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巩固和发展苏维埃境内的经济保障劳动人民的利益起见,临时中央政府根据第一次全苏大会所决定的经济政策的原则,颁布工商业投资条例,以鼓励私人资本的投资并决定这一条例于一九三二年一月起实行。 第一条 凡遵苏维埃一切法令实行劳动法并依照苏维埃政府所颁布之税则完纳国税的条件下,得允许私人资本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境内自由投资经营工商业。 第二条 凡投资者须先将资本的数目、公司章程或店铺的名称、经营的事项、经理的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和工农民主政府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和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与制定了自己的教育方针与政策。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纲”第十二条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所能做到的范围内,应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首先应在青年劳动群众中施行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积极地引导他们参加政治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一九三四年一月二苏大会时,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苏维埃区域劳资政策的调整经历了由各地苏维埃政权单独制定政策与法规到统一的《劳动法》出台,并在多次修正中与苏维埃区域实际的吻合度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虽然苏维埃区域劳资政策“左”的错误倾向始终存在,但苏维埃区域劳资政策仍有其积极影响:全面保障雇工权益,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加强劳动立法工作,把劳资关系的处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在与“左”倾错误的斗争中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谨向全世界与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这些任务,在现在的苏维埃区域内已经开始实现。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这些任务的完成,只有在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在全中国的统治,在全中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统治之后。而且在那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才能更具体化,而成为详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谨号召全中国的工农劳动群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指导之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 凡犯本条例所列举各罪者,不论是中国人外国人,不论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土内或在领土外,均适用本条例以惩治之。 第二条 凡一切图谋推翻或破坏苏维埃政府及工农民主革命所得到的权利,意图保持或恢复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者,不论用何种方法,都是反革命行为。(注)本条例所称为对于苏维埃或在苏维埃境内的反革命犯罪,包括对于革命委员会或在革命委员会管理之下的一切反革命犯罪。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全国性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迅速建立稳定的金融秩序,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成立之初就把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当作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来办理。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建设,即以国家政策规定苏区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并为完善币制、全面实行统一币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币制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体现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华苏维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合作社纳入战时经济体制,积极制定诸多扶助性政策,从法律、金融、人力、组织等层面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尽管国民政府的战时合作社政策存有一定不足,但总体看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以及支援抗战,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认为,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的工农联盟是工农政治军事联盟,其内容是俄国无产阶级要支持农民的土地革命,农民要拥护十月革命和支持革命向前发展,无产阶级要联合贫苦农民进行国内战争,无产阶级要支持贫苦农民对富农进行斗争,农民必须向苏维埃国家提供进行战争所需要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提出了建立工农经济联盟的思想,其内容是:必须重新考察工农关系,必须改善小农的经济条件,必须废除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制,必须发展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等等.  相似文献   

9.
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 亲爱的同志们: 上杭武平已被我红军十二军配合广大工农群众,在几天内全部占领,团匪钟绍葵,全部击溃而逃窜广东,这是当目前发展革命战争开始时就取得这一极大胜利,在全国苏维埃的发展和胜利上,都有伟大的意义的。尤其是当目前红军正在围攻赣州的时候,上杭武平两县的夺取,不仅威胁广东军阀,而且对于夺取赣州有极大的帮助。 上杭武平两县的夺取,不仅开展并巩固了闽西苏维埃区域,而且使闽赣的联系愈更巩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果说在宏观上是价格问题,那么,在微观上,在经济组织形式上就是合作社了,就是发展合作经济、完善合作社组织的问题了。 但是合作社的发展在我国曾遇到过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在两种极端认识下产生的。一种极端认识是把合作社简单看做合并生产资料和集体劳动,以后由这一极端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因为怕“一平二调”和“吃大锅饭”而  相似文献   

