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套合一个主谓句而构成的短语,前面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做了主谓短语的主语,而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就叫兼语句。本文从兼语句的三个部分入手,论述《论语》和《孟子》中兼语句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方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小类,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起体词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古今汉语都是相同的,但在古汉语中方位词与其他名词一样常常活用为动词。古汉语方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极为复杂,它既可以单独充当谓语,又可以构成述宾、双宾、兼语、述补等结构充当谓语,有的述宾结构还能充任状语。本文重点论述古汉语方位词用如动词的几种类型及其意义,就教于大方之家。一、单独充当谓语方位词单独充当谓语,既保留着方位词的词汇意义,表示处所、方向、时间等,又具有了动词的  相似文献   

3.
主谓宾语句     
本文全面分析由主谓词组充任宾语的句子,提出话头概念,排除某些并非主谓宾语句的言语格式。文章重点考察了述语及其与宾语的关系:认为有的动词可以单独作述语,有的动词必须带上其他成分;述语对宾首状语有所限制,对宾语形式有所选择。文章还把主谓宾语句与相关句式加以比较:与一般述宾谓语句的区别在于宾语承载信息量悬殊;与主谓补语句的区别在于语义关系单纯与否,宾/补语能否体词化;与兼语句的区别在于述语停顿大小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几个方面的对立。  相似文献   

4.
主谓宾语句     
本文全面分析由主谓词组充任宾语的句子,提出话头概念,排除某些并非主谓宾语句的言语格式。文章重点考察了述语及其与宾语的关系:认为有的动词可以单独作述语,有的动词必须带上其他成分;述语对宾首状语有所限制,对宾语形式有所选择。文章还把主谓宾语句与相关句式加以比较:与一般述宾谓语句的区别在于宾语承载信息量悬殊;与主谓补语句的区别在于语义关系单纯与否,宾/补语能否体词化;与兼语句的区别在于述语停顿大小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几个方面的对立。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现代汉语的告使类双宾句内部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最不典型的双宾句和兼语句之间存在着纠缠不清的地方。当双宾句的谓语动词V1后面充当间接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和充当直接宾语的小句中谓语动词V2之间没有主谓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判定其为双宾句。反之,如果具有主谓关系的时候,在间接宾语01和V2之间就存在空语类,这时候根据空语类“e”的语义所指判定其是否为双宾句: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同指的时候,就看做其为兼语句式,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异指的时候,就可以看做是双宾句。  相似文献   

6.
汉语兼语句的辨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兼语句的滑语“V_1NV_2”中,“V_1”和“V_2”没有任何关系,“V_1NV_2”必须形成两次连系,“V_1N”形成第一次连系,“NV_2”形成第二次连系,“V_1N”与“NV_2”之间在意义上存在着困果或承接的逻辑关系,这是确定兼语句的标准,也是对兼语句与其他句式进行辨析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兼语句中谓语部分的第一动词的特点及第一动词与第二动词之间的关系,将《伍伦全备谚解》中345个兼语句分为:支配型兼语句、配合型兼语句、有无兼型语句及糅合型兼语句。兼语句中第一动词都是关涉性及事动词。支配关系与配合关系的兼语句中第二主语(第一宾语)都是定指。有无关系的兼语句中第二主语(第一宾语)绝大多数是泛指。  相似文献   

8.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现代汉语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句表现为一个句式的连续统,而表称、致使、结果三类双宾句则处于这个连续统中不太典型的位置,同时这三类双宾句内部也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表称类两个宾语之间插入的动词动作性越强就越靠近兼语句,反之就越靠近表称类双宾句;使动类内部的典型性为他动使动类高于自动使动类;结果类中“个+谓词性成分”如指向动词后面的间接宾语就可看作双宾句,如果是指向谓语动词或者是指向谓语动词前面的主语,那么在语义上则可看作是靠近动—宾—补语序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兼语式”存废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语法学界围绕“兼语式”句[(S)V_1NV_2)的争论的实质,分析了N的语法功能,逐一讨论了把V_1归入状语,V_2归入单句的特殊成分、单句的普通成分(宾语、补语等)和另一分句的谓语等不同主张的本质差异和得失比较,认为“兼语式”的定义不够明确,如进一步分析这类句子的句法和语义特点,将发现它可能构成一个跨单、复句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了一些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般论著很少或没有提及的语法现象,包括:特殊的宾语前置现象、用否定副词“不”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意义表达比较特殊的双宾语句、短语充当谓语构成的使动关系句和语义表达比较特殊的者字短语等。  相似文献   

