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鹏  安树伟 《城市》2016,(2):12-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对于过去需求侧改革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对引领新常态下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增加区域制度供给的创新,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未来我国区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包括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城市发展方式、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完善新型城镇化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湖北城镇化的发展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破解我国三农困境,促进农村及整个国家发展的基本之策。本文通过对湖北省的城镇化发展的深入调查,分析湖北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促进湖北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同的思路和对策。作为我国中部农业大省,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范文静  刘振侠 《职业》2022,(1):52-54
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在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手段、强化培训措施,帮助行业企业针对性解决典型岗位特色化技能人才培养难题,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刘治彦 《城市》2017,(9):47-5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以绿色、智慧和人文发展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建设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基础设施与城市建筑的绿色智能化改造,城市产业发展智慧化的意义重大,市场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5.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农村城镇集聚的经济社会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我国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有利于缓解城市的内需不足与市场制约,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动的压力.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并依托它们促进周边地区的农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雷小波  郑培 《职业》2017,(1):118-119
一、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推手 1.新型城镇化 我国在2000年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正式使用"城镇化"一词."城镇化"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城乡协调,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其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核心,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钟真 《城市》2016,(5):29-36
就地城镇化和县域城镇化可以被解读为“新型城镇化”的中国特色,然而对于其动力机制的认知还需要多样化的案例支撑.另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方面,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正面临人口流出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考虑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笔者选取辽宁省抚顺市及其下辖抚顺县这两个紧邻沈阳大都市的县市作为考察对象,以抚顺县总体规划和抚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基础,并在2013年进行5年实施回访的基础上完成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并没有带动地区城镇化,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更导致了碎片化的“乡头村”模式,结果是抚顺县极低的城镇化水平;由于紧邻沈阳,抚顺市的服务业发展受到“排挤”,服务业需求被沈阳市吸纳;而抚顺县的发展也由于遵循市区带动路径,呈现出内强外弱格局,结果是有县无“城”的发展格局.未来,抚顺必须坚持产业转型战略和城区升级战略,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统筹协调,才能深化拓展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是适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有利于产业和人口的城市倾向和提升城镇集聚效益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艰巨历史性任务.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新”,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传统城镇化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及人口向城市转移,而忽视了城市空间承载能力不足下的人口过度拥挤、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下的企业过度拥挤以及企业资源高消耗下的环境高污染问题,忽视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快转向城市下的城市公共服务缺失和非均等化、城市土地利用低效率下的城乡差距大拉动等社会问题,反映出城镇化非可持续性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王立岩 《城市》2019,(8):3-11
习近平同志在致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开幕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是驱动制造业技术、模式和业态全面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因。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先进制造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推进天津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未来发展要加强统筹规划、提升核心技术支撑、完善创新网络、以“积木式”创新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建立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制造业服务体系以及实施人才引培工程等。  相似文献   

11.
发展小城镇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在人口的非农化和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前提下的经济社会现代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到1999年的21年间,城镇人口增加了2.1亿人,扣除城镇人口自然增长部分,城镇共吸纳农村人口1.4亿人,其中小城镇吸纳了8000万人,约占转移农村人口的57.1%.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制度转型的障碍等实际问题,大中市场吸纳人口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发展小城镇作为当前人口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陈伟  卢向虎 《城市》2016,(5):37-40
西咸新区围绕“城、人、地、钱”等城镇化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按照“组团式”发展模式优化城市布局,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产业,创新投融资方式,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以人为核心,破解传统城镇化弊病,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丘陵县劳动人口长期大量外流,并叠加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为探究中国西部丘陵县在老龄化时代下的城镇化新特征和新趋势,以四川省岳池县为例,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并结合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访谈数据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一是岳池县虽然城镇化水平不高,但老龄化乡村已没有富余劳动力,上阶段支撑城镇化发展的“教育城镇化”和“返乡置业”因素都已减弱,未来可能进入老人进城养老为主的城镇化阶段。二是“60后”退休人群、高龄返乡人群将促使老龄人口继续增长,同时年轻人流出的现象还将持续,育龄人口大量流出使得县内新生代儿童的数量趋于下降,人口将进一步走向“倒金字塔”结构。三是展望到2035年的城镇化进程,未来县域人口总数将面临收缩,城乡养老职能将持续显著增强,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会明显加剧,尤其是丘区农业人口面临缺少“接班人”的风险,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将深刻变化。最后,研究建议应加强县级养老服务职能,建设养老型的城镇和乡村;要重视人力资源积累,培养高素质的城镇、农村的劳动者;应创新规划建设模式,适应动态集中的城乡居民点格局。研究有助于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节点.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推进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的转型,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性升级.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形成过程,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新常态、利益结构新常态、制度创新新常态的形成;这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还涉及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改革;这不仅需要政府发展理念的变革,还需要政府角色的转换.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提质增效、转型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王守智 《城市观察》2015,(3):100-110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协同发展的耦合联动关系。然而,在一些地方实践中,由于各种非理性、非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往往轻视或者忽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城镇化发展的"推拉效应",最终导致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产城关系"两张皮",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有鉴于此,要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就必须要做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与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在下一轮产业升级和全球竞争中建立优势”“专注核心技术,重点发力创新,‘专精特新’企业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有勇气走出国门、布局全球,勇攀全球产业科技高峰”“将‘中国智造’‘中国品牌’带向全球舞台”……近日举行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大会,在广东省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立足岗位、担当实干,凝聚合力、接续奋斗,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广东新型工业化新辉煌,为广东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并非只是为了解决西部发展的权宜之计,而是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抓紧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举全国之力全面对外开放的长期战略.因此,上海亟须主动将本地区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有效衔接,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找到上海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进程中,郫县国土资源局紧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科学处理保护、保障的辩证关系,通过积极搭建土地综合整治平台、推进市场化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了工业向园区有序集中,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梯度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稳步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为支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高品质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为研究对象,立足现状—战略—空间—布局的技术逻辑方法,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探索生态型小城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通过分析隆安县作为国家生态移民搬迁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意义,识别隆安发展现阶段发展的背景与优势,提出从构筑生态本底保护、区域协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及空间格局优化角度为隆安县筑牢生态底线、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支撑,实现国土空间保值增值。本文探讨生态格局引领小城镇高品质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小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冠伦  王征 《城市》2016,(5):72-74
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力培植产业集群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产业集群通过为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城镇竞争优势和经济实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城市因规模经济而集聚,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产业集群也能够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优势.伴随着产业集群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转变,城镇集聚经济得以实现,城镇化进程也得以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