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充是东汉初年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据记载有《六儒书》《政务》等多种,留传于后世的只有《论衡》一书。《论衡》现存八十四篇(另有一篇有目无文),均为王充所作,它是研究王充学说的可靠材料。《论衡》一书所论述的内容极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王充《论衡》一书中的三篇重要论文《问孔》、《非韩》、《刺孟》,指出王充不仅是遍览诸子百家的学者,而且是好学深思的哲学家,不盲信,不盲从,具有独立思考的可贵品格,敢于对当时人们奉为权威的孔孟提出批评,具有启发性。另一方面,王充并非盲目反对前贤,从总体上说,他积极吸收孔、孟、韩的思想,因此后人指责王充“诋毁圣贤”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3.
王充与《论衡》在现代学者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少清代学者对该书却非常冷漠,他们认为王充是一个毁祖誉己的小人与破坏名教的千古罪人;王充在《论衡》中"问孔""刺孟",被视为毁谤圣人的悖逆者;加之乾隆皇帝明确表态,将王充和《论衡》在政治上判了"死刑",致使《论衡》在清代,既无善本,亦无一个完整的校注本。  相似文献   

4.
两汉时期,儒法论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无论在政治路线上,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都有过激烈的斗争。王充的《论衡》就是当时儒法两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一部捍卫法家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儒家唯心主义的哲学名著。在这部具有高度战斗性的著作中,王充继承了荀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以敢于斗争的反潮流精神,痛快淋漓地“伐孔于之说”,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被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塑造为圣贤偶象的孔丘、孟轲。他不愧是我国古代一位无所畏惧的反孔战士、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动的孔孟之道,从来就是历史上一切尊儒反法的反动派用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精神武  相似文献   

5.
王充是我国东汉著名的思想家。王充的著作据称有多种,但流传至今只有《论衡》一书。王充在《论衡》中阐发的关于论证的逻辑思想,其中特别是对于归纳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是对我国古代归纳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拟对此做些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一、王充归纳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及基本特征。 《论衡》是对东汉时期天人感应论和纬迷信泛滥进行激烈抗争的产物,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王充曾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论衡》的宗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日:疾虚妄。”(《论衡·逸文》,以下凡引《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 ,东汉的王充是一位奇人。他一生“得官不欣 ,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 ,居贫苦而志不倦”。博览群书 ,“考论虚实”,以求“没华虚之文 ,反敦庞之朴 ,拨流失之风 ,反宓戏之俗”,结果写成《论衡》一书 ,在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史上 ,留下了一枝奇葩。这使得海内外学术界 ,既关注王充这位奇人 ,又关注《论衡》这部奇书 ;围绕王充其人其书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李维武教授的《王充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一书 ,即是一部关于王充思想研究的新的力作。《王充与中国文化》,作为一部形成于新旧世纪之交的…  相似文献   

7.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有尊孔,必有反孔。东汉初年的王充,就是在地主阶级独尊儒术后,首先勇猛冲击孔学的法家的杰出代表。他说他的重要著作《论衡》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疾虚妄”(《佚文》),即痛恨儒家的胡说八道。  相似文献   

8.
王充的著作中,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性》等书,除《论衡》外,其他各书均不见流传,故自古以来都认为是亡佚了。今天我们对《论衡》以外的王充其他各书能有所了解,主要靠《论衡》中的只言片语。然而,朱谦之先生在一九六四年十月《文史》第一辑上发表《王充著作考》一文,却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认为今本《论衡》之中已经混合了《讥俗》、《节义》、《政务》、《养性》等书,所以王充的这些著作实际上并未亡佚。《论衡》一书曾经过三次撰集,定本《论衡》则为其最后之撰集。三  相似文献   

9.
《问孔》和《刺孟》两篇文章,是选自东汉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著作《论衡》中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篇。《论衡》,是一部充满唯物主义思想,富于战斗精神的光辉哲学著作。全书现存八十四篇。其中对流行一时的神鬼迷信、汉儒思潮作了有力的批判。对孔孟之道以及董仲舒之流所宣扬的“天人感应”、“王权神授”、“圣人造世”、“先知先觉”等唯心主义的反动谬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在《论衡》中,王充用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10.
东汉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不仅以其巨著《论衡》闻名于世,更因秉性耿直不逢迎权贵而广受后人崇敬。不过人们在《论衡》的有些篇章中,却发现某些颂汉的内容言过其实,特别是对章帝的溢美之辞,似与其清高品格不相一致。这究竟是为什么?不能不引起学者格外的关注。本文拟谈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同行。一、有关王充过分颂汉原因的几种解释在探讨王充颂汉原因时,从《论衡》的《齐世》、《宣汉》、《恢国》诸篇中,不难发现王充对“世俗之性,如褒古而毁今,少所见而多所闻”的厚古薄今倾向有所不满①,主张历史是进化发展的。他认为“实…  相似文献   

