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言志,歌寄情。鲁迅的风雷诗篇,既反映了时代的脉搏,又留下他人生道路上的深深脚印,同时也辉映着他的思想光芒。这些不朽的诗篇,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一) 据现有资料看,鲁迅是一九○○年开始诗歌创作的。《鲁迅诗稿》开篇第一句:“谋生无奈日奔驰”(《别诸弟》),就把他从绍兴到南京求学时期,家境败落,生活困顿,出路渺茫,心绪惆怅的真情实况流露出来。当时,鲁迅父亲已因病去世,祖父仍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整个创作生活中,旧体诗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诚如他自己所说:“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鲁迅旧体诗,只有48题,61首。但创作的时间跨度却较大,从1900年初春的《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到1935年深秋的《亥年残秋偶作》,绵延了36年之久。 大家知道,这36年,鲁迅的思想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飞跃。从世界观对创  相似文献   

3.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教授杂咏》之二鲁迅先生的《教授杂咏》四首,是一组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讽刺诗篇.四首诗各咏一人一事,上面所引的第二首诗,系讽刺赵景深先生误译英文中的银河为“牛奶路”,由此揭示赵提出的“宁顺而不信”的翻译主张之可笑.《鲁迅全集》十卷本,《集外集》注释本,对读者知之已稔的“牛奶路”作了详注;对索解为难的“马郎妇”却未加注释. 张向天《鲁迅旧诗笺注》,周振甫《鲁迅诗歌注》,对此都有注解.他们都根据《二心集·风马牛》一文,谓指织女星.锡金《鲁迅诗本事》中,说“有菩萨化为马郎妇  相似文献   

4.
一、《战哉歌》和《进兮歌》鲁迅早年有两首诗,过去被认为是译诗,没有引起重视;其实应该说是创作,是值得注意的卓越的爱国主义诗篇.先说《战哉歌》:“战哉!此战场伟大而庄严兮,尔何为遗尔友而生还兮?尔生还兮蒙大耻,尔母笞尔兮死则止!”  相似文献   

5.
一、“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鲁迅幼时饱经世态的炎凉。十九岁时,由于家庭衰落,父亲病故,他又不愿走当时读书人惯走的道路—一科举不成即做幕友或商人,便去南京上学堂,“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这在当时是受统治阶级中人们的奚落和讥笑的。但是,青年鲁迅为了寻找真理,探求中国的出路,毅然走上了新路。一九○○年秋,他用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下了《莲蓬人》一诗,热情赞美不随俗浮沉的可贵精神。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开头四句,作者极写在秋风萧瑟的特定环境中,“莲蓬人”用芰叶做衣裳,用水荇做带子,住在仙人的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鲁迅先生写了一首深刻、动人的律诗,题为《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写给“知友”、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的夫人王映霞的。此诗问世已经四十余年了,但是,人们并未对它作出正确的解释。一九三八年郁达夫《回忆鲁迅》,曾对诗意作过一点简要的说明: “后来搬到杭州去住的时候,(鲁迅)也曾写过一首诗送我,头一句就是登遐仍如在。这诗的意思,他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高压。他从五代史的记录里,曾看到过钱武肃王的时候,浙江老百姓被榨得连裤子都没得穿,不得不以砖瓦来遮盖下体。”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报编辑质量的核心,是提高稿件质量,学报编辑怎样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或协同作者提高稿件质量,这是编辑发挥主体功能所在,也是困难所在。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鲁迅《别诸弟三首》之三),鲁迅的诗句可以移用。编辑的天职是“为人作嫁”,是“甘为人梯”,但要做好嫁娘,做好人梯,却非易事。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摸索出一些经验和规律。根据许多同行的实践,对于提高稿件质量问题,大体上可概括为三个字,即识、炼、精.识,就是编辑首先要识别文稿有无发表  相似文献   

8.
柳萌 《新天地》2011,(5):24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时写过一首诗《有的人》。诗的开头四句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开头的四句诗,常常被人们引用,借以说明生命的长度并非由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二年三月三十一日,鲁迅写了一首题为《偶成》的七言绝句。全诗是: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 春兰秋菊不同时。这首诗,是鲁迅诗歌中争论较多的一首。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三、四句中的“芳林”、“春兰秋菊”、“时”的理解上。“芳林”指的是哪里?“春兰秋菊”隐喻什么?“时”又当作何解呢?多年来,人们各执己说,莫衷一是。有人说,“芳林”系指当时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有幸得到日本鲁迅之会访华团(“鲁迅の会访中团”)赠送的一册1981年7月30日出版的《鲁迅之会会报》(“《鲁迅の会会报》”)第3号。在该刊封里影印了鲁迅早年在日本学柔道前在入门誓文后面的署名和印章,这在我们中国还没有披露过,因而是弥足珍贵的。鲁迅的亲笔署名是:“清国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城内都昌坊口户主周树人”;在名字下方的印章是篆刻的四个字:“存诚去伪”。  相似文献   

