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称新准则)。在新准则颁布之前,我国没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散见于1999年,特别是2001年出台的有关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称旧准则)。本文拟对资产减值新旧准则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以沪、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资产减值行为在新准则颁布前与实施后的异同,分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研究显示:新准则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尤其削弱了公司盈余平滑的动机;准则执行期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资产创值能力的变化,达到了政策原有预期;上市公司对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大于以前年度,可能利用短期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上市公司有扭亏、脱帽和防亏动机,准则应完善对短期资产减值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新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对我国企业资产减值核算的发展概况,适用的新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4.
从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则寻求盈余管理的逻辑关系,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所有权结构,分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执行资产减值准则时的区别所在及其根源,并提出两个假设。H1新准则颁布后,长期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仍然受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H2所有权结构的差异,导致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则时有差异。为检验这两个假设,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利用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销减值长期资产以实现扭亏等盈余管理动机的情况;所有权结构的不同对企业准则的执行也有影响,国有企业利用“转销”减值长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低于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布实施是一项重大变革。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虽然与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恢复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未完全堵塞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漏洞,但它体现了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又努力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原则,同时也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督监管现状。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增加了资产减值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及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提出及改革的动因入手,依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的框架下,针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的认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组相关概念的引入、商誉的减值以及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瓶颈与完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可操作性差,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缺陷、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以利遏制企事业单位随意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是,由于现实市场因素的限制,新的准则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2006年初,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引人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概念,对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要求以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并确定减值损失.本文通过对资产组减值测试实务操作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准则,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1年至今,我国实施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已五年有余,虽对核实企业资产价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问题多多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既有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缺陷,又有实施环境的差强人意。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完善长期资产减值会计,是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的一个难题。解决的思路应从完善资产减值准则内容和实施环境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惯常使用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的背景,在新旧资产减值准则比较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出台给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