   

5.
一、生平和著作伊本·巴哲的本名是艾布·伯克尔·穆罕默德·本·叶海亚·伊本·巴哲,巴哲是他的号,他的拉丁文名是Avenpace译为阿芬帕斯.他是中世纪安达卢西亚最著名的阿拉伯哲学家之一.安达卢西亚即现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公元710年至1492年曾为阿拉伯人统治.我们手中关于伊本·巴哲的生平资料比较零散,不成章节,许多著作失传,所以对他的许多哲学观点了解也不甚详细.十一世纪末他出生在西班牙南部萨拉戈萨(Zaragza),712年至1119年该城曾为阿拉伯人所统治,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1118年伊本·巴哲来到塞维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著名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吸取益处.”①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就是阿拉伯穆斯林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例证. 一、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始起阿拉伯翻译运动始于倭马亚朝第六任哈里发时期(公元7世纪后半叶),到阿拔斯王朝中期(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达到顶峰. 阿拉伯翻译运动的鼻祖是哈立德·本·  相似文献   

7.
伊本·赫尔敦(1332~1406)出生在突尼斯的一个官宦家庭,全名叫阿布·宰德·阿卜杜·拉赫曼·本·穆罕默德·本·赫尔敦,他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多少年来,伊本·赫尔敦一直是东方学者的研究对象,现代西方学者把伊本· 赫  相似文献   

8.
温文尔雅的侯赛因国王约旦哈希姆王国人口300多万,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是一个小国,即使在阿拉伯大家庭中也只能算是小兄弟,但这个小国却出了个大名人,大能人,他就是侯赛因·伊本·塔拉勒国王。一年前约旦外交大臣塔希尔·米斯里(后来当了首相)访问了中国,他在和我们聊天时曾  相似文献   

9.
安达卢西亚文化,由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人称之为“安达卢西亚”)的阿拉伯人、柏柏尔人和当地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征服安达卢西亚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部.那里四季如春,雨水丰沛,山高林密,河流湍急,沃野千里.伊斯兰征服前,伊比利亚半岛处于西哥特人的统治下.西哥特人是4世纪末摧毁并瓜分了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的一支.6世纪初,他们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定都托菜多.在阿拉伯人进行征服前不久,科尔多瓦总督——罗德里克推翻了渥姆巴国王的统治,自己取而代之.由于他残酷地迫害犹太人,引起了犹太人的反抗.犹太人派了一个使团去拜见驻守在马格里布的穆斯林武装部队首领——塔立克·本·齐亚德,请他征服安达卢西亚.在得到倭马亚朝马格里布总督穆萨·本·纳赛尔的批准后,塔立克于711年率军北渡海峡来  相似文献   

10.
对合成构词,褒贬者均有,有人将它归入派生构词法,或把它与复合及组合构词法混为一谈.然而不管语言学家看法如何,合成构词在阿拉伯语中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古已有之,近代更有增加的趋势.一、什么是合成构词合成构词在阿语中叫作(?).叙利亚语言学家马格里比说:“(?)的原义是‘砍,劈;雕,刻’,(?)在语言学术语中的含义是:从两个词或一句话中截取一部分,组成一个简略的词,说明原词或原句的含义.由于这种截取与劈木、凿石相仿,故将这种构词的方式称为(?)我们没有按原义将(?)译为“砍劈法”,而是根据它的构词方式译成“合成构词”,简称“合成法”.埃及当代语言学家阿卜杜·阿齐兹说:“合成构词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经删节合成为一个词,合成后的词具有被合成的各部分的含义,如(?)从名词句(?)简化合成,表示原句含义“赞美真主’;又如(?),它由正偏组合(?)简化而来.再加上从属名词标志,合成为原正偏组合的从属名词,意为‘阿语师范学院的’、‘阿语师范学院毕业生’.”阿卜杜·高迪尔·马格里比:《派生与阿拉伯化》,第21页、埃及新月出版社.1908年.穆罕默德·哈桑·阿卜杜·阿齐兹:《阿拉伯语中的合成构词》,第7页,阿拉伯思想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生平与著述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bee) 是20世纪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 也是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他于1889年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颇有学养的中产阶级家庭,两个叔叔分别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汤因比和著名语言学家佩·汤因比,母亲是英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也是位小有名气的历史学家。在家庭的熏陶下,汤因比从小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他早年进入温契斯特公  相似文献   

