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在他的办公室.我们看到附设了一个搏击室.而他宽大的办公桌上,除一台苹果电脑外,空无一物:左手边墙面的书架上也只摆着一台黑色跑车模型.他认为自己的知识都来自于互联网.并不需要拿书做摆设。  相似文献   

2.
杰克是一个侏儒.他的身高只有1.2米。走在大街上,人们都会盯着他看,有人还会发出嘲笑的声音。为此,杰克不愿意上街,他总是待在家里,好在他的职业是自由撰稿人,他可以不用出门就能工作。但是最近杰克却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人事。邻居家不幸起火,他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出了邻居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他是一名患尿毒症的青年:2001年-2005年,他靠着低保过日子:2007年.他成立了长沙市芙蓉区御花园花卉经营部:2009年11月.他被评为长沙市芙蓉区“创业明星”:现在,他固定的花木租摆合作单位已有50余家。他是刘文勇.从重病青年到如今自食其力的花卉老板。  相似文献   

4.
兴华 《人才瞭望》2010,(5):74-74
他在25岁以前.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他当过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也当过土地测绘员。因家境贫寒.他看到律师职业收入颇丰.又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取得资格证书后.他搭朋友的车去南方一家大企业任专职律师.谁知朋友走错了路.偏偏把他拉到了一个群众集会上.更不巧的是,车还坏了。  相似文献   

5.
一、一种语言第一眼望去.他是一个男人中的男人。46岁的吉尔·轩尼诗.有着运动员的身材.碧眼拣发,举止优雅适度。他讲流利的英语.一种金属般的声音使这种语言重放异彩。只要你见过他,即使在许多年后,你依然会从千百万人中把他认出来。我采访吉尔,那是5月31日,北京中国大酒店。吉尔·轩尼诗此行,专程来中国颁发]995年“轩尼诗创意与成就奖”。这个奖在中国已颁发过两届,它的得主分别是电影导演谢晋、作曲家杜鸣心。本届奖得主是曾留学法国的画家吴冠中。请问吉尔先生,我问他.吴冠中先生曾经留学法国,那么明年轩尼诗奖的得主是…  相似文献   

6.
陈大超 《人才瞭望》2009,(11):62-63
1994年10月的一天.疲惫的叶利钦很想通过打猎的方式放松一下。于是,他接受了圣彼得堡市市长的邀请.参观郊外的狩猎场。随员不多.叶利钦注意到一个迟到者“迷彩服非常合体.一副军人仪态。他持猎枪的姿态非常自信.紧紧抱着.就像拥抱着自己心爱的人”。圣彼得堡市市长对他解释说.那是市政府第一副主席.姓普京,叫弗拉基米尔。  相似文献   

7.
不少日本友好人士对中国有着一片赤诚,其中有一位老人名叫八岛继男.他出生在中国,亲身经历了那场战争。战后.他一直致力于中日两国友好。现在,他虽然退休了,但仍以志愿者的名义做中日两国间友好的事。  相似文献   

8.
一、成功是因为永远保持了对生活新鲜的感觉 一年夏天,莫斯科一位名叫埃内斯特&;#183;博的人,去北极探险,那里的自然风光给了他深刻的印象。在奇异的阳光照耀下.他感到有一股异常清新的气息沁人心脾,于是他灵感突发,心想.用这种气息制造一种香水,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周光凡 《人才瞭望》2009,(11):58-59
奥巴马是个天生的演讲家.有着“令政客妒嫉的嗓音”.加上其个人魅力无穷.调动现场气氛能力一流,演讲中带着某种直指人心的魔力,每每能使得群情激昂。他的演说富有节奏感.味道十足,语气恰到好处,几乎带有一种催眠和传教的功能。即使当他面对成千上万人演讲.也能让每个人都觉得奥巴马就是对他一个人在说.  相似文献   

10.
1994年5月11日.意大利战后又一届政府──第53届政府在罗马总统府奎利纳尔宫宣誓就职.这届政府的总理便是弃商从政的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然而,贝氏执政亦好景不长,两个月后、他由于涉嫌贿赂,内阁危机四伏。12月22日,他在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之后,前往总统府向斯卡尔法罗总统提交了辞呈:1936年9月29日出生在意大利米兰市一个银行之家的贝卢斯科尼.曾一度要靠在酒吧充当歌手来挣钱度日,但是.他终归是运气极好的人。他1962年开始从事建筑业,当时有人说他利用了父亲的资本,使之生利,谋求发迹。但是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工作…  相似文献   

