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诸多区域性"文化圈"中,东北民俗文化以其主导的喜剧精神而著称。文章对关东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粗犷的精神内核予以了自然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传统和区域群体性格等多方面的成因探索,并对最充分显现这种民俗文化精神的民间艺术、亚艺术形式——"二人转"、喜剧小品和东北大秧歌做了理性的分析与诠释。同时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对东北民俗文化的性质作了理论的界定与阐析。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政府主导立法,建立完善的民俗文化保护体系;扩大宣传,使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意识;成立专门的管理、研究、展示机构,科学、系统地传承民俗文化;在大中专院校设立相关课程、专业,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提升东北民俗知名度;策划新闻事件,营造良好的民俗文化氛围;设计、开发、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塑造东北民俗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东北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传统向现代性变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之变化。东北地区社会风俗的变迁呈现出发展不平衡态势;多元并存下的变异性;以及外力冲击下的被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形成了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精神迷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价值是功利伦理与奉献伦理的和谐统一。它既反映了社会现实道德状况 ,又引导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理想。以现代化要求建构民族理性 ,要求把自主、凝聚、创新意识作为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创新社会大转型的质变时期,必须以科学精神作为精神支撑。弘扬科学精神应关注科学精神的全民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精神的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剧烈变迁,这种变迁必然带来社会心理的深刻变化.其中,日益中心化的大学与大学人必然呈现出躁动不安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在现实中的重要表现就是大学精神的重重困境,包括科学精神对人文精神的遮蔽、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遮蔽、顺从迎合的价值取向对独立批判精神的遮蔽、功利主义对超越精神的遮蔽等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
整个中国文化由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三个层次构成。民俗文化属于下层文化的范畴,其精神特质主要体现为反抗精神与平民精神。民俗文化的这种精神特质对中国文学精神的现代转型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精神动力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社会中,不同个人及群体形成的精神动力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只有通过统摄整合、发展整合和沟通整合等方式,对多样的、分散的、分化的精神动力加以整合,才能使精神动力从多样走向统一,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分化走向融合,形成大于个体或群体精神动力之和的新的社会精神动力,即社会的精神合力。  相似文献   

9.
论精神文化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人类文化的进步是多种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力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的深度、广度及其形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总是变化的.笔者通过对文化进步中的本质性动力因素与文化进步关系的认识,阐述了本质性动力因素在精神文化发展中的功能,从而能使我们辨证地对待精神文化发展中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东北抗日武装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歌谣。分析东北抗日歌谣产生的历史原因、内涵及其精神实质,认识到东北抗日歌谣是东北抗日军民表达思想情怀、鼓舞斗志、号召抗日救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作用。东北抗日歌谣集中体现了东北抗日武装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不畏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动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精神动力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包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党的优艮传统等多方面内容。强化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历史教育,加强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阐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目标宏伟又任务艰巨。中国梦的实现必然需要强劲的精神动力,即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3.
社会体育是人民群众在现代生存方式下不可缺少的文化形态。本文认为 ,现代社会体育的建立与发展需要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创造的能力 ,需要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和人的现代化 ,精神文化转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动力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生产力内在构成要素的转换,其中精神文化因素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性要素,经济发展从客体性经济转向主体性经济。其本质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从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向现代性的物质生产方式转换,具有现代经济的精神文化特性,主体的精神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从"直接劳动"向"科学劳动"的转变,具有鲜明的现代科学文化精神;发掘人的智能,以精神性的资源逐步替代物质性的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再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阶层结构类型一般会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球型 ,阶层分化依据一般会由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 ,阶层分化过程一般会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型分化。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也有其一般性与特殊性 ,即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既遵循其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为先进化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先进化是社会转型成功的客观要求。社会转型决定先进化,先进化又反作用于社会转型。当前中国的快速转型为先进化发挥作用提供了历史舞台,先进化只能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它对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起推动作用。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化,关键是要从中国先进化的基本内容上搞清楚和把握好主流性、创新性、开放性、先导性、民族性这几个中国先进化建设的重要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当代中国的先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代纷繁多变的新词语是反映当代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变化在新词语中留下了直接而明显的印迹,也反映出心理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这充分说明语言随着社会应接不暇的变化而快速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18.
振兴中国东北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于市场经济改革,制约了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转变一要改变经济发展赖以成长的制度环境;二要改变政府职能定位;三要改变政府的一些“不对称规则”,从而达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性与法制型政府的目标。这也是振兴东北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精神动力的概念,但却非常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他的一生中,提出过很多论述精神动力的经典语句。例如,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的精神动力思想,是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对改造人类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