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诗经》作为反映周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女性生活状况和社会历史地位。《诗经》的作者、编纂者、注释者三者共同完成了《诗经》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及其所昭示的社会意义。本文拟从德与色、色与礼两个方面加以讨论,以见出女性意识在流变的历史中的变迁,由此获得对《诗经》中的女性在这种流变中所处的地位更清晰的判断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传统宗教观认为,女性处于附属的地位。《圣经》从人类社会的起源上就把女性放在了第二性的位置。在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上,《圣经》把女性放在比男人低下的地位。《圣经》对于妇女的言行作了规范,把女性放在了服从、顺从男性的地位。基督教在律法上把妇女放在了从属的地位,使女性成为男性及其家族的附属品和传宗接代的工具。但女性主义者认为,圣经中上帝对女性与男性是一视同仁的。女性与男性有平等的地位,上帝赋予他们在管理世界中担负共同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妇女所承担的责任非常重要。在家庭之外,女性在她们所处的民族社会中,同样巾帼不让须眉。我们认为,无论男女,都是上帝的子民,各有各的优点。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各种优势更多地在社会中体现出来,“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应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拥有自己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3.
《诗》之为经,与孔子的推崇直接相关。从孔子读《诗》的态度、观点中发现,孔子教读《诗经》,从一个较直观准确的角度反映了他的女性观。孔子对于女性,他是给予了一定的尊重与肯定的。但不可避免的,孔子也认为女性在社会地位上只是男性的附庸,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其社会的价值只是建立在对男性依附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4.
《诗经·芣苢》反映的并不是妇女劳动时的愉悦,从社会风俗角度而言,它反映的是妇女为医治不育之症偷偷地采药医治时的紧张和慌乱。而对主题的梳理可以归纳出《诗经》中的另一类诗歌:民俗类诗歌。  相似文献   

5.
西周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从繁荣走向没落的阶段,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低落,这样低落可以从《诗经·国风》中透示一二。文章从《国风》中有关女性生活的诗歌入手,对当时的女性地位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女性不幸知悲哀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妇女在商代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性别权力格局与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有关。但整体而言,商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从对生男生女的占卜、女性称谓、享祭排序等均可反映出女性依附于男性格局已大体定型。同时,商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对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婚恋诗是《诗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表现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剧结局,抒发弃妇愤懑不平的弃妇诗尤为典型。它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社会早期妇女的不幸遭遇。因此,对《诗经》中弃妇诗的研究,对于了解我国上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妇女们所处地位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中国妇女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马在周人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诗经》对其进行了详细地记载。本文通过对周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考查,探讨马在西周社会倍受尊崇的原因以及《诗经》中马意象所隐含的周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有恋爱中的女性、婚姻中的女性、生产劳动中的女性等。这些女性形象具有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其个性风貌的形成和周代社会状况、礼法制度、婚恋习俗和社会风尚等都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小说月报》(1910—1920)关心的是代表传统道德的女性,主张妇女应该独立,在社会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封面与插图之副文本对国内外女性进行介绍与对比,从而关心和思考中国城市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和命运。在婚姻介绍上,编辑者选用印度陋习婚姻与英国文明婚姻形成对比,从而反思着近代中国婚姻状况;《小说月报》对中国传统婚姻中“节烈”观念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7.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