11.
袁庭钰无私奉献的税务“铁人”潘旭血癌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绝症,得了血癌就无疑于被判了死刑.可是就有这样一个人,身患血癌,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坚持带病工作.面对死神的威胁,他从不退却,一次次坚强地挺了过来.他就是清流县国家税务局城关分局税收专管员...  相似文献   

12.
朱晖 《人才瞭望》2009,(4):67-67
一场大雪席卷了美国的伊利诺斯州,一个美术老师对学生说:“今天的作业就是画一幅雪景。”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跑向室外,边画画边玩耍.场面非常热闹。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静静地趴在窗前.好奇的老师走到他的身后,发现他正在画那些在雪地里画雪的同学。  相似文献   

13.
贪婪与放任     
从前,有一只熊。他是一只强健的棕色的熊。森.林里的所有动物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从未做过任何坏事。熊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是一只上了年纪的松鼠,就住在他洞穴外的树上。有一天,熊在森林里漫步,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嗡嗡声。熊从未见过蜜蜂,但蜜蜂们都认识他。  相似文献   

14.
1996年3月19日.对于中国数学界来说,是一个令人扼腕痛惜的日子一代数学已平陈景润在距离他63岁诞辰还有两个月的时候静静地走了。他走了,带着对“1-2”的满意微笑。他的这一辉煌证明使得哥德巴赫猜想这道各国数学家为之前仆后继奋斗了250年的古典数学难题、在本世纪60年代中叶达到了接近顶峰的最后一步。他走了.带着对“1+1”的无限向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他一刻不曾停止过向这一顶峰攀登。他走了,他透支了太多太多。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智都献给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生命早已与他毕生努力的数学合为一体一个内向、敏感、坚韧的生命来到…  相似文献   

15.
让人非我弱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张允和(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二姐)撰写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简短的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位著名作家、学者一生的为人。每句后一字组成的“从文让人”.也可以说是他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忍让.让他享年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而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16.
舞台上的他.做着“跳门槛”等京剧武丑的高难度动作.赢得台下阵阵喝彩。这位功夫过硬的演员,竟是一位日本人.不仅招式在行.还能操一口“京片子”和大家聊天,口音中夹杂着老北京的“片儿汤话”。他叫石山雄太,来自日本东京。  相似文献   

17.
洪帆 《人才瞭望》2010,(8):77-77
一个男人在一个公司工作了25年。25年里,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男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在和老板谈话时.他向老板概述了他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的理由。“毕竟.”他总结道.“我已经有了1/4世纪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某县办公室王主任一向谨小慎微,几任县长对他的工作很满意。王主任也颇感欣慰,常常对手下的年轻人夸口“我当办公室主任十几年,还从未出过纰漏。”说归说,机关里谁都承认,王主任的工作是越做越细致了。 这是一个酷热的夏天.尽管办公室里电扇不停地扇着.但还是热得透不过气儿,王主任挥汗如雨,却坐在办公桌前一天也没离开过。为了给新县长写施政报告.他从前天晚上就开始熬夜了,本来这篇发言稿应该秘书写,但为了不出纰漏,他只好亲自提笔。稿子写得极认真,一次又一次地润色,连标点符号都改了又改。有几个字,他怕县长读错音,特…  相似文献   

19.
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这位朋友刚刚留学回国,在一所大学供职前几天来信向我诉苦,说他的那位“混蛋”系主任千方百计地挤兑他.这本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我这位朋友机敏多才,初来乍到即崭露头角,而且性情刚烈,生就一张刀子嘴,上司既然少才缺德,不怕他、恨他才怪.  相似文献   

20.
陈宇 《人才瞭望》2010,(5):83-83
朋友从国外回来.想投资开一间法式料理店。经我帮他精心地考察、选址、装修,终于可以开业了,可他还是不放心,让我们帮他挑毛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