12.
对学习和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历史文化的人来说,都不会对伊本·艾西尔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也都会马上联想到他的不朽之作<历史大全>.他的名气之大,我们读纳忠先生的<阿拉伯通史>便可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现代艺术的大观园中,阿拉伯国家的作品出现较迟.其原因,众说不一.大多归咎于阿拉伯文化落后.这种说法失之偏颇,至少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对阿拉伯文化艺术的历史和传统缺乏了解,也忽视了殖民政策给阿拉伯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带来的影响. 早在十三世纪,当时阿拉伯文化的首府——巴格达就有一所绘画学校.它曾经是阿拉伯传统绘画、装饰艺术的摇篮.杰出的艺术家叶海亚·本·马哈茂德·瓦斯特是该校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美学上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剑,历来是阿拉伯人最珍贵、最威严的装器。骑士佩戴宝剑,象征着威武和力量,能征服一切邪恶和黑暗。阿拉伯诗人不惜笔墨,尽情地以剑为题吟诗赞颂,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来描绘剑。“祖费加尔”剑,是伊玛目阿里·本·艾布·塔列布佩戴过的名剑,阿拉伯史学家们曾大书特书过。阿里殁后,他  相似文献   

15.
目前,阿拉伯国家中,全国性的阿拉伯语言学会有四个,简述如下: 一、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大马士革阿拉伯语言学会,成立于1918年10月28日.它的前身是“阿拉伯语翻译编辑部”,后来易名为“阿拉伯科学学会”,最后才定名为“阿拉伯语言学会”.第一任主任是穆罕默德·库尔法·阿里,现任主任是胡斯尼·苏卜哈胡博士. 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开罗阿拉伯语言学会,1932年12月13日成立,当时称作“王室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埃及文坛耆宿纳吉布·马赫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当代阿拉伯文学得到了世界的承认。这无疑令阿拉伯人扬眉吐气,同时,人们会问,阿拉伯作家中,谁可能继马赫福兹之后第二个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阿拉伯文坛,众星闪烁,名家如云,其作家、作品虽不及欧美诸国享誉世界,亦不乏令人瞩目的佼佼者。其中,埃及作家更是不同凡响。像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尤素福·伊德里斯、萨尔瓦特·阿巴查等名家著作甚丰,不少篇章还颇获好评,有些人的资格和影响几乎能与马赫福兹相提并论。但当人们向马赫福兹问及阿拉伯作家中谁有可能继他之后成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哈纳·米纳。”此言乍听起来有些突兀,怎么不是大名鼎鼎的埃及作家,而是叙利亚作家?其实,研究一下米纳的生平和创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7.
伊本·鲁西德(1126~1198)是中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综合了阿拉伯哲学的一切成就,并对西欧中世纪哲学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世界哲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伊本·鲁西德的宇宙观伊本·鲁西德以精通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著称于世,时人说“亚里士多德解释了自然界,而伊本·鲁西德解释了亚里士多德”.伊本·鲁西德主要是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  相似文献   

18.
当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于1981年10月接任埃及总统职位的时候,埃及国内外许多人都十分关注穆巴拉克将怎样治理他的国家,甚至纷纷议论他是一个具有何种办事风格的人.当时,笔者正在开罗,从埃及朋友那里听到过许多有趣的评论.有人说,穆巴拉克是一位“推土机式”的人物,指的是穆巴拉克不仅是空军驾驶员出身,有一个壮实  相似文献   

19.
在科威特访问期间,有幸参加了一次“杜瓦尼叶”。第一次听到“杜瓦尼叶”这个词,是从科威特记协理事纳伊夫口中,他问我愿不愿意晚上去参加《阿拉伯人》杂志主编穆罕默德·鲁美海家的“杜瓦尼叶”。到一个国家访问,自然希望更多地了解那里的社会生活,接触更多的人,何况是鲁美海这样的社会名流。所以,我连问都没有问“杜瓦尼叶”是什么意思,就一口答应,表示“当然很乐意”。  相似文献   

20.
简讯一     
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会员及阿拉伯文学爱好者29人参加,15人做了发言.会议的议题为“我所了解的阿拉伯当代文学”. 社科院李琛同志作了题为《阿拉伯女作家与妇女问题》的发言,并介绍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阿拉伯女作家,分析了她们的作品,如埃及努瓦尔·莎尔达维《一钱不值的女人》(1974)、伊格芭尔·芭莱卡的《丽拉与未知数》和《春回大地》(1965)、叙利亚乌勒法特·伊德丽碧《大马士革,啊悲楚的微笑》(1982).库雷特·扈莉的《日月穿梭》(1980)、黎巴嫩伊米丽·纳苏尔拉的《人质》、丽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