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汉语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但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说普通话或者是把普通话说好,它极大地受到方言的影响.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汉语掌握到很好程度之后开始的,英语发音极大的受到母语(包括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与此同时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又有多组发音相类同的音素,普通话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发音的好坏.本文就普通话、方言、英语发音三者问的联系展开论述,论述了如何利用母语发音因素的正面效应并克服其干扰提高学生的英语发音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发音特征。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具有各自的语音系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中国又存在许多地方方言,具有不同于普通话的一些发音特征。辽宁省朝阳市,作为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的过渡地带,有其独特的发音特点。本文根据对比分析理论,分析辽宁省朝阳方言的发音特征及其对当地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现象,希望对朝阳地区的英语教学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普通话、河南方言与英语发音 ,分析了河南方言对英语元音、辅音发音的影响。调查发现 ,河南地方方言与英语发音有明确的相关关系 ,普通话好的学生英语语音得分明显高于普通话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母语的发音会对英语的语音语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母语和英语不处于同一个语系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把汉语的发音带入到英语的发音系统中,于是就产生了类似近期央视记者采访时出现的方言英语的现象。汉英语音结构的异同给中国英语学习者带来的各种发音难点,可通过加强听力输入、句子间连读和意群停顿的教学、实践练习来克服。  相似文献   

5.
上海方言也称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也是吴语的重要代表,其发音和国人的母语——汉语发音特点各不相同。通过阐述汉语、上海方言及德语发音的普遍规律,对三者进行语音的对比,发现上海方言对上海地区的学生学习德语发音产生的语言迁移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方言和普通话对德语发音的影响,提出一些语音练习方法,以达到减弱负迁移的作用并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上海地区的德语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德语发音和口语表达,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文章指出汉语语言及其各地方言固有的语言习惯是产生这些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学会区别汉英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发音特点,摆脱母语旧的发音习惯的影响,形成新的发音习惯。  相似文献   

7.
发音是贵州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普通话以及方言对于学习者的语音负迁移造成了贵州学生的发音准确率较低的现象.文章就普通话和方言与英语发音之间的差别和由此引起的贵州学生的英语发音的语音负迁移现象作初步探析,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以语言迁移理论和语音格局理论为依据,以对汉语和英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以5个英语一级元音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比中国学生汉语元音发音的格局图和英语元音发音的格局图,考察中国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这几个元音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偏误以及母语迁移现象。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在发相似元音/i/时,母语的正迁移发挥作用,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中国学生在发相混元音/u、a/时,负迁移发生作用,但是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负迁移作用逐渐减少;中国学生在发元音/蘅、з/时,不受母语迁移影响,起初无法同化到母语语音范畴,但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会建立新的语音范畴。  相似文献   

9.
维哈族学生说汉语普通话发音不准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维哈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西匈语支,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这两个语系的差别较大,互相干扰较多。这是维哈族学生发音不准的内部原因。另外,随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汉族和维哈族的交往日益频繁,汉语方言也带入了新疆,这对维哈族说汉语普通话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维哈族学生学汉语的发音不准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0.
国内英语语音教学大多根据标准语(社会母语)--普通话设计教学,而实际语音教学中许多偏误原因则来自学生的母语方言(自然母语).本文从英语语音教学中常见偏误的分析入手,指出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许多偏误均与学生母语方言相关.因而,只有针对学生母方言背景的分析,才能为英语语音教学设计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12.
对英语方言的翻译采用汉语方言对等翻译的方法,虽然是目前英语方言翻译的主要方法,但是从翻译效果和后期反响来说却不尽人意。由于英汉方言存在各自文化的差异性,因此单纯方言对等直译不能传达原著的精髓。张谷若先生在译《德伯家的苔丝》时候采用山东方言进行翻译,不仅不能完全传达原著的文化,还为国人阅读增加了一定困难。任何语言的方言都无法用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做对等替换,只有恰当的运用汉语表达法和加以一定的注释说明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双方面的影响。结合高职阶段英语的习得。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及语言习惯四个方面对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进行了分析。以期运用好这些迁移规律.使母语最大限度地促进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域辽阔,汉语也因之出现了众多的方言区。西北部的甘肃省因为多民族、小聚居的原因,方言区遍布。方言影响语音,而语音又是口语的先决。受方言习惯影响,甘肃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要想学好语音,就必须要找出科学的方法,解除方言对语音学习的束缚,提升英语表达能力,使大家沟通无障碍,交流更自由。本文指出了甘肃各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达拉特旗散居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散居蒙古族大都是双语人,他们的蒙古语保留得较为完好。当地蒙古族使用最多的通用语言是当地汉语方言,多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而蒙古语多用于较为非正式的场合。当地蒙古族年轻一代的蒙古语水平不如老一代,但是普通话水平和外语水平却胜过老一代。因为当地汉语方言是当地通用语言,汉语方言水平和年龄没有多大关系。当地散居蒙古族的普通话水平普遍较好,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比例却很低,原因是周围的人都不说普通话。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比研究法,剖析英汉母语空间词汇习得的研究个案以及英语作为外语习得中英语空间词汇习得的个案,发现英汉母语儿童在习得母语空间词汇时都最先掌握表示拓扑空间的词汇,然后掌握表示线性关系的词汇,这符合皮亚杰假说。但不同儿童的母语空间概念习得还表现出差异性,这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输入频次和词汇的难易度也是影响儿童习得空间词汇的重要因素。英语作为外语习得的研究发现,二语空间概念习得似乎不支持皮亚杰假说,而更支持不同民族认知能力的差异性。此研究可为深入认识人类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双元结构这一理论假设的指导下,探索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在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体现,并通过实验,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母语和外语的相互参与强度。结果表明:汉语在大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不但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影响英语语言水平对其施加间接影响;学生利用母语的语言和思维更好地通达外语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3部分阐明了英语时间与时、时与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尽管某些语言在时与体之间的特征多么相似,但它们的运用仍有其自己的特殊含义。文章分析和比较了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的时间与时、时与体的各自表现形式,由此剖析了时与体的本质区别及内在的相互关联;着重探讨了中国学生在学习现在完成体时遇到的困惑,从而表明了母语对学习外国语会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语全球化挤压下的汉语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英语全球扩散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和处理汉语母语教育、外语教育、汉语科技话语权以及网络汉语话语权等种种问题和危机,是关涉民族语言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大力加强汉语教育,调整现有英语教育制度,全面提升汉语科技语和网络汉语话语权,是当下中国必须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