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政策的核心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通过回顾和评述区域经济差距发展态势、区域政策实施效果、区域经济差距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认为:区域政策促使区域经济差距呈现收敛的态势,但这种态势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的,其推动区域经济缩小的作用仍有待检验。从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机理看,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地理位置、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处于不利地位;制度制约下的劳动力流动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劳动力的完全自由流动是未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措施;区域政策能否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4):37-42
"经济带"这一新概念是对先前"城市群"、"区域板块"发展战略由点到面、由静而动升级跃进式的扬弃,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模式变迁所内在的必然选择。"经济带"推进的重点、难点,在于区域协调机制与一体化;其次,整合优化产业体系尤其是重点突破口;"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深化开放的大战略,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对外开放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中的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报告了作者前期研究中指出的 1 990年代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继而详细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缓解广东省内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的基本思路 ,涉及政策原则、实施途径、产业策略和空间策略等方面。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区域政策建议 ,包括区域性优惠政策的空间转移、公共投资倾斜、鼓励区域经济协作、改革户籍制度、移民就业与移业就民并举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31-35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的加速集聚,必然会催生和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会日益凸显。因此,培育和发展城市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培育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技能劳动力的转移和空间聚集有助于提升聚集区厂商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使这些产业部门逐渐发展成为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部门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且单位土地产值高于传统产业部门。在优势区位竞争中,这些高单位土地产值的新兴产业部门将挤走原有的传统产业部门,使原有传统产业部门的生产区位变成高生产率的新兴产业部门的生产区位,被挤出的传统部门则转移到土地价格相对便宜的市郊或边远地区甚至被淘汰。由技术水平提升导致的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意味着区域经济增长;原有低效率的传统产业部门被高效率的新兴产业部门取代,意味着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效率的新兴部门挤出低效率的传统产业部门,意味着产业的区际转移,这就是区域经济结构演进的基本机理。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坚持把率先发展与加快转型相结合;坚持把优化结构与提升品质相结合;坚持把园区转型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坚持把产业转型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坚持把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坚持把转型升级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政府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域发展政策中,不同的政策都会影响要素在区际间流动的方向,也会形成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无一不强调集聚与分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历史发展和地区实践看,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进而带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巨大的影响.要缩小区域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以缓解仅仅由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包括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转型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体制改革 ,以集约化为方向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赋予了经济转型以新的内容。将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阶段来推进 ,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确认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赋予了体制转型新的内容 ;新型工业化则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向区域经济合作体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 ,中国与俄、哈、吉、塔、乌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现应尽快向区域经济合作体转型。在安全与经济结合、经济比重日益增大、以经济促安全的战略定位下 ,应当把资源开发 ,尤其是能源开发列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 ;细化并落实有关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设想 ;务实、低调地处理好所涉各方的利益关系 ;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注重采用政府开路、民间跟进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转型时期的区域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创新 ,介绍了区域创新分析方法从结构分析向过程分析的转换 ,运用演化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区域创新问题 ,特别是对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作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五”计划和 2 0 10年远景目标中 ,国家明确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 :要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 ,从多方面努力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世纪之交 ,中央更是明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因此 ,区域经济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区域经济差距认识方面却存在甚大分歧。有人根据洛仑兹曲线和威廉姆逊系数 ,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区域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其实这两种分析方式都带有加权的性质 ,不发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经济转型在过去的40多年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令人困惑的是,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计划体制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快速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地,与之相关的高速的经济增长、显著的经济波动和较大的地区差距等经济特征又是如何产生的?基于此,在中国式分权的基本制度背景下,可以构建一个统一的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及风险厌恶型特征,导致其投资决策行为具有进行相互模仿的内在动力。研究发现:(1)这种模仿行为是构成中国民营经济迅速扩张和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因;(2)模仿行为放大了中央政府偏好对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影响作用,引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潮起和潮退”,形成了显著的经济波动;(3)“软预算约束”弱化了横向竞争对地方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激励作用,导致不同国有企业数量的地区形成所有制结构的差距和经济增长差距。研究的结论对于未来中国提振经济发展动力,平稳经济波动以及协调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其转型的着眼点应放在可持续发展上,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地区综合发展战略替代单一的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转型经济中,地方政府竞争在竞争的内容、重点、秩序和机制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特点.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有利的一面集中表现在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经济转型,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市场分割而形成"行政区经济".针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现状和特点,人们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的原则和措施,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与海西发展战略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缘于地缘经济关系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国既是东亚的大陆国家、也是西太平洋的海洋国家,但中国长期的自我中心意识导致了封闭和衰落、世界经济中心的迁移又加剧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封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策略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意识的战略回归问题,即推进世界经济中心再次向中国转移。与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中心向亚洲和中国转移相呼应,中国区域经济将逐渐形成"两线两圈一中心"新格局。构建连接南亚(印度洋)、西北亚两条战略通道和以京津冀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圈、以珠港澳为中心的东南亚经济圈、以长台闽为中心的亚太经济中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取向。其中,构建亚太经济中心是核心工作。由于台湾与大陆目前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构建亚太经济中心需要提升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促进福建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到海峡经济区、再到长台闽亚太经济中心的"四级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7.
10月11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2006年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与以往相比,新的五年规划有别于以往历次五年计划的鲜明特点,在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央政治局议决的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注重”,在这一总纲观照下,2010年作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研究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十五”期间世界经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其社会影响,同时也提到了世界经济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研究也将迎接第二次高峰。“十一五”期间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互动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国内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也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归纳了在世界经济领域迫切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刍议魏后凯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转轨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一方面,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由过去主要强调备战和缩小地区差别,逐步转移到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