11.
王充所撰《论衡》,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不可不读之书,全书自《逢遇篇》至《自纪篇》凡八十五篇,其中《招致》一篇有题无文、实存八十四篇,共二十余万言,可谓鸿篇巨帙,博大精深。历代学者因其问孔刺孟,訾毁家亲,对《论衡》一书及其作者多有非议,封建统治者也不给《论衡》以应有的重视,至使《论衡》无善本,极多脱误衍错,加之《论衡》一书多用方言俗语,“用事沉冥”,这就给阅读《论衡》、研究《论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夫经之有篇也,犹(由)有章句也;有章句,犹(由)有文字也。”(《论衡·正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界一直将东汉思想家王充界定为是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但是,从王充唯一流传下来的著作《论衡》来看,我们既不能说王充是唯物主义者,因为他至少是相信为唯物主义所反对的“命定论”;也不能说王充是无神论者,因为他只是在以一种有神论来反对另一种有神论而已。确切地说,王充是一位逻辑主义者,因为他在《论衡》中主要采用了逻辑分析的方法而不是思想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说理论证。总之,就《论衡》而言,王充根本无意于要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以及无神论和有神论之间作出抉择,他只是非常朴实和认真地对当时流行的被他认为是“虚妄不实”的言论进行逻辑上的驳斥,即揭露这些言论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3.
王充与辨伪     
王充(公元27年——约96年),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他“受业太学,师奉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后汉书·王充传》)。一生“仕数不耦”(《论衡·(?)纪》),曾做过县郡掾史小官,最后位至扬州治中,主管众曹文书,亦不过一个百石小吏。后(?)官居家,从事著述。王充的主要著作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生》四种,只有《论衡》传下来,并且原来八十五篇中又佚失《招致》一篇。《论衡》中的《对作篇》,相当于《论衡》的自序,此篇关于《论衡》的写作宗旨,交代得十分明白,如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虛伪之言胜真美也。……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其本皆起人间有是非,故尽思极心,以讥世俗。”又说:“今《论衡》就世俗之书,订其真伪,辩其实虛”,“《论衡》实事疾妄”。可见《论衡》是针对世上的伪书妄说而发的。《论衡》的批判锋  相似文献   

14.
《论衡》是一部具有文学性的政论散文著作,探析其文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论衡》的文章写作意义极大。《论衡》的文学思想是在王充朴素的科学精神,即"疾虚妄"式的批判、"求真美"的价值取向下形成的,突出表现为"为世用""求真美"的特点,并由此派生出王充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15.
《论衡》是研究汉代越文化的重要资料。《论衡》中丰富的禹资料对于汉代禹文化的流传与演变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王充对禹感生说作了批判,认为禹治水所受洛书是《洪范》,《山海经》为禹治水时所作,但否定会稽山得名和禹葬鸟佃等有关于禹的传说。《论衡》中的禹形象展现了王充性格与思想的特征,即质实性、批判性和立异性等。在很大程度上,王充依然是传统精英文化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6.
王充本着"疾虚妄"的叙事目的和"求真实"的叙事态度创作《论衡》,叙事形式富于逻辑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论衡》"是而直"的叙事空间,体现了王充理性思维模式。在其作用下,王充重新构建了物理空间和伦理空间。王充的理性思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充(公元27~97年)及其名著《论衡》,自东汉末年以来,受到历代重视,其影响是深远的。目前,我国的历史、哲学史、思想史书籍对王充一致评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这是无疑的。然而,有关自然科学史书籍则对王充及其《论衡》缺乏应有的重视。有的书只是只鳞片爪地提到王充的个别贡献;有的书则只字不提;有的书介绍中国古代科学家达四十位以上,却并未将王克列人(以上参见本文参考书目中的后六种)。那末,王充究竟可  相似文献   

18.
王充本着"疾虚妄"的叙事目的和"求真实"的叙事态度创作《论衡》,叙事形式富于逻辑性,三者共同构成了《论衡》"是而直"的叙事空间,体现了王充理性思维模式。在其作用下,王充重新构建了物理空间和伦理空间。王充的理性思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汉王充《论衡》中的《刺孟》。幸许有《问孔》的屏障前置,过多地承接、附吸着古今学人的淋漓笔墨,转而溅落、渗印到它肤体的解读文字委实稀疏寥然。倘诠释为通透了王充对开山祖师孔子的兴问发难。以仰其鼻息的孟子自在覆巢之下,那不禁狐疑柢泉,当初王充何苦不吝心力、不惮遗笑,洋洋洒洒四五千言,紧贴连缀《问孔》之后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不使前哲心血叹之空掷,多一些“知我者”,少一点“不知我者”,《刺孟》一篇非得下一番工夫求索不可,何况这工夫决不会蜕变成负数。  相似文献   

20.
王充对魏晋经学产生了不少影响,这在王肃经学中得到典型的体现。王肃之父王朗在会稽任职时获得《论衡》一书,王粲将《论衡》一书带至荆州,王肃之师宋衷与王粲同为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因此王肃接受王充思想影响是很自然的事。王肃以求“实情”的治经态度对当时盛行的郑玄经学作了辩证地批判,这种治经态度和批判精神当多得益于王充。王充是东汉时期反对谶纬的健将,王肃亦反对谶纬学说,在经注中常对感生等现象作理性化的解说。王肃经注具有平易质实、简洁精炼的特征,这种风格与王充文学主张与文章风格等的影响有不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