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法生 《文史哲》2020,(3):63-77+166
西周文明中的人文理性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础,受20世纪反宗教思潮的影响,学界过去往往将其起源归结为对宗教的反动。分析以往关于西周人文精神形成的几种主要观点和殷周之变的宗教内涵,可以发现上述结论过于简单和片面,遮蔽了殷周之际中华精神演变的本来面目。实际上,轴心时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依然处于宗教时代,殷周之变也并没有消灭宗教。不过,它完成了对殷商自然宗教的历史性突破而创立了一种新的伦理宗教,正是新的伦理宗教孕育了西周的人文精神。伦理宗教不但产生了新的至上神(天),产生了对于神意的新解读即以德为核心的天命观,而且产生了天人之际沟通关联的新的渠道与形式,最终使得道德性天意所关照的社会领域不是减少而是扩大了,天人之际的联系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因此,西周人文理性的产生虽然是传统自然宗教弱化的结果,但同时也是新生的伦理宗教深化的产物,不理解新生伦理宗教与人文理性之间的内生关系,不理解伦理宗教对人文理性的孕育开创之功,就无法揭开西周文明和精神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正> 自东汉以来,学术界通常认为殷周时代的“帝”便是“天”,帝、天混一而不分,它们是殷周思想中至上神的不同称谓。今人一般都承袭此观点。近年出现了两种新的学术观点,对此成说提出质疑。一种观点认为,上帝只是殷代的至上神,周代的至上神是“天”;另一种观点进一步认为,殷代的上帝只是诸神之一,非至上神。对上述两种观点作出客观剖析,同时对殷周思想中的至上神观念作出进一步考察,当属必要。一、天不是周代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他在80年代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是正确分析世界历史性变化作出的崭新判断。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不仅仅体现在对发展了的世界实际的认识和判断上,也体现在对发展了的中国国内实际的认识和判断上。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受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所制约。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故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下我们正在进行全面小康建设,须必须准确把握其特征,从而保持爱国主义的与时俱进性,以达到充分运用爱国主义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立、发展与完善的时代特征。精神文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与保证 ;市场经济是精神文明的载体与平台。在中国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历史一致性。要区别市场经济不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资产阶级腐朽意识以及“左”的观念有着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6.
钟添生 《理论界》2008,(9):23-24
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意识、历史意识、责任意识、奋进意识。江泽民的忧患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危机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历史意识:拓展广阔的时代视野;责任意识:把握内在的时代逻辑;奋进意识:坚持先进的时代取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因服务于不同的政治路线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新时期党的建设在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打上新时期的时代烙印,具有新时期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自20世纪后逐渐从严重对立转向逐渐接近,到20世纪60—70年代的后工业社会或后信息化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促进两大思潮的合流,产生后现代主义哲学。文章将就从人本主义思潮中孕育出的后结构主义中的解构主义、文本主义、反一元中心主义、异质多元主义等理论进行阐述。后现代主义哲学在西方文化领域影响颇大,其实质上是科学主义融入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殷周之际中国社会的道德气质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殷代,祭祀占卜是获知天意的唯一渠道,只见"神灵"之德,而不见"人"之德。到了周代,统治者尤为强调"帝命不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天命后于人德""克明慎德",天命不常在周初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周人对殷商天命观进行了颠覆性变革,将原来尊顺神灵旨意的单向度的神灵庇佑,转换为天人关系视域下的天人互动。但殷周人文转向并不等于宗教性的完全消失,其所谓"连续"也不完全等同于"因袭",而是呈现出宗教与人文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优秀的领袖和代表。他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最进步的经济思想,它不但洋溢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而且还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国民族思想宝库中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本文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经说过:“主体是人”(《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8页),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人都是主体。初生的婴儿,远古的野蛮人,由于不能把自己与客体分化出来,因而不能成为主体。严格地说,那些不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也是不能成为现实的主体的。所谓主体,它与客体相对应,是认识论的一对专门的、特殊的基本范畴。主体的形成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人只有在能够把客观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部份、某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薛晓灵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只要国家和民族存在,就有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必须长期不懈地抓下去。我国现在正在...  相似文献   

13.
<正> 所谓“经学”,是指古代以至近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化史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经过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儒家经籍的阐发和议论。经籍主要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上述五部著作便被法定化,从而具有了“经典”的含义。有了“经”,自然就有了“经学”。考诸史籍,“经学”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儿宽传》,载云:武帝时,“宽为椽,见上,语经学,上说(悦)之。”从此,经学作为封建统治思想,作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整整延续了二千多年,历代经学著作,汗牛充栋,可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他们的积极性、组织性的提高,与时代杰出人物的指导是分不开的。邓小平这位中国现代史上的伟人,提出了划时代的群众史观,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自然是客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8页)。但这并不是说,任何自然都是现实的客体。所谓客体,它作为认识论的范畴是与主体相对而言的。在人类尚未出现以前,自然界虽然存在,但只是作为客观的物质世界而存在,而不是作为认识和实践对象的客体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以后,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认识和变革自然,于是才形成所谓主体与客体的范畴。因此,自然界是否能成为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是否能进入人的认  相似文献   

16.
论"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刚 《江汉论坛》2006,1(3):89-93
关于唐宋变革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纷争颇多。近年来,唐、宋史学界都逐渐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唐宋变革论”则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为此,本期约请张国刚、孙继民、李天石、杜文玉、严耀中五位学者对唐宋变革问题展开讨论。张国刚教授、严耀中教授从文化、孙继民研究员从军事、杜文玉教授、李天石教授从阶级(层)关系等不同的视角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多所创获,启人良多。冀望能够以此推动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这一理论的科学和生产力学说基础。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20年来的胜利实践,它已日益深入人心和广泛运用。但如何从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进行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探索,了...  相似文献   

18.
宋代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民阶层迅速崛起,音乐文化俗体化、大众化趋向显著,音乐文化管理在音乐文化递兴嬗变的背景下而体现出独迈汉唐、自成一体的时代特征。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变迁为音乐文化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也成为我们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积累和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9.
一 认识主体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我们既可以从宏观上对它做层次性分析,也可以从微观上对它做结构性探讨。但是无论从何种角度去探究,我认为都有必要首先对思维方式的内涵、形成及特点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20.
<正> 对俄国“造神说”和“寻神说”的批判,是普列汉诺夫在二十世纪初所进行的重要理论活动之一。他结合对“造神说”和“寻神说”的批判,深入地考察了宗教的起源和本质,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作了具体的阐明和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