11.
刘长卿《刘随州集》,收诗500有奇,重见他人集中近30首.单是重见皇甫冉集,就有10余首之多.现在我试着辨析一些诗,并按《丛书集成》本《刘随州集》标出卷数.一、《寄灵一上人》(卷三),题下注“一作皇甫冉诗,一作郎士元诗.”冉集题《赴无锡寄别灵一、净虚二上入云门所居》,有“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句与赴无锡尉相合,又云“新年芳草遍”,是新年初春时也.郎士元集题《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但李嘉祐另有《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灵一有《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故应为皇甫冉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文《琐忆》曾经写到文章作者(唐 )第一次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唐 当时是署名作文以抨击时弊,因而累及鲁迅,所以见面时内心疑虑重重,惴惴不安,非常矛盾。互通姓名之后,鲁迅一句“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更添作者的窘态。此时,鲁迅却话题一转,故意重问姓氏,然后不无幽默地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一解作者窘状。 鲁迅所言姓过“唐”,这是指其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之新诗《梦》的首用笔名“唐俟”,同时发表的还有新诗《爱之神》和《桃花》,杂文《我之节烈观》。 鲁迅用“唐俟”为笔名,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写旧体诗,鲁迅说过:“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鲁迅书信集》638页)只在《日记》上记了下来。鲁迅的旧体诗在《集外集》出版之前,极少先经发表。《鲁迅全集》十卷本注释本所注旧诗最初发表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这个悲剧人物,在《红楼梦》中是个聪明颖慧过人的“才女”,作了不少有名的诗篇。其中尤以《葬花吟》《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这三首长诗最为著名,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评论家进行探讨研究。《葬花吟》共五十二句,按意思可分十三组,每组四句,整齐美观,不多不少。第一组四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谢,落絮轻沾朴绣帘。”是写物的。是写花,写游丝,写落絮。调子是低沉的,心绪是伤感的,写受晴雯之气,疑到宝玉身上有关,本少女伤春之情,感花伤己。第二组四句“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自嘲》诗,是他诗作中的名篇,曾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交口称誉。该诗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已经成为千百万革命人民的座右铭。但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却一直争论迭见,莫衷一是.搞清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对理解鲁迅后期的许多诗篇,研究鲁迅后期思想,更好地学习鲁迅精神,都是颇有助  相似文献   

16.
星期天到古旧书市淘金,在一堆“文革”期间的旧资料中,偶得一本《鲁迅诗注》,让我喜出望外。鲁迅一生写过许多诗,他的诗与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是文艺宝库中的珍品。但他的诗,生前没有编成专辑出版,除《集外集》比较集中地收录了新诗6首、旧体诗43首和《集外集拾遗》收录17篇早年诗文外,还有一些诗只见诸其他文章中。因此,对系统学习、欣赏和研究鲁迅的诗,带来了诸多不便,需要从不同的鲁迅著作中去查找。而1968年3月,由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的《鲁迅诗注》,不仅将鲁迅一生写的诗汇集在一起,而且一一作了注释。《鲁迅诗注》虽然是“文革…  相似文献   

17.
早年读鲁迅书,对一篇题为《拿破仑与隋那》的短文留下深刻印象。有感于人们熟知并崇拜拿破仑、成吉思汗一类战功显赫者,却冷淡甚至无视牛痘接种发明人隋那(今译琴纳,公元1749—1823年,英国医学家),鲁迅愤然指出:“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这番激烈的谠议,自然不能视作评价拿破仑、成吉思汗的科学论断,因为在这些军事奇才“杀人”、“毁坏”背后,自有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勋在。鲁迅夫子这篇短文别有一些警世意义:它犀利地针砭了一种不公正的现象——那些大有益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往往被人们享用却不为人们纪念,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以至昔之历史  相似文献   

18.
鲁迅这首《无题》有两辐手稿,都收在一九七六年版的《鲁迅诗稿》中了。第一辐作: 洞庭浩荡楚天高,眉黛心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亦险,秋波渺渺失《离骚》。与《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所记全同。第二辐有《无题》二字诗题,“浩荡”作  相似文献   

19.
<正>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两句话。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第1179页注[6]说:“这是说每人技分得的韵字赋诗。完成一首四韵八句的诗。一言,即一字,指分韵所得的字。”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第265页注[80]说:“意谓与会的人,各分一言(字)为韵,以四韵八句成篇。赋,分。”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第763页注[6]中说:“古人集会赋诗,往往规定一个统一的韵,或者规定一些字分配给各人做韵脚。一言可能指规定的韵字。均赋,指每人都赋诗一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三位先生都忽略了分韵字赋诗的种种严格限制,把不  相似文献   

20.
我写过一篇《沈括描写京口风光的诗篇》短文,载《教学与进修》1980年4期,介绍了为残本《长兴集》中所佚去的四首诗,即《金山》,《望海楼》、《润州甘露寺》、《吊陈升之宅》以及长诗《图画歌》中有关甘露寺壁画的几句,并作了简单的说明。后来翻阅旧籍,续获一首,现补行介绍出来,以饷关心沈括遗著或镇江掌故而同我一样未见过吴允嘉重编《长兴集》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