11.
“把”在近代汉语里应用得相当普遍。一般都认为“把”的一般用法是将及物动词的宾语提前,与“把”字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修饰谓语。其次是将部分兼语式中的兼语或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提前,修饰谓语,剩下的部分继续当全句谓语的补语或宾语。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认为“把”字还有另一种用法,这就是将做补语的主谓结构(或曰主谓词组)的主语提到全句谓语之前和“把”字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以修饰全  相似文献   

12.
当代汉语动词性述语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汉语中,产生了许多以前没有或很少有的语法现象,其中有不少与述宾短语有关,而述宾短语的新变化,往往又是与带宾语的动词性述语直接相关的。本文即以此为题,择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动词的“系”及其变化动词的“系”是李临定先生在《现代汉语动词》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概念。所谓“系”,就是动词联系宾语的数量情况。李先生根据语义关系把宾语分  相似文献   

13.
蒙汉语使动句句义结构都由使役+施事+受事+谓词四个成分构成。但它的句法结构形式有差异:蒙古语使动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为核心构成,而汉语兼语式使动句由双动核结构构成;蒙古语使动态语缀是使动句的形式标志,是强制性的,而汉语与此对应施事者前出现"让、使、派、叫、请"等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此外,还有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后加上一些动态助词带上宾语表示致使意义。汉语语序手段决定兼语型使动句式的构成,而蒙古语的附加成分法决定带施事宾语的使动句的构成。在汉语中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繁杂,分布于兼语句、"把"字句、连动句等不同句法框架内,然而在蒙古语表达中这一切统统都可以用带使动态标志的使动句对应表达。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显性单纯致使句兼语式进行讨论,作者对显性致使句中NP为兼语的句法功能提出质疑,认为单纯致使句并非兼语句,而是NP+VP整个小句充当纯致使动词的宾语。  相似文献   

15.
小主语是动词性的主谓谓语句与主谓主语句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谓谓语句中有一小类是作谓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的,这类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小主语的句子与由主谓短语充当主语的主谓主语句相似。本文就这两类相似的句子进行分析并试图说明它们的异同。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NP+VP2+VP2”这一格式应视其具体情况分别属于主谓谓语句、主谓主语句和跨主谓谓语句与主谓主语句兼构句三种句型。  相似文献   

16.
0.1 双宾语句指述语后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其靠近述语的为近宾语,远离述语的为远宾语。如果用V表示述语,O_1表示近宾语,O_2表示远宾语,其句式可归纳为“V+O_1+O_2”。如: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史·廉蔺传》) ②天生民而立之君。(《左·襄十四年》)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宣二年》)  相似文献   

17.
<正> 介词结构在句子中除了经常单一地做补语和状语外,我认为还可以在复杂谓语句中的谓语之间充当“补·状”式兼语,形成另一种类型的兼语式。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意见,向同志们请教。 1.在现代汉语复杂谓语句中的谓语之间出现“补·状”式介词结构的格式,一般有下面三种: S_1:V_1+J+V_2 S_2:V_1+J+J’+V_2 S_3:V_1+J+O+V_2 在上面的写法里,J代表介词结构,J’代表连用的介词结构,V_1代表介词结构前边的谓语,V_2代表介词结构后边的谓语,O代表介词结构后边的状语(非介词结构)。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语义结构可以多角度地进行。本文选取述宾、主谓、述补、定中、状中、联合六种基本词组,构拟其语义结构模式,引出汉语语义成分的主要类型。对模式的描写,不简单地只标语义成分,而是让它们附丽于句法结构,如“吃西瓜”就是“述语十宾语受事”。对每一类模式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平面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二、连谓兼语重合式 N是V_①的受事,是V_②的施事,是兼语式的典型式,这种兼语式有的主语也参与V_②的活动,也就是说,V_②有两个施事,一个是V_①的宾语,即兼语,另一个是全句的主语,这种句式我们概括成如下的公式: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中的“孰与”是个同形异构体,根据句法分布和语义类型的不同,可离析为“孰与1”、“孰与2”、“孰与3”。“孰与1”是介词结构,引介伴随对象。“孰与2”受“孰与1”句宾语前置规律影响错误类化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逐步凝固化,最终成为一个动词性复合词充当全句谓语,表示比较。“孰与3”由“孰与2”进一步发展而成,作为关联词语用于复句,在表比较的同时兼表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