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文以报载现金犯罪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现金管理制度不敌现金犯罪的原因.论文认为现行现金管理是一种钱账分割制度.两权分离是其理论解释,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信息技术落后是直接原因,权力过分集中催化了现金犯罪.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报载现金犯罪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现金管理制度不敌现金犯罪的原因。论文认为现行现金管理是一种钱账分割制度。两权分离是其理论解释,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信息技术落后是直接原因,权力过分集中催化了现金犯罪。  相似文献   

3.
现金管理违规现象及治理吕根盛,倪勇中,严秀英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投放,是当前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的迫切要求,银行作为国家授权的现金监督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把这项工作纳入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落实。最近我们组织了一...  相似文献   

4.
环境犯罪罚金刑制度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其在产生原因、危害性、犯罪构成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犯罪,对这种犯罪进行处罚的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应当是罚金刑.我国环境犯罪罚金刑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设立环境犯罪倍比罚金制度、环境犯罪罚金刑易科制度、环境犯罪罚金刑执行移送制度等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国库现金管理是国库制度一个重要部分,是政府理财的标志。我国国库制度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但随着政府存款余额的日趋上升,国库现金管理问题却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将具体介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历程、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赵沛 《甘肃社会科学》2006,56(5):211-214
居延边塞的现金由侯官统一管理,边塞各级单位编制<钱物出入簿>记录现金的收支,并上报都尉府.军官的俸金为当时边塞重要的开支,主要来源是国家的赋钱,边塞的赋钱原则上由相应的内地郡直接支付.  相似文献   

7.
宋代公使钱滥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使钱本应用于官员的往来招待和日常供给,但在实际操作中,私用、过用、挪用公使钱的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有随时间推移而加剧之趋势,由此成为两宋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弊病.公使钱滥用的表层原因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尚在于宋代君臣对于这一制度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使得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层面缺陷被不断放大,并最终对宋代的财政、吏治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
加强现金管理的几点建议何民,王晓,童国诚一、端正认识,现金管理应常抓不懈。现金管理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不能否认,原有的现金管理制度、办法有需要改进之处,但不能因此就否定现金管理工作。现金管理本身不仅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9.
切实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投放,是当前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的迫切要求。人民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把对现金的监管纳入金融大监管体系。但从现状来看,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不少基层人民银行的现金监管工作仍然步履艰难。 难点之一: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了现金的社会流量 (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乡、个体、私营、股份合作经济迅速发展,其独特的经济结构决定其经营活动方式具有快、便、灵特点。因此其频繁的商品交易、原材料采购、管理人员的差旅费用等绝大部分用现金支付。(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加剧了现金投放。一些地方基本建设项目轮番上马,其基建投资中的石砂、砖及民工工资等也都是直接用现金交付。(3)由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社会集团消费及工资性支出等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导致了现金的大量投放。(4)民间借贷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趋活跃,而一些不规范企业面向职工及社会集资大量存在,都需要大量现金在体外循环,势必增加市场现金流量,促使货币投放增加。(5)大量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其汇兑款全部以现金支付,其解付金额不是以往几百、几千而是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相似文献   

10.
刘红 《理论界》2003,(5):53-53
近年来,随着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不断加强,现金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渐得到落实。但从前段时间的检查看,各基层金融机构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大额支现、越权审批、登记报备不全、非基本户支现、超范围超用途支现等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转型时期银行客户、基层行作为经济主体受各自利益驱动分别存在逃避、放松现金管理的动机和行为,使得现金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较明显,不但金融机构现金管理有漏洞,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也较薄弱,这既会给一些不法分子进行逃税、洗钱、逃债等经济犯罪活动以可乘之机,也会给国家财产和银行资金…  相似文献   

11.
陈利 《理论界》2011,(11):69-71
本论文主要阐述犯罪生物学派、犯罪心理学派、犯罪社会学派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依据现代犯罪心理学的主流思想,从个性社会化角度,重点剖析了犯罪人格缺陷说的主要思想,以为预防犯罪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社会犯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劳动教养法治建设曲折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法治化建设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改革与完善劳动教养制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犯罪:对农民工犯罪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农民工犯罪问题突出。导致农民工犯罪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个体,而在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即建立在二元户籍身份制度之上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是农民工犯罪的结构性原因。本文提出结构性犯罪这一概念,并将农民工犯罪纳入此范畴。  相似文献   

14.
对现金管理的思考王衮锡,王萍近几年来,银行现金支付量一年高于一年,而且增长幅度很大,给基层人民银行现金调拨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有的专业银行由于受人民银行现金供应的影响,有时正常支付都很困难。人们不禁要问:市场上的票子到哪里去了?银行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与反思:透析刑事案件初查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查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实践的产物.刑诉法有关立案程序的设置、犯罪的复杂化和诉讼实务中对立案指标的应用,是形成这一制度的法律原因和现实原因.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初查制度发挥着保障人权、及时准确地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基于现行刑事程序法律框架的限制,初查制度不仅面临着合法性不明、法律性质不清的理论困惑,而且难以发挥案件分流的功能.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立法上取消立案程序,在"明示初查"与"默示初查"两种模式间作出选择.在当前立法尚未修改的情况下,应当肯定初查制度的存在价值,正确运用初查的方法和有效使用初查中获取的证据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6,(8):69-80
借助2004-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市场化进程,我们系统考察了地理位置对现金持有水平及其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处中心城市(或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公司,其现金持有水平明显高于偏远地区(或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公司,且其现金持有价值也明显优于后者,偏远地区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则呈现"双低并存"的现象;市场化进程的提高会显著弱化地理位置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偏远地区公司现金持有的"双低并存"源于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上述代理行为在降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也损害了其持有价值,验证了地理位置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代理冲突途径,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则能有效缓解地理位置引致的过度投资行为。上述结论在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区域差异的同时,也为公司的现金管理战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库管理制度的成熟经验,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库体系是当前推动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任务。(一)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国库管理制度基本状况1.法国的国库管理制度。一是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法国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即由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法兰西银行)开立国库单一账户,将所有政府现金资源集中于该账户统一管理,同时设置国库分类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二是国库现金管理。由财政部下属的公共会计司负责,在政府部门和全国各地区都派驻有公共会计师,全国约有3000名,全部是财政部的公务员。各级地方政府编制预算,收支账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解读——以BPS模式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学者们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试图通过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读,探寻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运用社会学的BPS模式来分析各种青少年犯罪类型,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青少年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都对其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浪潮的兴起,伴之而来的金融犯罪也日趋猖獗。本文认为我国当前金融犯罪的形成原因主要分为主体原因和主体外原因。主体原因有三:(一)金融从业人员大多偏年轻,道德、业务素质比较差,防范金融犯罪的意识淡薄;(二)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社会公众心态失衡,某些人铤而走险;(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人的物质欲望增强,拜金主义盛行。从我国当前金融犯罪的现状来看,金融犯罪形成的主体外原因主要是指我国金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张耀嵩 《理论界》2009,(5):88-89
单位犯罪自首是指单位犯罪后,单位或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单位其他罪行的行为.此项制度的研究是随着刑法典设立单位犯罪制度,不断深入展开的.着重对单位犯罪自首制度的类型、成立实质条件、处罚原则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促进此项制度在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