11.
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广大雇工具有政治上的主人翁和经济上的被剥削者的双重身份,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政策与实践的复杂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在纠正左倾错误路线中,使雇工权益的保障逐步契合苏维埃根据地的实际。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坚持以民族利益为重,把阶级斗争放到次要位置,对雇工权益的保障体现出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政权在与具体工作中存在左的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完善雇工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与实践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适应是一项普遍的自然与社会法则。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生组织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竞争与合作、有利与不利等各种环境问题,所处组织生态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了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发展,应当实施科学管理,促进合作社对经济环境的适应;准确理解执行政策法规,提高宣传力度,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拓展融资渠道,保障合作社适应社会环境;重绿色经营,保护自然环境,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增强其对组织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合作社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1921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制定和实施了新经济政策。这是苏俄在进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转变。这个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在当时的苏俄和中国都有不同的认识。以至发生争论。我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就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发表过自己的见解。本文拟对这一政策及其争论的历史背景和高君宇的理解作初步考察,以对高君宇的认识做出恰当的评价。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革命成功不久,为了挫败随之而来的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敌对势力叛乱,度过灾荒,饥馑,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曾制定和实行过“战时共产主义”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4.
鄂豫皖苏区的银行与货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曾先后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后改为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鄂豫皖省苏维埃工农银行、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后改称皖西北道区苏维埃银行)以及经济公社等信用机关,发行了约二十余种版式的银元、铜元、银币券和布币。金融机构的建立与货币的发行,是苏区经济建设和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得到蓬勃发展。在此同时,苏区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创立与发展。当时的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中设立了“高等教育局”,《苏维埃学校建设决议案》中提出的建设四类学校,“第四类,即大学。他的任务,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虽然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经费十分紧张,我们的党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还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建立了一批大学,如1933年11月7日在红军学校基础上成立的我军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红军大学,下设指挥、政治、参谋三个系,培训营团级以上的干部,还设有一个高级班,调训军以上干部;1933年8月创立的培养苏维埃政府所需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干部的苏维埃大学,设特别班和普通班两部,特别班分为土地、国民经济、财政、工农检察、教育、内务、劳动、司法等八个班,普通班是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实行发展合作社经济的政策,并从法令章程及财政税收等层面对各领域的合作社活动予以扶助,其政策在实施中尽管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政策措施的完善程度与积极意义亦值得肯定.从中共早期合作社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看,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合作社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应正确认识现实的国情,准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加强法令章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苏维埃共和国”,这是列宁在1917年4月所写的《四月提纲》中提出来的口号。他当时写道: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大家都知道,列宁的《四月提纲》是以他的革命转变论为理论根据的。他提出这个口号的意思是说:革命不应当停顿,而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去。而过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就是首先使全部政权转入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当时提出这一口号,是预计到革命按和平发展路线,建立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然后由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  相似文献   

18.
一、“级差地租”问题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来的解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党领导农民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在土改的基础上,又根据自愿互利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采取逐步前进、相互衔接的三种形式,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农村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合作社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组织集体生产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对合作社之间由于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客观上存在着的经济收入差别,采取承认和照顾的政策,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第二年(一九五七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三千七百亿斤,比一九四九年的二千一百六十二亿斤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全国棉花产  相似文献   

19.
潘嘉玮 《学术研究》2008,36(5):40-49
中国合作社发展从改造分散的个体经济开始发展到高度集中三级所有的"大集体"经济模式.已背离了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初衷.在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背景下,必须重新明确中国合作社的法律定位以及对其进行制度重构.中国合作社应是以个人所有为基础的共同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之一,必须在中国宪法中确立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合作社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民法应确立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并对合作社的内外财产关系做出调整.在商法领域也应有合作社的地位,根据各种合作社的性质及特征,规定相应的商事登记制度.本文根据对合作社的新的法律定位,对中国合作社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出现了新的势头,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甚至被视为当代中国农民继“包干到户”和乡镇企业的第三大创造。不过,当代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事实上,50年代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是新形势下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制度渊源。一、初级社产权制度基本规定初级社产权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年满16岁的男女劳动农民或能够参加合作社劳动的别的劳动者,自愿申请经社员大会批准,可成为合作社社员;社员的劳动归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对社员的劳动实行“按劳计酬、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