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正统经济学要么无视不确定性的存在,要么把不确定性视为威胁,要么以假定的方式放逐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这不但与当今世界日益进入深度不确定性的事实不符,而且与现代科学揭示的不确定性世界观自相违背.细加追究可以发现,即便是经济学视域中的不确定性也会涉及很多哲学层面的问题:何谓不确定性?存在哪些不确定性类型?其界分标准是什么?不确定性与概率论、知识观、理性观和预期的关系如何?其哲学思想渊源如何?所有这些问题与经济理论有何内生关系?等等.一旦这些问题获得合理的解答,不确定性蕴含的如下经济理论意义就会凸显出来:不确定性是对机会的一种量度;不确定性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不确定性开辟了经济学思维的新空间;不确定性提供了观察经济问题的新视角;不确定性建构了经济学话语的新体系;不确定性开启了解释经济世界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如果只强调确定性的一面,而忽略其不确定性的一面,就会使实践标准僵化,不符合现实生活中许多复杂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正确应用实践标准,归根到底,不能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之,如果只强调不确定性一面,而否定其确定性的一面,就将陷入相对主义、不可知论,根本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搞清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地、正确地坚持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关于制度的研究,着重从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探讨了关于制度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从交易的不确定性及人类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给出了制度形成的一般过程;制度在本质上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控制和对确定性的一种规定;制度的形成是一个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不断均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演进的历史进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思想的激烈交锋,也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分支流派,对这一问题的梳理和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不同经济理论争论的实质,进而以不确定性思维范式重构经济学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一直是试图在不确定性的经济现象中寻找确定性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后果,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将不确定性的世界转化为确定性的认识的过程.但是,20世纪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否定了确定性思想,在微观尺度上将不确定性引入现实世界.这种认识论上的转变对经济学思想方法的演进起到了十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学方法论史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西方主流经济学中蕴含的理性主义的三个"硬核",即确定性的、轨道世界的经济社会观、理性经济人和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只不过是关于终极实在的形而上猜想,既不可能又无必要对其做直接检验,抛弃它便会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辙.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也正在挑战这种以把"牛顿范式"应用于研究社会现象为基础的传统理性主义认识论模型,在这种发展趋势中也可以窥见经济学走向"真实世界"的滚滚潮流.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假设仅仅是一种分析工具,西方经济学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可以用.但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不同范式的经济学在假设运用上也不相同.如果我们把经济学方法论看作一个体系,那么与经济学方法论体系不同层次相对应,经济学假设也有不同分类.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假设,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假设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分析工具层面,而是在经济世界观和理论硬核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虽然经济学具有科学性,但经济学毕竟是社会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所以,以自然科学来要求经济学肯定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近代哲学的世界观是一种科学主义世界观 ,从马克思开始 ,西方哲学出现了由科学主义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由本质主义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折。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 ,其特征为 :重过程而非本质 ,重关系而非实体 ,重创造而反预定 ,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 ,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 ,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由于对生活和生成的不同理解 ,现代哲学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成观 :现代西方哲学所理解的生活世界主要是指人的日常生活 ,其生成性思维只见生成的非确定性 ,“遗忘”了生成的确定性 ;而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 ,生活世界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 ,生成性思维则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混沌的开始标志着以线性思维为主导的经典科学的结束,其对无序、随机的关注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中真理的定义.后现代主义作家阿莉·史密斯在小说《如何既此亦彼》中对于性别、形象和精神的探讨传递出对线性的反叛和对混沌的青睐.混沌中性别的流动不居,混沌中形象的不可定义,混沌中精神的混乱无序,阿莉·史密斯在这部小说中精心构建了一幅后现代的混沌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