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灼钦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5):84-8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命发展,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郭选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2):73-76
新课程改革是关系到民族复兴的大事,它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现在新课改已经逐步进入深水区,我们必须在学习、接受先进理念的同时,静下心来教研,潜下心来反思,特别要处理好教材,落实和整合三维目标,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实行有效教学,真正把课上到学生心里。 相似文献
3.
4.
正当前社会节奏日益加快,日新月异的科技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提升了人的生活水平。不难看出这是教育带来的革命,而作为教育的本身也在提速和提升,现代的气息溢满人间。曾有人提出放慢生活节奏,是啊,慢一点感悟人生。而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现实工作中发现,有时不妨放慢课堂教学节奏,会有更为精彩的一面。自我认为,这是教与学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沙冬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5):50-51
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学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硅课堂生命力的课程能力要求。既然是生成的属性是多元的,那么生成的方式也必然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华冬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00-101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程理念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一改过去的单调机械.渐渐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生成性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其在大学课堂的施行亟待探讨。生成性教学以弹性教学预设为基本前提,需要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评价的改善;生成性教学之运行要求注重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筛选及偶发性教学资源的合理处置,也需要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遵循动态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汪国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三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可以教得更少,学生可以学得更多。新课程改革更是呼吁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确确实实是深化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贯彻,小学数学的反馈教学也在逐步深入。但传统教学下的反馈,它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要向创造性地运用反馈教学法,我们需要改革,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创新,创新是民族之灵魂。没有反馈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不讲究反馈艺术的教学同样是不成功的教学。那么到底什么是反馈教学法呢?用比较科学的话来概括可以认为反馈教学法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原理建立的新教法,是师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控制)学生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学习,以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效益性… 相似文献
10.
沈燕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3-10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可能也无权再按自己的要求来对所有学生进行“格式化”。映人教师眼中的心中的,应该是一个个与之平等生存的形形色色而又独一无二的“人”。在新课程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不断地生成对话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1.
张渊菁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9)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都不喜欢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只有寥寥几个学生在参与课堂.虽说新课程改革以后这样的现象不是很明显,但我们仍然遗憾地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孩子本身的主观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无法进入文本的世界,显得兴致不高,非常被动. 相似文献
12.
张秀丽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写作是学生的痛,评改作文更是老师的痛。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当前,教育领域的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作文评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3.
蔡丽冰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9)
语文教学,要从对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着眼.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们学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学会用语文知识来探讨问题,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